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课上如何对待学生的“出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课上如何对待学生的“出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错误”对于学生来说,真可谓“最熟悉的陌生人”。学生的出错”往往带来教学机遇,教师面对这些“错误”,应该明白错误也有利用的价值,可以通过语言表达、情感熏陶、点拨启发,加以人文关怀,实现价值引领。这需要教师有正确的教育观和教学睿智。

一、 否定“错误”,价值引领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由于生活阅历、思想深度、文化视野等局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有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不可能都正确合理。教师在倡导多元解读的同时,对于学生错误的价值取向不能视而不见,在是与非的判断上不能模棱两可。

《船长》一课的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你是船长,你会怎么做?”有个学生别出心裁地回答:“假如我是船长,我会和其他人一起逃生。因为第一,我上有老下有小;第二,救生艇上不缺我一个位子;第三,国家把我培养成船长很不容易……”从口语交际的角度来说,这位学生回答得有理有据,但很明显价值观有问题。这时候,教师应毫不含糊地直接、大胆地否定:“因为你不是船长,你才会这么做;假如你是船长,你一定不会这样做!”一语点破,顺理成章地把学生所谓的“独立见解”引入到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上来。如果教师一味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进行合理否定,学生的情感怎能与文章最后一句“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深度地对接?又怎能称量出带着作者心跳和时代体温的评价――“在英吉利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这句话的分量?

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当学生的理解有偏颇的时候,教师作为阅历更为丰富的师长,必须肯定该肯定的,引导该引导的,帮助学生从远离课文主旨的“朦胧状态”中走出来。

二、 保留“错误”,人文关怀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换个角度看风景,便会看到不一样的风采。在课堂上,如果老师能够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人文关怀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错误,那么“错误”也会变成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给处在“疑无路”的学生获得“又一村”的喜悦,让师生都感到温馨。

这是一堂一年级的语文评优课,内容是认识几种动物和它们的叫声。老师先让学生和这些动物打招呼,并学学它们的叫声。接着请学生一个个地说。“小鸡说话――叽叽叽,小猫说话――喵喵喵,小白鸽说话――咕咕咕,小青蛙说话――呱呱呱……”被请到的学生个个对答如流,一切都在老师的意料之中。就在这时,有个小女孩居然把“小鸡说话”对成了“咕咕咕”。学生们哄笑起来,小女孩满脸通红地低下了头。执教的年轻老师意识到小女孩的错误,从容地走到女孩身旁,一边示意大家安静,一边摸着女孩的头对大家说:“你们可别笑,这是一只聪明的小鸡,还会说‘外文’呢。”在大家惊讶的目光中,老师引导学生说起来:小鸡会说小白鸽的话――咕咕咕,会说小猫的话――喵喵喵,会说小青蛙的话――呱呱呱……小女孩自信地抬起头,小脸上的笑容如花朵般绽放。

小女孩原来身陷“答非所问”的尴尬境地,按旧例是要挨批评的。教师却巧妙一“转”,把明明白白的错误模糊化,把模模糊糊的可取之处明白化,看似“悖谬”,却给学生营造出安全、宽松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凸显了人文关怀,使课堂成为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精神交流的园地。

三、 牵引“错误”,方法点拨

语文课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对此,我们常常告诉学生。但仅仅告诉是不够的,教师只有精心搭桥,智慧点拨,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方法,学以致用,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易错的环节“暴露错误”,然后“点其要害,拨云见日”。

譬如二年级(下)练习3口语交际《学会劝阻》,侧重点是学习和掌握劝阻技巧。教师先让学生交流平时生活中是怎样劝阻别人的。学生说得兴高采烈,但大都缺乏条理。教师抓住这一契机,以学生熟悉的“不要摘花”为例加以指导。第一步,懂得“劝阻”的意思:“劝”是讲道理,“阻”是阻止。第二步,明白“劝阻”的顺序:那到底是先讲道理还是先阻止呢?不少学生回答:“先讲道理,因为‘劝阻’一词,‘劝’在前。”面对这样“意料之中的错误”,教师没有马上表态,而是顺势牵着“错误”往下说:“好,那如果按你们说的,先讲道理的话,还没等你把道理说完,人家早就把花给摘下来了,你讲道理还有用吗?”学生心领神会:“没用,得先阻。”第三步,学会“劝阻”的语言:劝阻的语言必须简短有力:别摘!(人家听了停住手,阻的目的就达到了。此时,如果花朵会说话,它一定会因为你第一时间的及时阻止而对你感激万分哦。)摘花的人家可能会问:干吗?接下来就该劝了,先讲小道理:这是公园里的花。摘花的人听后可能不死心,会说:只摘一朵没关系的。这时再抛出大道理:如果大家都这么想,你摘一朵,他摘一朵,那公园里的花就会摘光的。摘花人听了把手收回:好了,我不摘了。(最终达到了劝阻成功的目的。)

教师利用一个“错”处,抓住一个“阻”字,牵引学生“顺藤摸瓜”,自己辨析、顿悟和修正,一步一步“拨开云雾见青天”。这个时候,学生对于“如何劝阻”本来不得要领,经过老师的一步步点拨,已经能将“劝阻摘花”的技巧迁移至另外几处生活场景,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 分享“错误”,语言表达

“说话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训练方式力求多样”,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语文教师应该明确,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必须抓住“一切机会”扎实训练,让每一次训练在学生心灵中真正留下痕迹,甚至成为他们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一般来讲,中高年级的语文课会安排“阅读短文”的书面答题。有一次书面练习中出现了“用短文中的词语填空”,主要考查学生审题以及对短文信息的提取能力。学生一般很乐意完成这类题目,因为答案都能在短文中找到。有道题是“( )的夏天”,正确答案应该是用短文中的“炎热”二字,极其简单。然而还是有一位学生填错了,显然是忽略了“用短文中的词语”这一重点要求,而用上了自己的词语――“(被风吹过)的夏天”。这真是一个“美丽的错误”!理智告诉我不能简单地打个叉就算了,脑海里倏地冒出一个念头:分享“错误”,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位学生解释说:“被风吹过的夏天”这个答案来自于一首歌,因为听过这首歌,印象特别深,所以不知不觉就写上去了。有位学生紧接着说,虽然没听过这首歌,但是“被风吹过的夏天”让她想起了“六一”节那天,学校草坪四周插着的一排排小风车,风吹过时快乐地转啊转,发出呼啦呼啦的声音,真好听。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了,思维被带进了自己喜欢、感受很深的情境或画面里:

(浪漫的)夏天――我们全家总动员,去三亚、青岛、厦门这些海滨城市度假。湛蓝的天空,柔软的沙滩,清凉的海水,可爱的贝壳,真是太美了!

(清爽的)夏天――去年夏天,我跟着爸爸去东北吉林,气温不像我们这边这么高,去的那几天最高才二十几度,带给我凉凉的感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长白山的原始森林、天池还有冰泉。

(快乐的)夏天、(多彩的)夏天――暑假里,我每天都要看书,练琴,还学做家务活儿。有时会约上同一小区的几个好朋友去看电影,或到生态园玩。有几次我还跟妈妈一起参加他们单位组织的文化志愿者活动呢。

……

真是“自有百味生其中”啊。感谢“错误”,给学生插上了自由表达的美丽翅膀,分享了富有个性的独特夏天。一句句朴素与精彩的语言,是学生们有滋有味的暑假生活,是他们自由自在的情感流露。从学生交流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精神世界的丰富与生长,也可以咀嚼出“这个夏天”属于语文的恰当的味道。

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遗憾,那不是生活。如果没有“错误”,那就不是课堂。可以说,适时、合理、有机、无痕地把握好每一处“大错小误”,就如同给教学打开了另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景致。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江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