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七月有险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夏日七月,正是一年好时光。我正准备一趟远途游玩时,身边的美国朋友却提醒道,七月份要保持健康哦,千万别生病!待我蹙眉纳闷时,对方抛给我一个名词:『七月效应(July effect)。
何为“七月效应”顺手翻查一番,发现“七月效应”有蹊跷。原来,很多医生会选择七月休假消暑,而七月又是美国每年新一轮住院医生培训起始月。美国每年约有1.6万医学生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你肯定会想,初来乍到、毫无医学经验、稚嫩的住院医生们,怎能堪当重任呢?那“七月效应”到底是杜撰谣传,还是确有其事?即便你不相信,依然有人正色告诉你这一点。此外,广泛流传的说法还包括,每周五或下午去医院,不会有效果。原因是,医生不是想着下班回家,就是在计划周末呢。此外,也不要在月圆那几天去医院看病――美国人也蛮迷信嘛!
传言还是确有其事?要想明确这些问题,还是要拿数据说话。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对近2万例心脏手术患者回顾调查后发现,在七月份动手术的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或死亡率,与其他月份并无差异。此外,在周五、下午抑或月圆那几天,这些指标也没有差别。
不过,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社会学家大卫・菲利普斯(David Phillips)却不这样看。菲利普斯调查的患者样本量更大。他选取1979年至2006年间,共计6200万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调查逾24万例致命用药差错事件。结果显示,在承担住院医生培训的教学医院,7月份的差错率较平时升高10%。而在非教学医院,差错率与其他月份相当。他补充道,上述结果所针对的仅是用药差错,而非其他原因所致死亡,如手术并发症等。这样的结果,无疑是“火上浇油”。菲利普斯认为,“七月效应”的确是存在的,而刚踏入临床的新住院医生可能是“七月效应”的部分原因。而在英国及澳大利亚,则流行着“八月现象”的说法。与美国不同,英国和澳大利亚从每年8月开启新一轮住院医生培训。换句话说,无论住院医生水平如何,在踏入病房的第一个月,各种小差错(即便不致命)总是高于平常。至于原因,既可能与医生对医院环境陌生有关,也可能与团队配合、医生及医患间交流不到位有关。
国内是“几月效应”?对于国内的情况,就笔者而言,倒从未听到类似说法。当然,国内目前尚无此方面的大型研究,也无从验证新住院医生进入临床,是否会降低医疗服务质量。从医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它面对的不是订单报表、上司脸色,而是生命。很多医生直言,走上医学道路,等于走上一条不归路。颇有辛酸意味的话语,道明了医生成长的本质,不断学习,终生学习,从教训中学习,不犯低级错误。那么七月份的教学医院,难道就不可信吗?答案是否定的。相较而言,教学医院多为当地医学院附属医院,综合救治实力更强,因此才承担住院医生培训任务。反过来想,每一名精湛医术的高年资医生,都必然经历着由一名医学新人逐渐成长的过程。成长或许犯错,但每一个血的教训,都是为了将来永不犯错。
人们可以尽力维护自身的健康,却也难以断定何时身体这部复杂机器,是否会抛锚罢工。因此,如若身体不适、亟需入院,却因为“七月效应”而一味拖靠,无异于本末倒置。此外,医院的三级查房制度(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也能最大化地减少低年资住院医生医疗差错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