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电影与市场营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电影与市场营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网络小说改编成的电影,在如今的电影市场上占据着相当大的份额,它对我国故事片数量增加以及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电影从小说的畅销到票房的节节攀升,是网络小说与影视电影结缘的一次成功的尝试。本文论述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电影在成功背后的得与失,笔者也很期待网络小说改编的更好发展。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14-1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文学一改传统媒介传播的方式,以网络为载体迅速转型为大众文学。网络小说是指以网络为媒介,网络作者发表的一种原创小说。它是一种草根化的文学形式,自由是网络小说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因。十年前,当红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虽然在当时取得的成果并不多,但却拉开了网络小说与影视结缘的序幕。

对于影视公司而言,往往会选择受众关注度高、点击率高、出版率高的人气小说进行影视改编。这样的做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降低影视拍摄的投资风险。在电影开拍之前,由于原始作品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人气指数,从而获得受众相当多的关注度,最后很有机会取得相当多的收益度。因此,由网络小说改编成功的案例也不少,如: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成为2010年最大的票房“黑马”,是网络小说与影视结缘的成功案例。而今,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热映,对于其电影改编的问题,大家都有着各自的想法。下面,笔者就其改编问题进行论述。

一、《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得中失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小说的销量超百万册。电影的上映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夏衍在《杂谈改编》中说:“从一种样式改编为另一种艺术样式,就必须要求在不伤害原作的主题思想和原有风格的原则之下,增加更多的动作形象――有时不得不加以扩大,通过稀释和填补,来使它成为主要通过形象诉诸视觉和听觉的形式。”

该电影编剧李樯曾表示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题材是自己从未接触过的领域,电影人物性格大部分保留着原著小说的基调。林静的性格做了一些改编,除了主角陈孝正、郑微、林静之外,电影还突出了一些副线人物角色刻画,如敏感自尊的朱小北、世俗的黎维娟、游戏人间的老张,还有腼腆害羞的富二代等。可以看出李樯对于每个人物的改编都耗费了心血,生动的改编和形象的刻画,表现出人物复杂性的一部分,不管好与不好,都是组成人性的因素。编剧把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改编成了一部群像戏的电影形式,而群像戏最大的弊端在于角色的丢失。

小说中“林静”这个角色有着很大的改动,电影里他是一个少年才俊,经过岁月淘洗之后变得世故,面对爱情依旧停留在纯情阶段,他后面玩世不恭其实都是在报复自己对感情还怀有纯洁的手段,他用一种吊儿郎当的状态来掩埋自己对爱情所持有的纯洁性,好像因为他的岁数大了,而对爱情还保留纯洁是件很不好意思的事情一样。在电影中,“林静”的角色完全降为配角,而小说中稳重能够给人依靠的他变成了心胸狭窄的人,阶段式的偶然出场,让这个角色成为了一个“影子”,支离破碎的感觉。突然地消失,突然地出现,并未给予这个角色整体感,塑造得并不完美,是一种角色的丢失。

对于一部群像戏来说,要把握好每一个人物的塑造是一次不容易的改编。这里,我们更加需要的是一种心理描写,从而来丰富人物刻画,弥补在视听语言上的不足。忽视这一点的改编作品并不仅仅是这一部,如电视剧《泡沫之夏》的编剧,改编套用了原著的情节主线,可是却忽视了心理描写在原著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做一部群像戏,特别是青春题材内容来说,编剧是寄希望于通过每一位角色来表现人物的不同侧面,但这往往会出现单一的效果,同时也难以突出重点。同样作为青春题材电影的《那一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就巧妙地避免了群像戏的怪圈,紧紧抓住男女主人公两条线而已,仅仅就是这“单调”的情节人物线路却令全剧形象生动,让人产生共鸣。

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失中得

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一部青春题材剧,不如说是一份有关爱情题材的青春戏。如今,经济上的繁荣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精神面貌,在物质内容的激励下刺激了人们的竞争欲望和成功欲望。商品经济的负面影响很快露出端倪,以金钱论成败,商品交换原则成为主导之后,在人们心中各种原始欲望被释放出来,被无限膨胀,最终扭曲人性,爱情在消解传统的同时又重构了传统。于是对爱情的阐释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一是爱情理想化乌托邦式的浪漫想象,追问爱情的意义,探讨人性的终极价值;二是爱情世俗化,探讨商品社会环境中,爱情怎样驻足于金钱的门槛及被金钱异化的感情。

对于小说的改编除了忠实原著之外,它也是一种创作,是要有对艺术形象的再认识,不管有怎样的增删,都要符合原著的精神。对于这部电影来说,编剧在几个角色的处理上,都有着新的亮点。

就像电影中一句台词说的:“我们最终都要成为我们曾经讨厌的那种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的不止是青春,更是现实与成长。

总之,网络小说也从最初为抒发个人情感的创作,慢慢成为产业化批量生产的商品。影视以当红网络小说为题材进行改编,丰富了自己创作的内容,也令网络小说更加的接地气。无论如何,网络小说与影视的结缘,表现为一种强强联合的态势,正在日益凸显其合理性。

作者简介:

黄雅,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