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形势下津台经贸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形势下津台经贸合作的机遇与挑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进入新千年以来,随着两岸先后加入WTO,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得到快速发展。从2003年起,大陆超越美国和日本,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而台湾目前则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和第九大出口市场。2008年在全球经济增长转缓,主要国家经济出现衰势的情形下,两岸贸易额仍达1292.2亿美元,同比上升3.8%。这说明两岸经贸合作的空间与潜力依然很大。然而,全球性经济衰退还未见底,必然也会给两岸的经贸合作带来诸多影响,本文仅就金融危机下天津与台湾的经贸合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

一、从经验数据看,津台经贸合作具有巨大潜力

根据引力模型的有关理论,国家(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流量与两国(经济体)之间的经济总量、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与两国(经济体)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其中,经济总量用GDP来表示,经济发展水平用人均GDP来表示。 这里将大陆有关省市(自治区)与台湾的实际贸易额除以根据贸易引力模型模拟得出的预测贸易额,把大陆有关省市(自治区)与台湾之间经济贸易的紧密程度分为三种类型(见表1):①潜力成熟型地区,包括广东、福建、江苏、上海和浙江等,其的比值均大于1.10,表明这些地区与台湾的经济贸易联系潜力已得到较为充分利用。②潜力成长型地区,包括山东、天津、四川、北京、湖北、湖南等,其的比值介于1.00-1.10之间,表明这些地区与台湾的经贸联系状况较为适中。其潜力还有待于充分发挥。③潜力待开发型地区,包括重庆、海南、河北、辽宁、广西、江西、云南、安徽、黑龙江、河南、陕西和新疆等,其的比值均小于1.00,表明这些地区与台湾的经济贸易联系尚不够密切。

可以得出结论,津台经贸合作的潜力非常巨大。具体来看:

(一)人均GDP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的人均GDP从1978年的1133元上升至2007年的46122元,三十年间增长了40倍。特别是随着中央政府将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以来,天津经济发展驶上快车道,进入经济发展上升期,这为充分发挥津台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潜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要素禀赋

从天津本身具备的资源禀赋看,其基础要素优势主要是土地要素。天津的土地面积11919.7平方公里,约相当于台湾土地面积的1/3,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有1214平方公里的荒地、盐碱地和滩涂,不适宜耕种但可作生态和建设用地,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联系便捷,该优势在目前国内外大中城市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区域是不多见的。而天津的土地要素优势正是台湾产业发展与产业升级的短缺要素,这就必然为津台经贸合作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大陆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挥土地对经济建设引导和调控的新路子。而且,天津的高级要素与台湾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以科研为例,天津市2007年共完成市级科技成果1886项,其中属于国际领先水平的48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331项。在科技成果中,基础理论成果242项,应用技术成果1583项,软科学成果6l项。全市18个科技项目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技术发明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7项。这说明天津的竞争优势不断壮大,为津台经贸合作以及产业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距离

从天津的交通条件看,由于其位于环渤海的中心,又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交通条件极其优越,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十强,也是中国沿海港口码头功能最齐全的港口之一,已基本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海陆空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对内拥有20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腹地,对外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通航。2008年12月15日,天津港货运直航台湾,需时仅两天。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货物空运中心,从2008年12月15日开始,由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直飞台湾,仅需3小时。天津与台湾“距离”的缩短会进一步放大天津与台湾的“引力效应”、不断促进天津与台湾经贸合作潜力得以充分有效的发挥。

(四)文化渊源与合作环境

当前,天津的市场化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在制度安排上,以天津滨海新区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在积极探索建立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行政管理体制;通过辟建东疆保税港,正在积极探索由保税区、保税港向自由贸易区过渡的有效途径;以创新金融环境为重点,正在努力开展以“进一步聚集国内外金融机构、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为内容的金融改革;为应对危机,天津市出台了30条措施促经济发展,加大支持企业力度等战略举措。这一切必将为发展津台经贸合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另外,天津市为保护台商投资的积极性,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投资软环境,还出台了加强对台商知识产权和商标的保护措施,惠及台商和一般台湾民众以及台湾学生平等就读和就业等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五)产业合作的互补性

从产业发展看,台湾的半导体、光电产业(TFT--LCD)、电子零组件产业、机械制造(以工具机最知名)、石化产业与钢铁产业等方面均优于大陆,而且,不少产业在全球领域也占有重要一席。就天津来说,虽然以滨海新区为标志的产业园区,已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石油和海洋化工、现代冶金、绿色食品、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七大主导产业,航空航天、金融物流、服务外包等新的优势产业正在迅速崛起,但是,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发展上仍存在诸多瓶颈,而这正是两地产业合作的基础,而且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二、金融危机下津台经贸合作的新机遇

(一)大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及两岸开启合作新起点带来的历史机遇

尽管两岸都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但寻求加快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和战略目标,存在共同诉求。特别是大陆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风雨磨砺表现出来的旺盛活力和持续快速发展的巨大潜能,以及中央政府陆续出台的一系列应对举措(“国十条”、金融“九条”、办和国台办共同研拟的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五条”等)必将为两地企业的合作与发展创造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环渤海区域崛起带来的战略机遇

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区域之间互动合作的深度、广度正逐渐得到加强。特别是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天津滨海新区已成为继广东深圳、上海浦东之后大陆的第三个即将快

速升起的区域龙头,并将形成京津唐经济区与大渤海湾经济区,经济发展已经起飞,并呈现快速发展之势。

(三)天津经济快速发展给两岸产业合作带来的新机遇

从天津的投资环境看,天津滨海新区已成为大陆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区。根据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每年针对大陆台商进行的“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天津及天津滨海新区的“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一路攀升,2008年天津滨海新区名列第三。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加强津台经济合作已成为天津重要的发展战略。截至2008年10月,天津累计批准台湾投资企业2014家,投资总额82亿美元,合同台资额56亿美元。台湾鸿海集团、中芯国际、远东集团、康师傅控股、光宝电子、大成集团、勤美达等一批行业代表性企业在天津布局并取得良好的发展。同时,天津市为台商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商机。2008年12月5日天津市出台了十项促进津台产业合作的政策措施,涉及电子、化工、航空、商贸物流、新能源和环保、文化旅游、房地产、生态农业、特色工业园区等10个领域,将吸引投资总额预计达182亿美元。

(四)大陆新农村建设高潮给两地农业合作带来的机遇

新农村建设,既是中国大陆一个宏伟的建设目标,更是一个潜在的、庞大的投资市场和一个长远的发展机遇。从台湾方面看,台湾农业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步入现代农业的先进行列,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资本、技术、市场经验、营销网络等丰富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但与此同时,台湾土地、劳动力、自然生态环境等传统农业生产要素变得越来越稀缺,因此,台湾农业面临转型升级与岛内部分农业产业向外寻求发展空间,借以延长其生存周期的问题。天津的农业发展正好处于由粗放型生产模式向集约型模式的转化过程中,而且,农业发展特色突出,既有沿海都市农业特色,又有山地(蓟县)农业特点,这些无疑为两地农业合作带来新的发展良机。

(五)两岸资本市场转型与完善带来的合作机遇

当前,大陆资本市场正处于不断拓展与完善的过程之中,一方面,不断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和领域,如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不断规范和完善证券市场,使资本市场纳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应该说这个资本市场蕴藏着无限商机,随着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推进,天津金融创新基地建设正在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京津两市金融合作的不断加强,中国北方金融中心必将以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这同时也给台津两地的金融合作带来重大机遇。

(六)新形势下科技引领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世界性金融危机给世人的重要启示之一,就是科技创新是“转危为机”的根本途径。在当前如何应对危机的战略抉择中,各国都试图通过强化自主创新、科技引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渡过难关。

从台湾方面看,当前,台湾高科技产业正经历新的转型。以IT产业为例,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台湾IT产业大量外移,一是呈现出典型的集群效应和上下游垂直分工特色;二是投资重心逐步由“珠三角”向“长三角”延伸,以京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将成为台湾IT产业新的投资热点;三是IT产业正在逐渐摆脱单一的生产功能,开始注重在大陆设立研发中心、地区营运总部、营销中心等新的营运功能;四是台商赴大陆投资的产业层次越来越高,岛内最核心产业如半导体产业及液晶显示器产业也开始加快赴大陆投资步伐。

由于所处的京津冀地区集中了大量科技人才,目前,滨海新区正在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加快开发开放的核心战略,联动建设开发区、空港物流加工区、海洋高新区三个科技创新园,形成“一区三园”的科技发展布局。正在建设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中科院工业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等1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人工细胞工程、电动车辆等20个省部级研发转化中心,钢管、化工等10个行业技术研发中心以及56个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以上这些必将为台津企业间加强科技合作带来重大新机遇。

三、金融危机下津台经贸合作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合作模式的创新

(一)必须突破对台湾与天津经贸合作传统模式的认识

新形势下,台湾与天津的经贸合作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地合作的目的是通过两岸优势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现有的生产要素优势,而且还可以创造出新的比较优势,即动态的比较优势,生产出在世界范围内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而带动两岸经贸合作大发展大繁荣,并为两岸的政治统一奠定坚实基础。而且,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不断发展与积累,天津的土地、科技等资源、劳动力数量等优势仍然是两岸发展经贸合作的重要条件,但同时天津的市场、产业集聚效应、综合配套能力也都已成为台湾与天津发展经贸合作的更大动力。

(二)充分认识产业转型与升级与是天津与台湾经贸合作的共同诉求

台湾自上世纪末,就提出产业升级与转型,逐步向高科技产业转化。由于当时两岸之间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垂直差异,再加上政治干扰,两岸之间的产业升级转型一直没有较好地进行衔接。金融危机之下,台商不仅需要依靠大陆广阔的市场,更需要通过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自创品牌,从大陆走向世界,从生产制造向品牌营销的方向扩展,以进行产业转型与升级。同时,从天津的发展状况看,一方面天津有能力为台商进行产业转型与升级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能量支持,另一方面,天津在为台商进行产业转型与升级提供条件和支持的同时,实际也在为天津企业的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自创品牌,从“加工车间”发展到“世界工厂”提供动力。金融危机下的天津,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样面临产业转型与升级。因此,通过与台湾不断发展经贸合作,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可以实现共同研发、共谋创新、共创品牌,最终实现台湾与天津经济双赢的新局面。

四、金融危机下,加强津台经贸合作的应对之策

(一)观念上的准备

确立积极有效的合作理念。积极就是要尽快建立一个统一协调的津台经贸合作的总体框架,为更好地发展与台湾经贸交流与合作提供统一规划与引导。有效就是要争取以最小合作成本换取最大的经济收益,这就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与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并注重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理论上的准备

要不断深入学习和熟练掌握有关国际经济贸易理论、惯例以及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所形成的一些特殊习惯,以保证津台经贸交流与合作不因规则而导致高成本。

(三)人才上的准备

在天津与台湾经贸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要实现比较优势的转换,将与台湾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内容转化为天津的知识存量。实现津台两地的产业融合与产业升级。通过加大教育投资、技能培训等形式提高天津的劳动力素质,用知识和技术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不断优化优势要素的结构,从而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品价值链的提升做好准备。

(四)条件上的准备

进一步即可天津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规模总量和人均水平,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尽快缩小与台湾之间的经济差距,增强天津与台湾之间的“引力效应”,为促进天津与台湾更紧密经贸合作提供充分必要条件。

(五)服务上的准备

真正树立为台商做好服务的理念,深化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推动两地经贸交流与合作向纵深发展。即通过服务,吸引台湾高科技人才到天津发展,使天津成为两岸高科技人才的重要聚集地。

(六)对接点的准备

认清津台两地经济的发展特点与趋势,并结合天津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认真选择未来津台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对接点,以点带面加以推动。选择重点合作领域,特别是要逐渐将吸引台商的高科技投资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并在金融环境与融资方面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