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司马承祯之《导引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司马承祯之《导引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司马承祯导引

道教在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养生体操――导引的传存及创新上,功不可没。唐代名道司马承祯(647-735)即为其中的佼佼者。他一生著作宏富,对导引也别有见地。譬如,《云笈七签》卷57所载他的《服气精义论》中有《导引论》专述导引。不过,该版本的《导引论》中有关导引的具体方法省略较多。而此《导引论》的《正统道藏》洞真部象术类本却较为完全。另外,南京中医学院丁光迪教授的《太清导引养生经・养性延命录》一书中,对此《导引论》也有校注。笔者不才,即以丁先生的成果为基础,对司马承祯的《导引论》从理论和方法等方面再做进一步探讨,敬请读者斧正。

1 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基础上的导引理论之建构

与其它导引理论不同的是,司马承祯把自己的导引理论明确建立在了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导引论》在开篇点明导引的作用原理之后,接着引用中国传统医学奠基之作《灵枢》和《素问》中有关经脉荣卫、肢体关节的论述予以论证。“夫肢体关节,本资于动用;经脉荣卫,实理于宣通。今既闲居,乃无运役,事须导引,以致和畅,户枢不蠹,其义信然。”这是说导引的作用原理在于肢体关节的“动用”和经脉荣卫的“宣通”。尤其是当人们闲居而无劳作事务时,需要用导引来达到身心的和畅。“’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其性命也;脉经者,所以行血气也。故荣气者,所以通津血,益筋骨,利关节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也。‘又’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荣气,阴阳相随,内外相贯,如环之无端。’。这两句话是《导引论》直接引用《灵枢》中关于人之血气精神及经脉荣卫的论述,用以给“经脉荣卫,实理于宣通”作注脚。

“又头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之府,腰者。肾之府,膝者筋之府,髓者骨之府。而又’诸脉皆属于目,诸髓皆属于脑,诸筋皆属于节,诸血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肢八口之朝夕也。’。这又是间接或直接引用了《素问》中对人之头、背、腰、膝等肢体关节及脉、髓、筋、血、气等生理组织的认识。接着,文中又指出:“五劳之损,动静所为。”也就是说人之血、气、肉、骨、筋之损伤是由于人们动静不适度造成的,这也是总结《灵枢》观点得出的结论。

另外,《导引论》还涉及到了导引的注意事项,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其一,就练习导引的时间及天气方面指出:“丑后卯前,天气清和时为之。”其二,对每节导引动作的次数要求则分为两种情况:“其五体平和者,依常数为之;若一处有所偏疾者,则于其处加数用力行之。”其三,在习练导引的运动量方面.《导引论》则说明,其所列十几式导引不必每次都做,可以隔上几天都做一遍,而平时只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去做即可,关键是使从头至足和谐通畅。

最后,司马承祯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还对他曾经见到的导引文本进行了批评,并进而推出了自己所列的导引法:“五禽之导,摇动其关;然人之形体,上下相承,气之源流,升降有叙。尝见诸导引文多无次第,今所法者,实有宗旨。”

2 首尾完整,次第有序的17式导引

与一般导引法不同的是司马承祯《导引论》中所列导引法既有导引前的准备活动,也有导引结束时的收功要求,可谓首尾完整;其所列17式导引方法也非随意地拼合,而是从头至足次第有序。下面我们将此导引法分成三段予以具体介绍。

第一段,预备活动:先解发,散梳四际,上达顶,三百六十五过,散发于后,或宽作髻亦得。烧香,而向东,平坐,握固,闭目思神,叩齿三百六十过。

【解说】此导引法的预备活动主要包括梳头、思神和叩齿三个方面。首先,梳头方面。由于古人男女皆蓄发,所以梳头前得先放松发髻或直接把发髻解开,然后梳头360遍,要把包括头顶在内的整个头部梳遍。梳头是一种很好的头部按摩活动,因为通过梳头可以促进头部血气循环,既可健美头发又能使头脑清爽。梳完头后,接着进行思神叩齿活动。其前要先焚香,然后面向东方端坐好,双手握固(屈拇指于其余四指下,仿婴儿自然握拳姿势),闭上双目存思脏腑诸神。最后,叩齿360遍,预备活动结束。叩齿不但对牙齿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而且叩齿产生的唾液可以润泽口腔等器官,唾液中所含的多种酶对身体也有补益。预备活动完毕后,就可以“纵体平气,依次为之”。

第二段,导引17式:(1)先闭气,以两手五指交叉,反掌向前,极,引臂拒托之,良久。即举手反掌向上,极臂,即低左手,力举右肘,令左肘臂按着后项,左手向下力牵之,仍亚(压)向左开,右腋努胁为之;低有举左亦如之。即低手钩项,举两肘,偃胸仰头向后,令头与手前后竞力为之。即低手钩项,摆肘捩身,向左向右,即放手两膝上,微吐气通息,又从初为之,三度。

(2)次覆伸左手,仰掌竖指;屈右手,举肘仰掌竖指,开臂胸膊,如挽弓之势。仍回头向左,使头项胸臆臂肘等用力为之。前后各三度。

(3)次两手作拳,孥臂向前筑,即努肘向后蹙急做势,用力为之。前后各三度。

(4)次以左手拳向左之后力摆臂三,又向下摆臂三;右如之。次交两臂于胸前,各以手指举两肩,仰头偃胸努腹腰为之。即低头曲腰耸肩,两手向下用力攀之。一仰一低各三度。

(5)次屈两手腕按腋下,促两肘向前,低头努背为之;即仰头努胸臆;促两肘向后为之。前后各三度。

(6)次帖膝坐,以两手托腰向前,偃身向后,竞力为之,仍摇动其身,即平坐纵缓又为之,三度。

(7)次交胫平坐,左手托左边床稍近身后,回腕向外指里,以右手攀左膝,回头向左,仰视其后,努左右臂膊用力为之。左右各三度。

(8)次竖两膝,交两胫,次两手交指,反掌向外抱膝,仍低头,努腰背,开膝以磔,而臂极膝,讫,即回手掌向里急抱膝,耸身仰面伸咽臆,力向后为之。一仰一低各三度。

(9)次交胫平坐,从膝向里伸胫出外,以手捉脚指,耸肩向上用力攀,仍努腰腹向前,左右遥之,气极放宽。又为之三度。

(10)次以左手攀左脚指至脚心,脚指至手腕渐长舒,脚仍举踵向上;却将右手托右膝上,仍转头向左右竞力为之。即屈左脚,以两手共捧其跟向上高举之,即放下;以左手按膝,右手攀脚,左手向下极按,右手向上极攀之,回头向左之后,努肩膊为之。左右三度。

(11)次长舒两脚,偃身向后,反手托床,屈右脚,向前作势掣踏之。左右各三度。

(12)次舒有脚,屈左脚,以踵加有髀上,垂左膝向下令至床,即舒左屈右为之。左右各三度。

(13)次偃身反托床,竖左膝,促敛其踵至臀边,举右踵,钩取左膝渐向下按之,令左膝头至床,左右各三度。

(14)次屈左脚向外,以左手下攀脚腕;右手托右膝,回头向右,低左膝着床,以脚向外展,以手向内攀,竞力为之。左右各三度。

(15)次开两膝,合两脚踵,以两手攀脚掌,仰头

向上力举之,气极纵体。为之三度。

(16)次舒脚,以两手交指钩曲 中,偃身向后力钩之;仍渐高举脚,努胫偃指,左右各三度。(17)次长舒两脚,令并竖指,以两手各攀其指,举头用力为之。三度。

【解说】本段的17式导引皆以肢体运动为主,且皆取坐式。其中,第(8)式之前的7式导引主要以头颈、躯干及上肢为导引部位,尤其是对颈、肩、背、腰、胸、胁等锻炼较多;第(8)式之后的10式多以下肢为导引部位,但大都离不开双手的配合。每式导引皆做三遍,若按第(1)式的要求,每一遍皆需闭气为之,即开始做以前先深吸气,做完一遍后,再吐气通息,然后再做第二遍。鉴于这17式导引叙述详细规范,本文即不必逐条进行动作分解了。

第三段,按摩收功:导引毕,平坐纵体,摩两手掌令温,乘额向上三九过。摩掌后,拭目三九过。即以两手中指、无名指,按鼻左右上下二七过,摩之。以食指、中指、叉耳向上耸之三五过;便以虎口叉耳向后修旋耳轮三五过。摩掌令热,摩拭面上,令温温然。摩头项胸臆两乳数十过;即摩持臂上至肩,下至手背,上下数十过;即两手互相搦捩回转之。如洗手状,急用力为之数十过。即摩按心腹腰髀等处都毕。待气息调平坐,服气如法。

【解说】此导引方法以自我按摩作为整个导引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包括对额头发际、双目、鼻部、双耳、面部、颈项胸臆、上肢、腰腹、双股等几乎全身之按摩。按摩前一般要先摩热两手掌,这样可以增强按摩的效果。皮肤既是人体抵抗周围不良环境影响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人体外貌美的基本要素,而对它的自我按摩可以有效地改善体表的气血循环和新陈代谢,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并可维护皮肤的健美。可见,此导引法以自我按摩收功作结是较为科学的。

3 小结

综观司马承祯之《导引论》,既有建构于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之上的导引理论的深刻阐述,也有完整规范的导引方法。尤其是后者,与一般的导引法相比,显然技高一筹。此导引法首尾完整,因为它既有导引前的预备活动,也有导引后的自我按摩作收功。而一般的导引法多无这两个环节,造成不仅形式上显得粗糙.从导引的实质而言,也不够科学。当然,司马承祯也许是出于把导引作为其修道活动的一部分,才对导引法如此精雕细刻。这一点可以从此导引法预备活动中的烧香和闭目思神等属于宗教神事活动范畴之环节得到证明。对这样的环节,我们不能一见就斥之为迷信或糟粕,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的环节不仅可以澄心静虑,具有一定的心理疗效,而且精神的放松还会大大增强肢体导引的效果。总之,司马承祯《导引论》中的这17式导引,有很强的实用性,值得人们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