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战火偷走童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战火偷走童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战争总是能够无情地偷走童年。近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再次针对地区冲突出具了一份报告,分析了新近中东地区一场冲突给当地孩童造成的影响。报告罗列了一连串十万、百万计的统计数字,以证实分别有多少名儿童,在战争中被迫停滞学业,失去生活保障,乃至无家可归。作为最广泛而弱势的群体,孩子们在战乱中过早地告别了天真与无忧。

比起庞大的统计数字,个体的命运总是更容易牵动人心。2015年9月,一名小男孩被发现趴在土耳其博德鲁姆的海岸边,没有了生命体征。这张伏尸海滩的照片在全世界媒体和社交网络上广泛传播,小男孩的身世和命运才得以为世人所知。这个名叫科迪的男孩和家人自叙利亚逃出,乘坐一只小型充气皮艇,却在途中不幸翻船,溺亡。科迪以他的弱小身躯和短暂人生,影响了欧洲难民政策人心。

类似的还有利比亚孩子的绘画。如果一个利比亚的小孩今年10岁,他已经有过半的时间生活在炮火之下。2016年2月,一组利比亚学龄儿童的绘画反响强烈,它道出了战争中孩子们的内心:他们生活在恐惧当中。失眠是这些画作里常见的主题。一个女孩子的画作呈现了:她是如何一整晚被巨大的枪击和炸弹爆炸声反复惊醒,即使妈妈坐在身旁的椅子上,她仍害怕得无法入睡。

从叙利亚到利比亚,从刚果到加沙地带,从阿富汗到苏联解体后的多个国家武装冲突地带,太多的儿童曾经或正在痛苦地承受战火的苦果。战争无情地侵害甚至剥夺了儿童的每一项权利。战争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持续毁掉孩子们的童年。战争的暴力之花结下恶果,它与种族无关,与地区无关,只与暴力本身相扣。

房屋、学校被毁坏,与家人流离失所,失去自己挚爱的亲人朋友,乃至自己在炮火袭击中伤残致死,这样的命运随时可能降临在每一个战火当中的儿童身上。对于新生儿来说,他们可能一出生就沦为难民,之后的人生更是被暴力、恐惧和流浪的生活深刻影响。他们日后最熟悉的不是书本,而是各种形式和型号的武器:子弹、枪支、炮弹。如果没有及时的心理援助干预,这种影响可能伴其一生。

数不清的残酷在现实当中等待着这些孩子。青少年们被迫中断学业,年纪更小的孩童甚至从未能够上学。这些也许还是小事,他们为了生计而挣扎,或被迫童婚,或沦为童工,甚至被武装组织招募。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称,包括亚洲、非洲和美洲在内,全球仍有20多个国家在招募和使用儿童兵。数十万名儿童作为士兵、信使、情报员、搬运工、厨师甚至人员卷入武装冲突。孩子们被推上前线,被强迫走进雷区,甚至被当作。

与战争牵扯在一起的童年令人心酸。叙利亚的孩子早早地在兵工厂里搬运要比他高出一大截的炮弹,加沙地带无论是以色列还是巴勒斯坦,孩子们都早早学会扛起了榴弹炮。他们过早地扛起生活的重担,过早地学习依靠勇气和决心在动荡中生存,过早地在炮火夹缝当中追逐生活残余的美好。然而,他们生活中的举手投足,仍在不经意间提醒世人:他们仍旧只是孩子,仍没有经历太多世故,仍旧保有孩子的天真、好奇和不成熟的一切。

在路透社这组拍摄世界各地战争中的孩童的摄影中,我们得以看到,从格鲁吉亚、利比亚到叙利亚,男孩子们喜欢摆弄子弹壳、炮弹片,那是他们珍爱的收藏品,特殊的童年。我们看到,在大马士革叙利亚反对派的控制区内,工匠们将政府军投射的炮弹残片改造成生活用品,将那些带来伤害和痛苦的武器改造成儿童游乐设施。只有在炮弹壳做成的秋千上高高荡起的那一刻,孩子们才能走出对炮弹的恐惧。(曾鼎) 2016年5月24日,乌克兰城市顿涅茨克郊外的一座村庄里,一名男孩拿着残留的迫击炮弹弹壳。2014年起,乌克兰东部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克里米亚、顿涅茨克等地区的亲俄势力要求并入俄罗斯联邦。冲突曾导致一架马来西亚航空公司航班在当地被击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称,乌克兰冲突爆发两年后,该国东部共有超过50万的儿童受到影响,1/5的学校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成千上万的儿童仍在忍受战争的煎熬,每天都面临踩上地雷的风险。2015年,共有超过20名乌克兰儿童在战火中被打死,40多人被打伤。尽管目前政府军同分离主义武装冲突的形势有所缓解,但是许多儿童在目睹暴力和战斗后存在心理创伤,他们迫切需要外界的干预和帮助。 2012年9月12日,叙利亚北部城市阿勒颇,男孩Ahmad在展示他收藏的弹片和弹壳。这些都是落在他家附近,而被小男孩当做纪念品搜集的战果。叙利亚内战已持续多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在2015年报告称,叙利亚内战是近代史上最恶劣的人道灾难。造成560多万名儿童和青少年的生存状况极度困难,200万名儿童和青少年生活在救援无法抵达的地区,260万名儿童和青少年失学。逃离家园、沦为难民的叙利亚儿童人数超过100万,而像Ahmad这样没有离开叙利亚境内的孩童处境仍然十分艰难。虽然偶有表现出童心未泯的时刻,但更多的孩童为了在战乱中谋生,早已经开始打童工,日常行事俨然一副大人模样。 2008年9月1日,格鲁吉亚南奥塞梯城市茨欣瓦利,小孩子在玩弄空的榴弹发射器。南奥塞梯原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曾为苏联时期的一个自治共和国。1990年代与格鲁吉亚发生冲突后宣布独立,成立南奥塞梯共和国。虽然得到了俄罗斯的认可,但没有被联合国与国际上多数国家承认。在战争中,儿童往往是最脆弱的社会群体。有的孩子会表现得很害怕,但也有孩子意识不到危险。格鲁吉亚的冲突中曾有这样一幕:一所寄宿学校的孩子跑到窗口,朝着窗外的一架攻击直升机里的飞行员挥手。而后者可能是认为学校里藏着士兵,才一直在楼外盘旋,导弹一触即发。这种战争插曲事后想来令人心惊肉跳,但它却是冲突中有关孩童的常见的经历。 2011年5月25日,利比亚的一所特殊儿童学校,一名无家可归的男孩正在摆弄弹壳,玩战争扮演游戏。利比亚冲突已经持续多年,孩子们长期处于暴力环境里,学会了谈论子弹、炸弹和枪,掌握了不同武器的知识,甚至画图时都能描绘得很详尽。而一组由利比亚学龄儿童画的图画,则道出孩子们内心的另一面:他们普遍生活在对枪击和汽车炸弹的恐惧当中,画作展示了孩子眼里暴力肆虐的痛苦现实。当地老师则称,学校也常常由于附近的激战被迫关闭甚至迁址。 2006年8月8日,加沙地带南部拉法(Rafah)难民营附近,一名巴勒斯坦男孩扛着以色列的炮弹,以色列军队刚刚从这里撤出。长达数十年乃至上百年之久的巴以冲突,使这里的孩童从小就在炮火的阴影下成长。最近这些年,以色列的军事实力占据压倒性优势,新闻报道里常见有多少名巴勒斯坦平民被打死,其中丧生的又有多少名儿童。2014年,国际社会曾有舆论指责,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冲突中犯有战争罪,但以色列方面借助巴勒斯坦哈马斯军事组织发射火箭弹的照片反驳说,以色列和哈马斯组织之间存在深刻的道德差异,以色列在冲突中尝试采取前所未有的措施,使用导弹保护其儿童,而哈马斯则在使用儿童作为人体盾牌保护其导弹。无论如何,不管是被无意误杀还是被有意利用,大批无辜的孩童都被卷入这场无休止的冲突当中,无论性命、生活、学业,均深受战争之害。 2013年10月16日,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郊区杜马(Douma),孩子们在炮弹壳改造的秋千上玩耍。在炮火的夹缝中,有的小孩被迫要在叙利亚的兵工厂里搬运炮弹,有的孩子还能够在成人的帮助下追逐生活残余的一点美好。在叙利亚反政府武装控制的区域内,工匠们将叙利亚政府军投射的炮弹残片改造成了小孩子们喜欢的玩具。那些带来伤害和痛苦的武器,则被改造成儿童的游乐设施。不仅如此,甚至连社会福利用的假肢、烤面包的生产工具都是用炮弹壳改造而成。叙利亚人Abu Khaled在杜马开了一家面包店,他用残余的火箭弹部分,制作出了一个临时的烤架,在上面烤面包。他店里的其他很多工具,包括烤架、擀面杖,都是用废弃的炮弹、机枪子弹、乃至坦克部件制成。 2009年1月14日,加沙地带北部,一名以色列少年扛着巴勒斯坦武装发射的火箭弹残骸。作为一个长期在战火中历练的国家,以色列在建国半个世纪以后参与了五场主要的大型战争和其他无数的小型地区冲突。以色列因此实行全民皆兵,大多数以色列人,无论男女,都要在18岁时被征召从军,只有阿拉伯裔公民、残障人士等群体能够例外。以色列男性的义务服役期通常是三年,女性则是两年。在服完义务兵役后,男性还会被转入以色列国防军预备役部队,每年从事几个星期的服务,直到40岁为止。故对于一名以色列的少年来说,熟悉并操弄枪火,是他成长之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