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性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性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中国钢琴作品民族性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密不可分。基于民族的传统审美观念影响,每一首中国钢琴作品无不具有天然的民族性。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性离不开富于民族民间色彩的节奏律动,离不开中国特有的民族民间调性调式。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 歌唱性 民族性

钢琴在十九世纪中叶传入中国,殷承宗创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可以说对中国的钢琴作品创作和钢琴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中国的钢琴,无论是创作还是教育、演奏方面,都主要把西方奉为经典。尤其在演奏曲目方面,演奏外国作品远远多于富于民族特色的中国乐曲。这就使得中国的钢琴学习者和演奏者对于本国的乐曲缺乏深厚的理解和认识,对于民族性的把握和歌唱性的弹奏没有足够的了解。可以说,每一首中国乐曲都具有浓郁而典型的民族风味和气韵,因而在演奏时不能完全照搬西方乐曲的处理方法和触键方式,更不能忽视中国作品所包含的特有内涵和风格。下面就几首典型的中国乐曲,从不同角度来谈谈如何把握和培养演奏中国乐曲时民族性和歌唱性的体现。

一、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性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密不可分

我们拿贺绿汀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来说,这首作品通过描写两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吹着优美的竹笛,悠闲地在田野里放牧的景象,来表达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和内容。这样的风格主要来源于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观――“写意”,通过“形”来传神,形、神必须兼备,追求作品的神似,情景交融、音画一体。这种辩证统一地看待事物的方法便是中国传统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除了《牧童短笛》里的“形神”,还有“刚柔”、“动静”、“虚实”等等,其中偏于精神上的一面,是占主导地位的,就像《牧童短笛》里描写的“形神”中的“神”,这也是在充满民族色彩的中国作品中歌唱性的弹奏如此重要的原因,通过歌唱性的演奏才能表现“神”的气韵。殷承宗先生创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其内容表现上既有波澜宽广、气势豪迈的一面,也有安静内敛、柔弱婉约的一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力的刚柔、动静结合一面。在黎英海写的《夕阳箫鼓》中,其旋律的逻辑进行好似中国五言、七言诗的韵律,古香古色的味道十足。

二、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性和旋律的歌唱性是密不可分的

大多数的西方作品是强调复线条的,也就是复调性的体现;而中国作品的特色是旋律的简单性和突出性,具有主调音乐的特色,富于线条感、节奏感和歌唱性。所以,在把握住民族性的同时,更要注意中国作品中歌唱性的弹奏。

下面以我国著名作曲家储望华先生根据民间作曲家华彦钧先生同名二胡曲改编的《二泉映月》为例,讲解如何弹奏出中国作品旋律的歌唱性。二胡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拉弦乐器,本身善于歌唱性演奏,而且作品大多是主调音乐。演奏者首先要把握住作品表达的内涵和情感,其次要熟悉二胡的演奏特色,进而才能在钢琴上表现出浓郁的民族性和旋律的歌唱性。通过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内容,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抓住作品的民族性,比如这首作品表现的是一个生活在中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自强不息、不愿妥协的性格,作品中充满了哭泣、悲哀和反抗的情绪。然而歌唱性的表现在二胡和钢琴上是有一定差别的,钢琴是键盘乐器,二胡是弦乐器,在构造上就制约了钢琴的歌唱性表达不如二胡,这就要求我们从触键方法和内心的歌唱中去改善钢琴的不足,以达到模仿二胡的音色进而完美表现乐曲的目的。钢琴触键的方式不同,传递出的声音也不同,比如有手指触键,还有手腕的力量、小臂的力量和大臂的力量触键,有上下垂直的触键,还有水平运动的触键方式,有爆发力的触键方式,还有轻柔的触键方式;每一种不同的触键方式可以表现不同情感和音色的乐曲。在《二泉映月》中,想要表现歌唱的旋律性和抒情性,就必须使用柔和的、缓慢的触键,把臂力通过手腕的调节很好地传递到指尖,清晰地弹奏旋律线条,并且适当地加入踏板的音色调节,通过内心的歌唱,而演奏出富于民族色彩的歌唱性旋律。

三、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性离不开富于民族民间色彩的节奏律动

节奏可以脱离音符而单独存在,而音符脱离节奏却没有生命的意义,因为节奏是音乐语言最重要的表现因素。不同的节奏型可以构成表现不同内容、甚至是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音乐区别的根本因素,例如波罗乃兹舞曲、玛祖卡舞曲、进行曲等等节奏鲜明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乐曲,都有其各自独特的节奏特点;而中国钢琴作品的节奏特点与中华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息息相关的。

有人把中国钢琴曲的节奏分为:艺术律动和自然律动。所谓自然律动,是指把生活中的声音和节奏经过一定的提炼,直接运用到作品中,去表现生活中和大自然中的某个场景或人物、动物。具有自然律动的中国钢琴作品数量非常之多,例如《花鼓》《百鸟朝凤》等,通过这些乐曲的题目,也可以看出节奏在作品中的重要性。例如《花鼓》,就是模仿中国民间乐器锣鼓的节奏特点和律动,去表现解放区群众跳“秧歌舞”来庆祝胜利的喜悦场景,并通过修饰加工在钢琴音乐中表现出来。《百鸟朝凤》中丰富的音色和节奏,更是生动地体现了大自然中各种不同的鸟类生气勃勃、热闹非凡的场景。例如在描写“布谷鸟”的时候,采用的是小二度的装饰音和一个纯四度的结合,活灵活现地描写出“布谷鸟”的叫声。而节奏感的把握要在钢琴演奏中弹奏出来,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和演奏技巧的。比如在《百鸟朝凤》中,各种鸟类的叫声模拟,需要使用快速下键且高度集中的指力,清晰地弹奏出来,发出明亮而清脆的音色效果。在表现欢快、轻盈的《花鼓》乐曲中,特别要注意力度的均匀和声音的富于弹性,时值准确,演奏思路清晰,才能准确地表现出这个锣鼓舞蹈的景象。

艺术律动,是指借鉴和吸收其它艺术的节奏律动形式去表现自身创作的作品,以达到增强表现力的目的。在《牧童短笛》中段部分,运用的便是艺术律动,借用传统的民间舞蹈节奏型,表现纯真无邪的牧童。在《百鸟朝凤》中的第二段里,更是借用了豫剧河南梆子的节奏特点和律动,描绘乡村娶亲时的热闹场景。在演奏这些富于鲜明节奏感的乐曲时,不但要准确地把握住作品的风格,更要从内心深处去体会节奏的韵律和音乐的感觉,挖掘出作品深层次的内涵,使中国作品的音乐形象表现得更加完美。

四、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性离不开中国特有的民族民间调性调式

中国钢琴作品大多采用特有的五声调式,这和西方的大小调式相比,无论是音级的数量还是音响的和声色彩都有很大的差别。只要采用了民族五声调式,就一定是中国的乐曲,这是一个很显著的民族音乐特点。除此以外,还有富于中国民族特色的和声手法――附加六度音的三和弦及其分解和弦,平行四度、五度和纯五度等特殊的和声效果,和西方的调式有一个极大的对比。例如贺绿汀写的这首充满浓郁的民族特色的《牧童短笛》,即是运用纯粹的没有任何偏音的传统的五声调式(C宫系统G徵调式),采用五声音阶创作完成。乐曲中的A段旋律是以宫、商、角、徵、羽五个音构成,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五个音,但因为作曲家对它们进行了巧妙组合,而没有丝毫单调感,整个乐曲充满快活、明朗的动力。黎英海先生根据中国民族乐器琵琶改编的乐曲《夕阳箫鼓》,也同样运用了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以五声音阶为基础,乐曲通过大量的模进变化得以发展,但这首乐曲里并不是只使用了简单的五个音,还加入了六声和七声调式,结合和声外的偏音,通过对主旋律的装饰、加花,并采用本民族特有的自由变奏――叠句曲式,例如二度、四度、五度的叠置和声创作而成。在黄虎威先生改编的钢琴曲《巴蜀之画》中,“晨歌”的创作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调式和声,乐曲前三小节在C宫羽调式上进行,之后随着旋律的出现,伴奏部分的和声运用三度和五度音程的叠置,使调式的浓度大大增加,音乐色彩更加浓郁,充满了四川的民歌风味。在第六首“阿坝夜会”中,采用了五声系统的F宫羽调式,并把羽音作为整个旋律的核心音,伴奏部分加入跳动而空洞的五度音程,更加突出了五声调式的民族性,展示出浓郁的藏族民歌风味。除此以外,在中国充满民族风味的乐曲中,二度、四度叠置,三度叠置,以及四度、五度叠置的和声也很常见,有些还采用加六音等多音叠置的和声效果来表现浓郁的民族气息。

中国钢琴作品的特色以调式调性中的民族性和旋律中的歌唱性,以及独特的气韵著称,这种风格基本贯穿于每一首作品。作品特有的民族调式调性、浓郁的民族和声色彩,使得中国作品的旋律更具有鲜明而独特的歌唱性。因此,在我国钢琴教学体系逐渐形成、优秀钢琴演奏家大量涌现、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创作不断繁荣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中的民族性、歌唱性这个关系中国钢琴作品演奏发展方向和全局的问题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中国音乐的发展不能丢掉民族的、传统的东西,因为它是我们的根。

参考文献

1、唐平《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性风格分析》,载于《人民音乐》2007年第5期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9年版

3、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