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丝绸之路:离我们最近的下一个世界遗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丝绸之路:离我们最近的下一个世界遗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8年是丝绸之路申遗极为关键的一年。随着各项工作的实质性推动和进展,丝绸之路作为离我们最近的下一个世界遗产已经迎面而来。可以预计,丝绸之路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日,将是丝绸之路史和人类文化交流史上最为重要的时刻。

丝绸之路申遗背景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协调组织下,近几年,丝绸之路整体申遗以中国与中亚之间的有关基础工作富有成效,国家间的共识与合作也在逐渐深化。通过阿拉木图会议(2005年11月)、吐鲁番会议(2006年8月)和撒马尔罕会议(2006年10月)以及许多民间学术会议的充分讨论,明确了丝绸之路作为文化线路的遗产总体性质及进行提名的控制性框架。首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丝绸之路备选遗产点,从丝绸之路绿洲道核心区段中产生,并决定由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作为原始提名国。在我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宁夏、青海六省区作为丝绸之路过境的重点省区,承担辖区内遗产备选点的甄选、整治和申报等具体工作。2007年10月,在陕西西安召开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古迹遗址保护理事会和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的国家级文物部门、中国各省文物部门的代表和世界遗产保护与丝绸之路研究专家近百人参加了会议,进一步研讨了丝绸之路的申遗工作。丝绸之路中国段经各省区推荐和中国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考察遴选,确定了包括著名的洛阳城、长安城、西安清真大寺、麦积山石窟、交河故城、龟兹石窟等在内的48个点参加首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批文物保护单位与丝绸之路文化关系密切,价值突出,规模巨大,文物丰富,文物保存和基础工作较好,地方政府积极性较高,基本或者能够在三至五年内达到世界遗产的标准和要求。

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将严格按照《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指南的要求与标准来进行。世界遗产的责任主体是各相关省区政府,国家文物局进行统一协调、把关,地方政府文物部门负责申遗工作计划的制订和工作项目的督察、指导并提供咨询。

此项工作的时间表是:

2008年4月,国家文物局牵头完成各省区段遗产点申报文本汇总;2008年5月,由国家文物局和世界遗产中心在西安召开国际协商会,研究跨国申报文本的准备;2008年7月,完成中文文本;2008年8月,完成英文文本;2008年9月,与中亚国家协商,初报世界遗产中心审核。

2009年2月1日前,文本正式报世界遗产中心;2009年5~6月,国家文物局组织国内考察验收;2009年8~9月,迎接世界遗产中心的国际专业评估。

2010年6~7月,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4届会议上对丝绸之路申遗项目进行正式审议、表决。

从现在开始到2009年世界遗产中心的国际专业评估之前,各省区要针对每个遗产备选点着重组织开展如下十个方面的工作:专项保护法规的制定;文物保护综合规划的制定;遗产管理规划的制定;文物本体的修缮;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陈列展示设施的完善;监测工作和记录档案的开展;保护管理和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申报文本的编制;内部的建章立制和保护力量的加强。

丝绸之路甘肃段申遗情况

甘肃是古代中西交通的必由之路,是整个丝绸之路的关键性区段,文物遗存普遍表现出中西文化交流、多民族文化融合的鲜明特色。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甘肃保存了丝绸之路各个时期的古城、驿站、大型墓葬群和宗教建筑等中西文化交流的遗址、遗物,真实记载了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的辉煌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是整个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缩影。

丝绸之路甘肃段的文化遗产是多元文化在其地域上和平共处、交流融合的杰出典范和物质见证。它既具有物质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与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文学艺术相联系,又通过一定族群、社团的传承,内化为风俗信仰,具有精神意义。

中国在丝绸之路整体申报世界遗产项目的48个点中,甘肃段有11处遗产点被初步列入申报范围,即天水麦积山石窟、武山拉梢寺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肃南金塔寺与千佛洞、瓜州榆林窟、张掖大佛寺、高台骆驼城遗址、瓜州锁阳城遗址、敦煌悬泉置遗址、敦煌玉门关遗址、地处嘉峪关和酒泉两市的果园―新城墓群,涉及到天水、临夏、张掖、酒泉、嘉峪关五个市州。

玉门关、悬泉置遗址是丝绸之路上中西交通、贸易、经济的实物存证;锁阳城遗址、骆驼城遗址、果园―新城墓群的内容涵盖了古城、道路、农田、墓葬及其灌溉、军事设施和手工业遗址;丝绸之路甘肃段石窟寺的洞窟以及果园―新城墓群建筑形制,是同时期石窟类建筑和墓室建筑的代表;玉门关、锁阳城遗址、骆驼城遗址留存的内容包括古城建设、道路、水利设施、军事设施等,展现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重要发展阶段。

甘肃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使其能够在丝绸之路畅通时期及时与外界交流沟通,在阻塞和低潮时期能够自我保存。这一方面决定于中国文化的韧性和厚重;另一方面也依赖于先进的绿洲农业技术、城市规划与关塞设置布局的合理,交通邮驿系统的发达,以及军事保障设施所带来的安全与秩序。所以,甘肃段的很多文化遗产与丝绸之路的兴衰相始终,具有其他地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所不具备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因素,这大大丰富了其文化价值内涵。

丝绸之路甘肃段遗产点不但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许多遗产点也具有绝妙的自然现象或罕见的自然景观。麦积山石窟的所有洞窟都开凿在高百余米、状如麦垛的山峰陡峭的崖壁上,上下层叠,高低错落,十分壮观;榆林窟、玉门关、骆驼城遗址、金塔寺等遗产点所处环境,也分别具有戈壁荒漠、绿洲、高海拔原始森林的自然景观。

宗教遗址保存丰富也是丝绸之路甘肃段的重要特色。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都在这里留下了历史痕迹,并体现出强烈的中国化特色。甘肃的佛教类文化遗产特别是石窟寺是佛教及其艺术中国化的实物标本,具有序列完整、延续性强、规模巨大、内容丰富、保存完好等显著特征,体现出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交流、融合并最终成为中华文明有机组成部分的轨迹,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方文化(宗教)、政治交流的实证。

申遗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专业的系统工程,需要坚强的组织领导,科学的统筹计划以及巨大的人力、财力投入。另外,进行广泛宣传,使其得到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也是做好申遗工作的重要基础。甘肃省政府已经成立了甘肃省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做好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通知》,对申遗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各项具体工作正在由相关各市、自治州政府组织实施。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代诗人张籍这首描写丝绸之路上的商旅相继景况的《凉州词》已传诵千载,丝绸之路作为离我们最近的下一个世界遗产已经迎面而来。可以预计,丝绸之路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日,将是丝绸之路史和人类文化交流史上最为重要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