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海昏侯墓:视死如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海昏侯墓:视死如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海昏侯墓无疑是幸运的。

《经济》记者站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东北约500米的山上,远远望去,是一座座蓝色的铁皮房,房子周围由门卫把守,边缘区域由防护铁栏围成一圈。只需稍稍发挥点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脑海中便可浮现出由各种玉器、漆器、竹简、金饼、铜钱等装饰出来的豪华场面,熙熙攘攘的人群你来我往,好生热闹。

海昏侯墓重现人间

思绪拉回到现实,是一片片被黑色物质覆盖的一座座墓,或大或小,就连方位也很有讲究。说不定这里面就蕴藏着电视中播出的宫斗剧情,王位争夺。

但谁会想到,时隔2000多年,这座海昏侯墓会重现人间?

2011年3月,墩山一座墓葬被盗牵引出中国迄今发掘保存最好的列侯等级墓葬,其主墓、墓园及周边侯国都城遗址的完整性在全国独一无二。

看起来似乎不符合“十墓九空”的逻辑,但不得不说,海昏侯墓得以完整保存有历史的必然,也有盗墓贼的偶然。

从现在刘贺墓及其夫人墓的位置上来看,地理位置很近。据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告诉记者:当年刘贺夫人墓上的植被较多,看起来比刘贺的墓大,“给盗墓贼一种错觉。”

在海昏侯墓的西北角,发现了一个五代时期留下的盗洞,从现有痕迹上看,盗墓贼打穿了衣笥库,拿走了衣服,丢下了箱子。这些留有文字的箱子恰是确定这个墓主人的关键证据。

东晋时期,江西出现了一场大地震,把整个墓葬的∈艺鹚。南朝刘宋时候,地质变迁,鄱阳湖水发生南侵,导致整个墓葬的地下水位上升,墓室被泡。由于当时的技术等各方面条件限制,使得盗墓贼无缘成功盗墓。

种种悬念,种种发现,吸引了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的专家们,为此,他们特意举办“千年之旅――海昏侯古墓行”活动,一同追寻那沉睡千年的秘密。

中国的考古学,得从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森发掘仰韶文化,1922年李济由哈佛大学毕业返回祖国,随后发掘出殷墟说起,自此之后,我国考古才逐渐发展。李济可谓是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

这不到100年的考古历程,人们对考古的发掘也仅仅停留在《盗墓笔记》、《鬼吹灯》等几部影片或小说的描写中。用李济在其“自撰简历”中写道的话来说:“要是有机会,还想去新疆、青海、、印度、波斯去刨坟掘墓、断碑寻古迹,找些人家不要的古董来寻绎中国人的原始出来。”

可见,考古的意义之重大。

就海昏侯墓考古而言,杨军向记者表示,在考古方法使用上,第一,他们运用了先进的理念。首先是进行顶层设计,并形成考古工作的技术路线图。在此指导下,对海昏侯墓方圆5公里范围进行勘查和勘探,从往内进行发掘。第二,在考古发掘的不同阶段,都以“一流考古,一流保护,一流展示”的标准来进行,始终把现场的文物保护放在首位。比如,发掘哪一部分,有一个预判,经考古人员和文物保护人员商议文物提取方案,并共同参与文物提取。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以往的发掘,此次面对比较脆弱的文物,海昏侯考古工作人员采取了实验室套箱的方法,整体套取,进行实验室考古。“一方面减少信息的流失,另一方面考虑到未来的展示。”杨军解释说。当然,这也是即将要提到的第三点,注意到了将来的展示。墓穴原来准备用回填的方式来进行保护,而此次采用对主墓的墓壁进行永久性加固的方式来保护,为的就是便于将来的展示。

在新技术的使用上,自然是更为先进和科学。杨军向记者提到,此次海昏侯墓考古,运用了地球物理勘探、三维测绘、航拍、延时摄影、红外扫描、X成像、探伤技术、高光谱技术、充氮保护技术以及低氧气调链技术等。

比如,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根据大地物理性质的差异勘查地下遗迹、遗物的方法。由于古代遗迹、遗物同周围土壤的电阻率不同,并存在着磁性差异,可用地电阻率计(电探测)和磁性测量仪器(磁法探测)或地震雷达等进行探测,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分析和人工解读,从而对地下的遗迹、遗物做出准确判断。延时摄影技术的使用,能获取海量数据,知道考古人员每一天每个时间点在做些什么,文物处于怎样的状态。

考古:探寻未解之谜

不可否认,对海昏侯墓的考古,不仅向世人展现了2000多年前的西汉面貌,还让人们知道了到底什么是考古,此外,一定程度上还有可能改变人们的已有认知。

海昏侯废立问题

文献资料显示,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其无子,刘贺被拥为帝,在位仅27天,因其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依旧回故地巨野做昌邑王。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被废为海昏侯,移居豫章国(今江西南昌)。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刘贺去世,史称汉废帝。汉书中记载,刘贺“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的罪名,并说他在这27天中一共做了1127件坏事。

杨军认为,从目前考古发现来看,海昏侯墓的回廊文书档案库中出现了两方砚台,可以肯定墓主生前使用过。主椁室西室出土了一件绘有孔子像并记录孔子生平及弟子情况的衣镜,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孔子画像。另外,还有大量儒家经典著作,“一定程度上说明刘贺并非不学无术。也许刘贺的废立问题会有新的发现。”

找到失传多年的《论语》片段

通行本《论语》共20篇,成书于战国初期,是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集子。到了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即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

现在的《论语》是《鲁论语》和《古论语》形成的版本,《齐论语》在汉魏时已经失传。后者与前两者相比,多了《知道篇》和《问王篇》。而海昏侯墓中发现了《论语》的《知道篇》,杨军认为:“这极有可能是失传1800年的《齐论语》。”

古代与现代的交织

令考古工作人员激动的是,他们在刘贺遗骸的头部发现了其牙齿,可以鉴定刘贺的年龄、生病原因、食物爱好等。通过DNA测序可以了解现代“刘”姓当中谁是正统的西汉刘姓皇室血统。

海昏侯墓本体上有高达7米的覆斗状封土,下有甲字形墓穴,墓穴内建有面积达400平方米的方形木结构椁室。椁室由甬道、东西车库、回廊形藏阁、便房构成,设计严密、结构复杂、功能清晰明确,是西汉中晚期列侯等级墓室的典型标本。这对于研究、认识西汉列侯等级葬制有重大价值。

记者和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相关人员一同从甬道进入,在现场看到,墓穴的各个部分标注清晰,历经2000多年的沉淀和损毁,地板上、地质的土层上都显现出年代的痕迹。木板上坑坑洼洼的印记,都是“故事”的证据,土层的清晰分层折射出当年墓主人为防被盗墓而进行的保护。

最让记者印象深刻的当属车马坑。在主墓西面,总面积约8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7.7米,东西宽4.24米,距地表深2.5米。坑体北面开一条不及坑底的斜坡道,长2.08米,宽2.18米。坑内木椁和加固木椁的柱子已经腐朽殆尽,但痕迹清晰可见。从痕迹可以看出,殉葬的车有5辆,马匹骨架已消失。俯视其中,形象生动,更为真实。

当然,还有任谁也无法忽略主棺内刘贺遗骸下的100块金灿灿的金饼,拿在手上沉甸甸,破裂细纹看似是“不完美”,实则这便是“以后辨别真假的重要依据”。

对于杨军这类考古工作人员,他们认为海昏侯古墓中带有文字资料的东西最有价值。青铜器上的铭文、漆木器上的文字、海昏侯喜欢的书,“这些都是经典,这是我们认为的价值所在。”杨军说。

对于一同前往的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的人来说,他们当然是对玉器情有独钟。

但“视死如生”,是大家共同的感受,墓中所有的一切都非常齐全。就像生前活着一样。

杨军解释说,第一,通过海昏侯墓发现了海昏侯的阳间事件,比如,海昏侯的国都,这样就把海昏侯墓与海昏侯国一同联系起来了,“使我们清楚认识到,这里不仅有海昏侯墓,还有更大范围的遗址。”第二,关于列侯一级是否有墓园有了进一步认证。

当然,考古是个长久之事,海昏侯墓除了给人们带来了众多惊喜之外,也留下了很多未解之谜。杨军表示,整个海昏侯墓的未解之谜,起码要两代人才能弄明白。

就目前来说,第一个未解之谜需要从5号墓中找到答案。一般情况下,皇帝陵和诸侯王陵的墓主人是男性,其他是女性,但对于海昏侯墓,现存有两种说法:一,y葬墓中埋葬的是妾;二,y葬墓中埋葬的是家族成员。这对于研究列侯墓的埋葬情况能提供一定的依据。

第二个未解之谜是海昏侯墓中的竹简上是否有新的内容发现。目前已发现的有《论语》、《礼记》、《易经》等。这有待竹简全部剥离完之后才可解开谜底。

第三个未解之谜是海昏侯都邑的废弃原因是什么。杨军他们怀疑:“有可能是突变,比如灾难或者瘟疫。”他进一步解释说,江西自古以来是血吸虫的重灾区,这很有可能是导致都邑废弃的原因。

第四个未解之谜是海昏侯墓中发现的马蹄金、麟趾金底部的“上”、“中”、“下”字到底代表着什么。

第五个未解之谜是,杨军他们在海昏侯墓中发现了蒸馏器,提取其中的残留物质,发现大量是芋头,这不得不让人想到这个蒸馏器是否和做白酒有关。“如若真的是蒸馏白酒,这可以把蒸馏白酒的历史提前1000余年。”杨军说。

……

当天,记者在杨军等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看到了已经剥离的竹简、漆器、玉器、铜钱以及拼好的车轮。一方面为古代的文化所吸引和惊叹,一方面为考古工作人员的孜孜不倦感到佩服和感动。一个车轮能花费半年的时间拼出来,一小盒铜钱看似不多,但都是考古工作者一枚一枚清洗出来的结果。

的确,正如杨军所说:“考古需要坚持,需要团队合作。”

未来,海昏侯墓园将被原址保护,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而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及《经济》的发现探索之旅也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