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联理论语用学视角下对爱伦·坡小说中恐怖氛围营造艺术的赏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联理论语用学视角下对爱伦·坡小说中恐怖氛围营造艺术的赏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美国文坛在十九世纪的时候,出现了一位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作家。他凭借着自己一系列的关于恐怖题材的小说和作品而被世人奉为美国文坛上恐怖小说的开山始祖,他就是埃德加・爱伦・坡。也正因为如此,当我们研究这个阶段美国文学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埃德加・爱伦・坡。那么,本文就着重从关联理论方面,从语用视觉的角度出发,来为大家分析隐藏在爱伦・坡小说中的所有恐怖氛围,进而为大家发掘他的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更深层次的艺术美感提供借鉴。

关键词:关联理论 语用视觉 爱伦・坡 恐怖氛围

引言

身为著名浪漫诗人和文学方面的专业评论家,同时也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小说家的埃德加・爱伦・坡,成为美国文坛在十九世纪的典型楷模和代表符号。因为他的创作风格特点和题材方面的个性,使得他的作品被蒙上厚厚的恐怖氛围。他擅长的不是在长篇小说的创作上,而是与之相反的短篇小说题材的创作。我们总结后发现,他在自己的漫长而富有艺术意义的一辈子当中,给世人留下了近百篇的非常经典成熟的短篇小说。我们试着将这些文学作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侦探小说的类型,另外一部分是被称为恐怖小说的类型。我们今天就重点来分析他的这些具有代表性质的笼罩着浓郁恐怖氛围的小说作品,这些作品中的典型代表,突出的有如下一些妇孺皆知的作品,《泄密的心》、《红死鬼假面》、《一桶白葡萄酒》、《红死病的化妆舞会》、《丽姬娅》和《厄舍古屋崩溃记》等。我们将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从语用视觉的角度进行文本分析,带领读者们一起进入埃德加・爱伦・坡为我们营造的恐怖氛围的艺术中去。

一、关联理论和语用视觉简要分析

随着现代文本分析的逐渐兴起,各种理论被运用到其中来。关联理论作为一种后起之秀,得到了不断的扩大运用和发展。当语言视觉的地位得到更多文学评论家们的青睐之后,二者就经常一起出现在各种文学风格的研究当中。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学评论者的介入和使用,关联理论和语言视觉就日益成为涉及的焦点。从我们现在的共识中,我们对语言视觉的界定是:人们不仅仅运用它来研究一个作家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的文学话语,更注重的是对作家在他的文学作品中话语的理解和分析,从而达到某一种既定的目标。因此语言视觉就成为了一种被社会语言学认为是专门重视和分析文本当中说话人意义的视觉。并且更多的是关心和在乎说话人是怎么说话和排列语言顺序的。而另外一种则是将对文学文本中作家安排和设计的话语进行深入剖析和理解,从人们认知的方向着手来观察文学文本中的自然话语之间的交流和运用。经过有关研究学者提出之后,在会话含义学说的推动下,语言视觉和关联理论被越来越多地关注起来。有人还因此联名出版了专门的论著加以推广使用。其中有一本影响较为重大的是《关联性: 交际与认知》。在这部著作当中,书的作者开创性地发表了他们自己新的观点,那就是和人们之间的互相交往以及彼此之间的认知关系密切的关联理论。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当中也好,在文学文本当中也好,进行话语交流的彼此主体使用的话语无可厚非地成为了可以提供具有关联性的最为重要的信息。那么那些交际者在选择彼此的交流对象的时候,却总是处在关联性最大的环境当中。在文学文本当中,交际者们使用过的所有交流话语的暗含,都不能少掉推理而获得正确的认知。而在这个总环节中,推理的环节也即是搜索彼此话语和语言环境相互关联的过程,我们经过各种试探和努力,通过文学文本中彼此话语蕴藏的词语的意义跟信息,当然还有其中的逻辑思维信息和人们早已掌握的社会常识等知识,在进行适当推理之后找到最为恰当的语言环境。本文也就着力在关联理论的背景之下,从语言视觉的角度,进行文学文本艺术氛围的阐述分析。

二、透过语用视觉的角度审视爱伦・坡小说中的恐怖氛围

(一) 恐怖环境的特意安排和精心渲染

通过关联理论的分析,我们从语言视觉的角度,对爱伦・坡小说中的恐怖氛围进行分析,首先必须涉及的就是他在小说中大量安排和精心布置的恐怖环境的描写。我们从他的一部叫做《红死病的化妆舞会》的小说来看,光是看见这个题目,就不觉叫人为之寒毛竖立。在作品当中,作者所描述的房间定格为恐怖至极的黑颜色,这分明是代表着恐怖和黑暗的色调,就强势地给人恐怖窒息的感觉。再加上作者对房间进行的鬼怪离奇的用笔铺排,就使得整部作品到处充斥着恐怖气氛。我们再来分析它的另外一部作品《厄舍古屋崩溃记》,在这部作品当中,爱伦・坡所描绘出来的气氛依然是令人倍感恐怖的。在整部作品的描述当中,无论是事件的叙述者,还是事件的当事人,在他们进入到厄舍古屋之后,当时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景象以及他们所能感受到的气氛来看,都是恐怖的。为此作者爱伦・坡还下了大量的笔墨来进行反复地描述和渲染,这些积累下来,就导致整部作品都是非常沉重、让人无法呼吸的恐怖的情感格局。在作品中的各个角落,只要作品笔到之处,就都被刻意安排了类似的恐怖环境的渲染和提示,再加上作者描写得细致逼真,所有阅读到这些地方的读者都为此感到汗流浃背,因为他们没办法控制自己离开这样的恐怖氛围的包围。

(二)对复活、活埋、死亡等场景描写的分析

在我们传统的中国恐怖小说当中,经常看到死尸复活,或者更为恐怖吓人的都有。不要以为在这方面,国外就没有,恰恰相反。爱伦・坡就曾写过一部非常著名的《丽姬娅》,里面到处都是类似我们中国恐怖题材作品中的特写镜头。作品中不仅有离奇的死亡,更有突然的重生。我们先来体验一番:当作品中故事的主角在自己心爱的美丽妻子去世许久之后,虽然悲痛万分,但时时刻刻思念着自己的妻子。我们知道,当女主角丽姬娅快要去世时,也是对自己的丈夫千般不舍万般牵挂。前后两者使得她竟任凭自己的魂魄在丈夫前后出没,并通过一次蓄意已久的机会,将早已准备好的毒物放入丈夫第二任妻子的杯子中,致使她喝下后死去。于是丽姬娅接着她的躯体重新复活到自己心爱的丈夫面前,作者爱伦・坡对于这样场景的精心设计和描述,可谓是煞费苦心,为的就是让读者感到恐怖和压抑。另外一个恐怖的因素则是与之相反,不是借尸还魂,而是将人活埋,我们可以在《活埋》、《一桶白葡萄酒》以及《贝蕾妮丝》等等作品中见到那些无比血腥和惨无人道的活埋场景。为此,作者爱伦・坡将他们设计成不是有不治之症就是心理具有无法治愈的扭曲,或是被不明药物所毒害,他们都曾被别人活活埋进土里,或者就是将他人活活埋入土堆。《一桶白葡萄酒》里面是这样的场景安排:主人公蒙特雷索被人当众侮辱了,奇怪的是二人还是好友,结果他被迫选择进行惨无人道的背地里报复。当他知道侮辱他的那个人是痴迷的品酒师,于是他开始暗自找药下毒。最后把准备好的藏酒的木桶搬运到一个洞穴的洞口。将侮辱他的那人引诱到洞穴后,他随即将洞穴堵死,得以报复成功,将人活活埋进了必死无疑的洞穴。然而这一切,都贯穿着爱伦・坡非常细致的刻画,使得我们读者就像是在案发现场一样。透过关联理论,这些都是在语用视觉的角度所分析出来的恐怖气氛。

(三)对爱伦・坡作品恐怖题材的分析

在关联理论的背景下,我们站在语用视觉的角度来分析,其实爱伦・坡有一个癖好,那就是非常喜欢去观察那些病态的人格,因此久而久之就使得他对类似的题材产生了一种固定的执着,因此犯罪的类型也成为他涉及的领域,而且写的恐怖气氛浓厚,其中有一部叫做《泄密的心》的小说就是这种题材。作品中故事是这样发生的: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是主人公,一个很荒谬的理由驱使着他走上了杀人的道路。源于讨厌别人的眼睛就将人残暴地屠杀了,还没完,之后将尸首进行了恶劣的肢解,最后将尸首销毁。因为自己病态的性格而去杀人,最终又是因为自己不正常的心态去警局自首。这是作家爱伦・坡所擅长为读者描述的一种恐怖题材类型的小说。我们经过分析后发现,从关联理论语用视觉的角度来看,原来让人倍感窒息的并不是文学文本中的血腥场景,而是作家笔下那恐怖的文字和描写所形成的恐怖气氛,是这些东西压抑着读者。我们再看他的其他作品,《威廉・威尔逊》也是此类型当中典型代表。在这部作品中,男主角是一个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的人。他的可笑之处就是经常幻想着有一个与他完全一样的人存在,可恶的是此人还是自己的恶敌。为了将他杀死,他费尽周折。在残忍地将敌人杀死后,自己也莫名其妙的选择了了结自己的生命,故事显得荒诞可笑,却都是反映了在关联理论语用视觉下我们看到的关于爱伦・坡对于自己的恐怖小说的阐述,我们在这样的角度来审视爱伦・坡以及他的小说,即使是恐怖的,也是隐藏着在恐怖气氛背后的一种艺术上的成功和美。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小说当中,透过关联理论的指导,我们从语用视觉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其作品中更为美好的艺术的存在,而这些不仅仅是其文学作品中的恐怖氛围这一单调的审美感受。综上,我们分析后发现,在爱伦・坡的小说当中,其实隐藏在恐怖氛围后面的是一种艺术上的美丽。当他的小说中的恐怖氛围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种恐怖就不再是单纯的恐怖了,而是超越了恐怖,成为一种艺术的美。这种艺术的美,需要我们站在关联理论的高度,从语用视觉的角度去观察和考究才能发现。也正是这些小说中的恐怖氛围的营造和美的艺术的存在,使得爱伦・坡的小说更加扑朔迷离和具有吸引力,也正是因为这些,爱伦・坡成为了享誉全美的杰出作家,想当然地成为了美国文学艺术殿堂里那颗最为闪耀的明珠。语

参考文献

[1] 林琳.浅谈爱伦坡作品中的恐怖描写及其创作目的[J].长春大学学报,2003(06)

[2] 爱伦・坡著,王勋,纪飞等编译.爱伦・坡短篇小说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 爱伦・坡著.肖明翰译.爱伦・坡哥特小说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本文系齐齐哈尔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支持计划项目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W-M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