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目标定位的误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目标定位的误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未来数学知识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纲要》明确地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第一,教幼儿掌握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第二,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三,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第四,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在具体设计和组织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面临最大困难之一是如何确立合适的目标,因为目标不清楚,活动就如同失去了灵魂。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制定具体的目标时,主要存在下列几个误区。

一、生搬硬套

一个完整的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包括三个方面:认知目标、操作技能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

如果在一个活动中确实有认知、操作、情感三方面的内容,我们肯定应以上述三点来定位活动的目标。如《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大班上学期数学活动“剥花生”的目标:第一,感知花生的构造,知道花生中花生米数量的不同;第二,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米的数量;第三,尝试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剥花生和做记录的活动。第一是认知目标,第二是操作技能方面的目标,第三是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有序而完整。

但有些目标是生搬硬套,如小班数学活动“逛苹果园”,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第一,发展幼儿对物品颜色、数量的感知能力,尝试简单的分类;第二,在玩的过程中练习用夹子夹物,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第三,幼儿能愉快地参与活动。

其中第三个目标适用于任何一个活动,并没有单独列出来的必要性,可以和第二个目标合二为一:愉快地参与用夹子夹物的活动,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

二、叙述不明

所谓叙述不明就是说在制定目标时,目标定的很宽泛,不具体、明确。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活动目标:“目测数群”“学习加减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加深对数的理解”等诸如此类的无从知晓、没有指向性的语句。所以,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明确指出:目测几以内数的数群;学习哪个数的加减法;发展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对数的理解,以什么标准来判断等。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使观者易于理解,更有利于教师自己对活动的把握。

三、称谓不定

称谓不定,顾名思义就是在同一个活动中,几个目标的行为主体不统一,有的以教师为主体,有的以幼儿为主体。如大班的“测量”活动,三个目标如下:第一,教会幼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第二,通过有趣的活动获得测量的方法;第三,能积极愉快地参加测量活动。

其中目标一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目标二、目标三是从幼儿角度出发的。

因此,目标一可以统一从幼儿角度出发更改为:尝试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物体。

四、难易不准

所谓难易不准就是目标的制定不适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也就是目标定位与幼儿年龄特点和现有认知水平之间差距太大。教师在设计具体活动目标时,要遵循“皮亚杰的认知建构论”,让幼儿跳一跳摘桃子时,既不能把桃子挂得太高,幼儿无论怎样跳也够不着,也不能将桃子挂得太低,幼儿不用跳原地就能摘到。如果目标定得太高或过低,都会脱离幼儿的实际情况,是无法操作的。因此,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我们一定要了解所在班级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兴趣,并以此为基点确定目标、展开教学,梳理幼儿原本零散的经验,建构新的经验。

五、内容重复

内容重复就是说三个目标中,相互之间有重复的内容。如中班数学活动“给数字口袋送朋友”中的目标:第一,目测数群,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群;第二,学习按数匹配实物,理解其实际意义;第三,能用语言清楚讲述操作的过程。

三条目标中,“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群”和“理解其实际意义”其实说的是同一个内容,因此我们可把目标一和二改为:第一,学习按数匹配实物,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群;第二,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目测5以内数群。这样,三条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会更清晰明了。

六、主次颠倒

主次颠倒究其实质是观念问题。幼儿是活动的主人,在制定具体活动目标时,我们是不能脱离这个主体的。如“教会”和“会”一字之差,主体完全不同,教会的主体是谁?会的主体又是谁?因此,我们在制定具体活动目标时应慎用“培养、指导、教会、成人、教师”等以教师为本位的词语。当然,并不是目标以幼儿为本位了,教学活动也就以幼儿为本位了,我们应从制定目标开始就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综上所述,活动目标是教师设计活动内容、选择活动方案、推进活动过程、评价活动结果的基础和依据。在活动中,每个教师都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活动环节紧密联系并形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幼儿得到切实有效的发展。当然,教师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根据幼儿当时的兴趣点灵活地做些调整也是必要的、可行的。

(昆山市柏庐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