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激扬生命的灵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激扬生命的灵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个人档案】

丁爱平,高级教师,曾任教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2011年调入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努力构建生长儿童灵性的小学数学教学,极力追寻师生情趣盎然、智慧灵动的生命成长。曾获南通市优课比赛一等奖、江苏省课堂教学观摩评比一等奖;2012―2014年连续三年获全国课例评比一等奖;2008―2014年连续七年获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一、二、三等奖,并荣获“杰出水手奖”。曾参与和主持省、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在《江苏教育》《中国教师报》等报刊发表多篇论文。

“你是谁?为了谁?……”我时常哼唱起这句歌词。我是谁?一个平平凡凡躬耕于讲台的小学教师,一个心心念念追寻教育理想的说梦痴人。为了谁?我的回答很简单:只为成全一个激扬着生命灵性的人生。

一句“戏言”:农村小丫头渴望成长

1993年,17岁的我中师毕业,毅然放弃推荐去大学深造和其他机会,来到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任教小学数学。那时,学校住宿条件非常艰苦,在低矮的小瓦屋里,经常会有小老鼠来和我“约会”。不怕吃苦是农村小丫头的本色,你问我的心在哪里,我的心在孩子们中间,那里有最适合我的快乐与美好。

感谢姜亚民校长,他认准我“这个丫头将来一定是个好老师”。刚工作,姜校长就给了我一次执教全区公开课的机会,我至今都记得当时获得的评价――“基本功很扎实”。教案是姜校长一句一句教的,学生是最好的一个班。我着实展示了一通基本功,也满足于“素质全面”的评价。紧接着,南通市小学数学年会在我校举行,学校让我上课。这次,校长、师父不管我了。我的教学目标是从教师参考书上抄的,教学设计是从杂志上混搭来的。第一次试教,课没听完校长就出去了。他训导相夹一顿洗礼,将我的年少轻狂击得粉碎:“光有基本功就够了?做老师要肯钻研,要有灵性。”

“灵性”这个词触动了我。自此,我再也不敢坐等现成饭,再也不敢炫露基本功,我开始静下心来研究教材。这节课的教案越写越长,越写越有自己的想法,在校领导的指导下,这节《认识角》获得了一致好评。记得当时有一位听课的市领导说:“小丁有灵气,以后还要多来听听她的课。”尽管后来他一次都没来,我却把这句“戏言”记在了心里。我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学习报刊上的优秀教案和文章,虚心向师父任卫兵学习,他追求卓越的治学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我的宿舍在教室的北侧,为了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我义务成立了“金钥匙”小队,每晚7点和几个孩子徜徉于一堆数学经典趣题中。单纯、热情、专注,同事们说我天生就是做老师的料,鼓励我在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我提醒自己来自农村,外表可以土气,内心不可以低俗;岗位可以平凡,业务不可以平庸。我告诉身边的大树:亲爱的,我没有你高大,可是我也会慢慢成长,哪怕是为了那句“有灵气”的“戏言”。

三次不甘:在自我逼迫中迸发灵性

1996年,区里组织全科赛课,学校大丰收,除了我,其他学科都是一等奖。浸满了泪水的二等奖证书被我撕碎在厕所的流水中。我对自己说:“失败是好事,从今以后,每一节家常课就是我一个人的赛课,我要用十年家常课铸造一节公认的好课。”远离尘嚣,我把自己埋进了沉静。

2006年,一个人问我:“你想再来赛课吗?”他的德才、他的指引至今都在感动着我。“王俊,我想好了,我喜欢上课。”于是,两个傻傻的人废寝忘食地研读教材、分析学生、设计教学……时而兴奋得哈哈大笑,时而沉默无语。王笑梅校长拨冗全程亲诊,蒋晓飞副校长内外雕琢,任卫兵老师全家出动。经过层层选拔,小美带着她的经典课件《认识人民币》,小蔡背着一蛇皮袋学具,王俊揣着强大的智能库,陪我一起去盐城参加江苏省课堂教学观摩评比。那些个惺惺相惜、同甘共苦的时光,是我这辈子永不磨灭的幸福。是他们成全了我的不甘心,时隔十年的省一等奖证书浸染着甜甜的湿润。虽然第二名的成绩使我无缘晋升国家级赛课,但我从此知道了:一滴水的生命是短暂的,当她汇入大海,从此便生生不息。

也是在那年,瞿德良副校长在会上随口说:“小丁会上课,好像不会写文章。”众目睽睽之下,我倍感羞愧。没有厚实的理论功底,没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我的课堂即使有那么一点灵性也将不断蒸发,最终失去滋养而晦暗枯竭。

不甘心,我要逼迫自己读书、思考、实践,写出一篇好文章。

“丁香菱学诗喽。”老师们的笑谈是一份鼓励,我怀着虔诚恭谨的心态翻开读书写作的第一页。记得当时读的第一本书是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它深入浅出,我受益匪浅。很快,我的第一篇文章交给了写作导师王俊和瞿德良副校长,初生之物其形必丑,但是他们没有丝毫厌弃,教导我:“写作和上课的道理是一样的。”他们从我的文字垃圾中捡拾只言片语,红艳艳的批注比原文还多。许多个静谧的夜晚,哄女儿入睡后,我细细揣摩个中道理。爱人特意买来上网本,让我随时记录阅读笔记和随思随想。一粒一粒的小珍珠越攒越多,越来越圆,开始串成项链。后来,我陆续有文章获奖、发表。在写作中,我获得了另一份快乐,写作就是和另一个自己对话,写下真实的教学思考,沉淀出有意义的教学感悟,有一点浪里淘金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在我的文字里,有孩子们的笑脸,有我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读书写作的收获也反哺着我的课堂,使我的数学课在充满浓郁的数学学科气质之余,更有了许多儿童情趣和人文情怀,越来越厚实和深刻。研课、写文相辅相成,我步履轻快。

2008年,我连跳两级,被破格评为南通市骨干教师,随后被评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师父提醒我:“骨干教师要会上课、会写文章、会带学生呢,小丁要继续努力啊!”是啊,如果一个骨干教师的教学质量太差,难免会遭到奚落和鄙视:尽为了他自己的名利去了!

一个教师的生命是融化在学生生命成长中的,我的那些获奖证书和荣誉绝对不能是有名无实的躯壳。

不甘心,我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骨干教师。

我认为,骨干不是用蛮力苦干。我们要警惕那些极端负责的“劳模”教师。他们加大作业量,反复训练应试,高度消耗着自己和学生的精力。这种极端负责的结果是学生机械、功利化地学习,最终在俘获漂亮的毕业分数之后,撒手逃离学习。

“人的发展,就其根源来说,不是一个外在的规训或控制过程,而是一个内在的觉醒或成长过程。”如果我们无视儿童潜在的思考,精明麻利地提供大众化的快餐,那么儿童会习惯于不用多想,我们所做的依然是打着高效幌子的“填鸭”。

一定要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新路。我带两个班的数学,还有学校其他工作,必须善于“偷懒”,才不会沦为油尽灯枯的教书匠,才不会被沉重的作业本“活埋”。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名特优教师的教育智慧和艺术,大胆践行“四不”“偷懒”策略:不包揽讲课,拒绝做唠叨婆,小老师组织互动我客串;不包揽作业设计,学生出题我欣赏;不包揽作业批改,学生组团轮流批,快速汇报作业情况我省力;不包揽个别辅导,聘请数学助教,开展同伴学习我提点。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我的“偷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令人欣喜。家长们这样通俗地评价我的做法:“孩子好表现、长能耐、灵光,丁老师不死揪。”当然,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份惬意“偷懒”的背后是绞尽脑汁:为达不到张兴华老师的评课要求而心如火烧,为制作一个数学游戏课件连坐几个小时,为攻克教学难点在床上一动不动地冥想被女儿戏谑“假寐控”,为帮助一个孩子赶上队伍使出浑身解数……

前方,还有很多次的不甘心在等待着我去跨越,无妨,孩子们都盼着我呢,我喜欢!

七年探航:为激扬儿童的灵性而教

“我就是数学”,这不是华应龙先生的自负,而是他对生命价值的高度自觉。那么,我所钟爱并全心托付于小学数学是为了什么呢?一个答案如此清晰:为了激扬我和孩子们生命的灵性。其中,儿童的灵性是核心,因为儿童璀璨的灵性之光会照亮我、指引我。

张奠宙先生曾说:“让基础有灵性。”2008年,我斗胆提出了“为激扬儿童灵性而教”的教学主张。牵着女儿和学生的小手,我踏上了数学教学与儿童灵性的研究之路。连续七年的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获奖记录印证了我在这条路上的行与思。

2008年,初次参赛,我获得了三等奖。文章依稀点到了儿童灵性,但并未对儿童灵性做出概念界定。因为灵性很容易让人产生虚浮于云端之感,没有实实在在的教学实践做基础,我不敢轻言。

2009年,我从妈妈和教师的双重视角对女儿和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扎扎实实的实践积淀了大量真实而凝重的思考,在王俊、朱国忠、陈志祥老师的指导下,撰写了一篇《教育,该如何璀璨儿童的灵性》,获得了一等奖。文中对儿童灵性做了初步界定,儿童灵性主要是指儿童天性之下的天真烂漫、新奇好动、异想天开等,它表现为:儿童有着无限自由的空间,能自发地、愉悦地探索与发现未知。灵性源自天性,但是可以在后天得到发展。

文中写道: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教育行为的过分功利化和过度控制化势必压抑儿童灵性的发展。教师应捍卫儿童自由活动的嬉乐权,“玩”出灵性;保障儿童自由思考的自,“探”出灵性;尊重儿童自然成长的生命权,“赏”出灵性。良好的教育是充满灵性的教育,它推动着儿童生命和谐、灵动地成长。

这篇文章被刊发在《江苏教育》杂志上,得到了一线教师的肯定,还被广泛推荐给家长阅读。此后,我对“灵性”这个核心关键词做了大量的行动研究,连续几年的“教海探航”征文也都围绕它而作。比如2010年和2011年,我分别从教师的恋课情结、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做了一些实践和思考,获得了二、三等奖。

2012年,我反思:第一阶段的研究很宽泛,还处于外显的层面,如何发挥数学学科的特质?儿童灵性的发展与数学教学更深层次的联结点在哪里?这些问题的关键点,我还没有抓住。于是,我聚焦数学学科的内在进行研磨。在2012年的参赛征文《为激扬儿童的灵性而教》中,我提到“锻造高品质思维,让儿童灵性强有力量;感悟数学的思想,为儿童灵性滋养根基;践行发展性评价,让灵性成就儿童的生命”。针砭时弊,一针见血地指出:比分数、评奖次等评价手段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应辩证地看待即时外显的评价,践行“发展性评价”,尊重儿童自然成长的权利,给每个儿童的灵性以最温暖的欣赏。当下的“五越”规则(学得越早、越快、越多、越难就越好)、“灌香肠式”的课外辅导,是畸形地“制造”优秀。只要儿童有浓厚的探究兴趣,灵性不泯,终究能够通过努力而“后优秀”。教育者应消除虚荣的攀比心理、功利的实用思想和完美主义,以一颗平常心等待儿童慢慢长大。此文获得了“教海探航”一等奖。

2013年参加“教海探航”,是第三次获一等奖,题目是《过一种灵性飞扬的教学生活――数学“一日之师”的实践与思考》。那是一次在传达室意外捕捉的信息,触发了我对数学教学与儿童灵性的新观察,掀起了一场“一日之师”的教学实践。学生所谓的自由,是服务于教师的“教”,其结果还是为教师所用、所控制,难怪学生被动完成。如此自主研究的外表下潜藏着一种危机:儿童被自主、被优秀、被生活。长久下去,容易消解儿童创造的激情,磨灭珍贵的灵性。

在一切伟大的精神创造者身上,都鲜明地保持着两种特质:一种是神圣的好奇心,一种是内在的自由。必须重视儿童表现力、主动性和自信心的培养,重视儿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学习。教学一旦烙上教师的个人意志,儿童自由发挥的空间就非常有限了。“一日之师”,是指教师扔掉学习的发令枪,让儿童用自己的方式亲近数学。选题、辩课、评价的全过程富于个性化、多元化、活动化、情趣化。我的徒弟、同事们纷纷开展“一日之师”的数学实践活动,很多创意以及由此带来的数学学习风貌远远超乎我的想象。也是在这年,我有幸在“教海探航”颁奖大会上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该课以其自主灵动的风格赢得了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教学设计后来刊发在《江苏教育》杂志上。特级教师徐斌、王乃涛推心置腹的现场点评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坚持生长儿童灵性的数学教学没有错。

2014年,我认识到儿童灵性的发展特别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儿童是无畏的精神勇士,需要冲破对习惯和权威的依赖,敢于到事物的对立面或者未知地带去探险。我写了一篇《向儿童的批判致敬》,由于平时的学习和实践功夫不深,这篇文章只获得了三等奖,我还要认真做下去。我也开始关注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儿童,他们真的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没有灵性吗?我隐隐约约觉得有一些暗门幽闭了他们的心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该怎样打开那些暗门呢?我苦苦思索着。

说到探航,我还收获了另一份别样的快乐。调入南京市长江路小学三年来,沐浴着学校领导的厚爱,擎着自己如豆的灯光,我和伙伴们携手共赴“教海探航”这一淬炼才学、浇铸师魂的精神旅程,学校获奖人数逐年增多。在竹子、郭郭等老师的致谢留言中,我听见那个叫“不甘心”的家伙又来敲打我的窗――大伙叫你丁丁姐,你到底能带出一个怎样的教科研团队?如何让每一个伙伴都能幸福地飞扬着事业生命的灵性?……

回望成长,感谢探航,给我树立了一根根专业发展的新标杆;眺望前方,相守探航,八年、九年、十年……它是我和伙伴们永远的方向……

十年之约:生命灵性的自然遇见

我觉得师生之间应当蕴藉着天下最纯美的情感。我不是送快递的,把数学这个“包裹”送到学生手中随即就可以掉头离去。我来来回回地审视当下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细节,是否足够信赖、理解、包容?是否足够醇厚、长远?每接一届学生,我都怀着一份浪漫的期许:今朝的数学,只为若干年后我们彼此生命灵性的自然遇见。

为了这十年之约,我认真酿造着“趣、真、慧”。

一见倾心,我愿是你喜欢的“趣师”。快乐是儿童的表情,了无情趣的数学学习可以说是一种对儿童生命的辜负与浪费。我要“做”有笑声的数学:《观察物体》一课中魔术师般的风度;《认识人民币》中安徒生童话般的意趣;《认识分数》《认数》《认识角》连续三年获得全国课例评比一等奖,它们跳跃着长江路小学信息技术特色的新奇;尤其是一些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我也在努力由单一变综合、由知识到方法思想,使其焕发出数学的智趣。数学学科的理性特质决定了数学知识的抽象、严谨、凝练。儿童数学在充满数学味的同时,如果能自然恰当地融入一些人文情趣,这样的课堂便是俏皮的、有灵性的。我希望我的学生在十年之后的回忆中,数学学习不是做苦役,而是智趣丛生的享受。

素面朝天,我愿是你喜欢的“真师”。数学是求真的。回放自己的课例,这样的画面扑面而来――小言说:“线段为什么是有限长的?我画一条很长很长的线段,n亿米,哈哈,谁有本事用一个数表示?不就是无限长吗?”小凡说:“0.9999999……等于1是不是狡诈?丁老师你还是不能说服我!”接着就是一场又一场谁都无法预知的思辨。一个字:真!真实、求真、真诚。曾几何时,我担心被学生问得面红耳赤,暴露出我的才疏学浅。总想证明自己多么有功底地驾驭着课堂,多么有思想地抛出了新创意……对成功的欲望煽动着我。近几年来,我把以前的课例、文章拿出来看,一番“自裁”而后自立新生,再上《认识人民币》《认识角》等同题课。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中,我发现着新的可能,它们带着朝露般的本真与自然。特级教师贲友林说:“课堂,可以不完美,但一定要真实。”做人、做事、做学问皆应有真。我希望我的学生在十年之后,他们身上依然烙印着数学的真。

大道至简,我愿是你喜欢的“慧师”。数学是一门令人着迷的学科,它那高度简练的公式、概念、原理,洞穿了世间万物形形的繁杂外衣,直逼事物的本质。我们要剪断渐欲迷人眼的乱花,辟一方清净,让学生细细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这些是他们走向长远的重要力量。数学教学厚积薄发、通灵剔透、大道至简,此乃“慧师”。

“慧师”之谓是我二十二年的教学生涯中梦寐以求的,也许今生都难以实现。我只能说,我渴望实现这样的梦想:经由我的数学教学,儿童能够拥有高品质思维,从肤浅逐渐走向深刻,从模仿迈向创新;亮一双灵动慧眼,生一份灵妙慧根,怀一颗粲然慧心;每一个儿童都能获得愉悦的、智慧的、完整性的成长。

实现梦想需要用百倍的努力来激扬生命的灵性――新奇的猜想、自由的创造、深刻的思想、善良的情感……这是一次朝圣的旅行。

现实与理想之间山高水长,纵使步行于黑夜的泥泞,我的星空依然繁星闪烁――那是孩子们璀璨的灵性,我们彼此辉映、彼此感动。

(作者单位:南京市长江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