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雕刻造型中“形”的处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雕刻造型中“形”的处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雕刻的表现离不开对“形”的处理,停留于照搬客观表象或习以为常的东西,不能让人感动,同样面对国内外丰厚的传统艺术精华,简单的模仿也难以体现时代的需要。可以说创作的过程,也是一种形式的思维,构成了新的表现意味。

雕刻是立体造型,“形”的呈现方式决定了作品的视觉效果。造型中的“形”是指形体,关乎设计理念,形象刻画,技术水平和材料运用,由此构成了完整的形式表达。艺术创作中,人们对“形”及形式的探求永远不会停止,正是创作中对“形”及形式千变万化的表达,产生了源源不断的发现和思考,激发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艺术创造的关注。

雕刻是创造性的劳动,需要遵循艺术造型的规律,表现出形式美的法则。通过“形”的处理,在司空见惯的景物中提升出符合视觉审美需要的形式美感,可以将冰冷的石块赋予生命的意义,在平淡的材料上展现鲜活的画面,由此而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和审美的满足。

纵观中国古代优秀的雕刻作品,无论是古代玉器,还是陶塑,无论是青铜雕刻还是竹木雕刻,其“形”与形式的创造,集聚了极其丰富的艺术语言,存在于造型、纹饰、图案中的“形”,在处理上源于自然生活,又大胆突破,将独特的奇思妙想和表现方式完美结合,形成了有意味的形象,影响深远。我国甘肃武威出土的西汉时期木雕马,形的表现大刀阔斧,刀法概括,忽略不必要的细节,将“形”控制在简约的形态中,一种无形的张力和马的神采呼之欲出;同样西汉霍去病墓的灵兽石雕,给人以浑然古朴感受,石雕因材施艺,不受程式拘束,重在神韵表达,马的形态通过“线”与“面”结合的雕刻,大巧若拙,呈现出非凡的气势;汉代的青铜雕塑《马踏飞燕》,腾空而起的四肢及马首、马尾的动态设计,充满动感而又优美自然,不仅有着雕塑重力平衡的精妙掌控,又表现出马的腾跃飞驰;再看唐三彩马的造型,形体的塑造饱满流畅,神态静中有动,一派庄重富贵的气度。这些都体现出古代工匠在造型的表现上,已不满足于的照搬自然表象的再现,而是通过深入观察,充分熟悉所描绘的事物形态特征和一切内在联系,从而形成高度的概括能力和表现能力,通过外形的处理,表现出对象内在的精神,形成不同一般的艺术语言。美国现代雕塑家克莱尔诺灵顿的青铜雕刻,以极为粗糙的表面构成马的形象,视觉效果强烈,但没有脱离马的结构和动态特征。这些雕刻同样是马,但对“形”的处理不尽相同,给人的视觉感受也截然不同。因此如何表现“形”的处理,需要艺术家独到的发现,是艺术家的经验与手段,思考和素养的综合反映。优秀的艺术作品其视觉效果往往展现出手法朴素而不单调,粗犷却不鄙野,浑厚但不凝滞;豪放并不觉空洞,具备了“形神兼备”的艺术高度。(图1―图5)

通过对素材的形式化思考,将新的形式代替已经失去审美特点的旧形式,用新的手段揭示新的审美价值。面对丰富的大千世界,我们总会关注和表现出最为熟知的对象和材料,通过对“形”的观察,“形”的提炼,“形”的转换,“形”的组合,最终完成“形”的创造,而形成对形体、形态、形象的整体把握,通过材料的加工,呈现出独有艺术的造型。中国陶瓷大师姚永康先生的《世纪娃》系列作品,生动有趣的童子形态,源于幼儿天真稚拙的意趣,夸张变形,将形体转换成简约的管状形态,通过鱼与荷叶的组合,以泥片塑形,构成手感生动,画面丰富,趣味独特的瓷塑造形,完全不同于过去的表现方式,让人记忆深刻。(图6)

台湾雕塑家朱铭的太极系列雕塑,采用大刀阔斧的生动手法,“形”的表现用大线条、大块面、大笔触把太极拳的动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气势非凡,形的处理与激情表达融为一体,体现了作者对形式把握的深厚功力。艺术创作需要带着发现的眼光和全新的感觉去体会事物,努力唤起新的审美感受,激发对生活的诗意态度。显然在创作中重复或照搬已有的形式,缺乏新的发现和新的创造,难以成为感人的作品。(图7)

同样在“形”的处理中,缺乏对时代审美追求的敏锐感觉也是不行的。优秀的作品总会融入时代特色和信息。现代木雕《建筑师》是英国艺术家的作品,在几何构成的组合木块上,雕刻了一位沉思的女性形象,具象与抽象的形态巧妙组合,对比强烈,现代构成的视觉效果,传达了现代设计的思考,建筑师的形象特点尤为鲜明,让人过目不忘。(图8)

今天,雕刻表现中形态的构成在现代设计思想驱动下,展现了多方位的思考和探索,表现方式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手段。不同观念的突破,多种材料的发现和利用,对“形”及形式的处理也不再局限于人们熟悉的方式、过去时常描述的诸如“玲珑剔透”、“栩栩如生”等赞美语言,已经难以形容今天的视觉现象。新观念、新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程式化和一般表现方式的淘汰,人们的“审美疲劳”与“喜新厌旧”的节奏加快,自然会将目光迅速移向新的发现和新的方式,这也促使了艺术家的创作面貌不断突破,需要有新的表达,而不是一再的复制。随着新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形”的处理手法,可以说“技术的发展在艺术创作面前开辟了越来越新的活动前程,同时扩大了艺术的审美知觉的范围――使人们不仅能够在独一无二的,而且在批量生产的产品中,不仅在手工制作的,而且在机器生产的产品中发现独特的艺术价值。”(《艺术形态学》(俄国)卡冈著,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第234页)雕刻造型中,“形”的表现方式不仅有全手工的雕刻,也有机器与手工结合的,有传统模制的,也有不同材料集合组成的,有机器雕刻的,也有数码打印的,技术能力支撑了多样化的呈现,新的趣味激发了新的意匠,同时新的技术也要求艺术家去理解材料的媒介作用,精通其表现所需要的技术,对材质的掌控与领会,服从于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需要,让新的表现在艺术家的作品中发挥独特魅力。

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曾说:艺术它不是人类情感的简单再现和集合,而是以各种形式因子赋予形式的过程,它使凝固的材料产生了生命形态;就其创造的结果而言,它则给人们带来“纯形式的真实”。因此,“只有把艺术理解为是我们思想、想象、情感的一种特殊倾向、一种新的态度,我们才能把握它的真正意义和功能。”(《人论》恩斯特.卡西尔:第215页,引自《西方形式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第392页)艺术作品已经以多种方式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在艺术中所感受到的情感也极为丰富,当我们从作品中感受到欢乐与悲伤、热烈与宁静,已超越了视觉而成为精神的享受。优秀的雕刻作品所创造的形态必然凝固了生命触碰的痕迹和时代特有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