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话教学的魅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话教学的魅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49-02

对话是增进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方式,也是解决问题,达成共识的一种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逐渐被接受,对话教学也备受青睐。对话教学具有民主、平等、互动、生成性等特征,对话教学更有利于增强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只有融入对话教学,才能使课堂真正洋溢着生命的色彩,让课堂充满活力和魅力,下边就以《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为例,谈谈对话教学在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1 学生与文本“自主对话”,体验、感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文本自己是不会说话的,但文本是有思想的,尤其是学生的课本,它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人类知识的精华,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而这种意义只有通过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体验、领悟,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接受,文本也才能真正体现内在的价值。高中思想政治课本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让学生学会自学、自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与文本对话最能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一个学生应当按照自身的能力或思维特点去展开学习。我们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独特感受和独创性的见解,引导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储备,多角度、多层次地体悟文本所涵盖的意义,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得到人生感悟。

在进行“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框内容的教学时,我首先请学生自己通读课本,与教材对话:本框题共有几目?每一目的核心知识点是什么?人的正确认识究竟从哪里来?谈谈你对本框四个探究活动的认识,你能画出本框的知识结构图吗?你在自学过程中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在对话教材过程中基本能理清每一目的逻辑顺序,并能把握基本知识框架,如有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图:

学生在对话教材过程中还能主动发问:学生在学校学习是不是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为何还会说你不要盲目实践?书上43页的插图意在说明

实践的什么特征?如何理解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对话文本促使学生学会分析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学会有意识地去理解教材的思想,也促使学生在思维中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启发、追问,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师生对话”是指师生双方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上,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的方式。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采取对话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要有丰富的背景知识,认真考虑向学生提出哪些能激起思考的问题;设想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哪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追问几个问题;同时能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对话中,教师自觉地关注学生情感表达的需要,认真倾听他们的见解和感受,适时地引导、恰当地点拨,使对话或讨论的过程充满启发性,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

如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框内容的教学时,“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重点,为加深理解,我和学生展开如下的对话:

中国古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等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学生通过对这些俗语、成语故事的理解,归纳总结,认识到认识来源于实践。接着我又追问: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请问认识如何产生?学生讨论再结合课本44页的“西红柿曾被视为有毒之果,并被取名为‘狼桃’。直到18世纪末,法国的一名画家在冒险品尝‘狼桃’之后,才揭开了西红柿的食用之谜”的事例认识到认识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所谓的“不打不相识”就是这个道理。接着我又追问:既然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为何老师还要大家好好学习书本知识?

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是一回事吗?

在教师一系列的追问与启发下,学生思考、讨论、思维碰撞,智慧火花产生,在对话中促进新知识的生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升了。

3 学生与学生“积极对话”,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社会交往能力

“对话教学”离不开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有些知识的理解,需要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中加深,在小组合作与竞争中,学生也重新认识了自己的潜力。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让学生意识到在学习中表达自己的意见、贡献自己的智慧是每个人的责任。他们互相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学会与别人交往与沟通,学生通过讨论和完成所分配的学习任务,彼此相互合作、沟通,在互助学习中形成了尊重他人、宽容他人和关心他人等良好品质。

真理越辩越明。针对教学难点,我们可以设置问题通过小组竞争与合作来解决掉。如本框的教学:首先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实践既有客观物质性,也有主观能动性,

这是否矛盾?”;然后分组讨论,限时6分钟,期间教师巡视各组,观察讨论情形,并提供必要的协助;接着进行各组的汇报,每组指派一名组员,介绍本组的观点;最后教师综合归纳各组观点,并进行适当的点评。其中有一组还借助板书来表达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特别得到表扬,小组成员也特高兴。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对话是探索真理与自我认识的途径”,对话教学是以人为本的,通过对话,促进知识的生成、能力的提升、社会交往的发展,真正体现: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课改新理念。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9月9日颁布

[2] 华卜泉文:《对话教学:概念.基础.要素》/《江苏教育研究》2002年第12期

[3] 刘庆昌文《对话教学初论》/《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12期

[4]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张华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