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重组看海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重组看海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海航背景出发,介绍了海航的战略目标,指出了其重组动机,以及通过一系列的重组之后获得的收益和意义。文章最后指出了海航的重组告诉我们强大的软实力基础和重组模式的创新在海航重组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及其从中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重组 海航

1993年至今,海航集团以海南省政府的1000万元投资开始了其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道路。直到2006年6月30日,海航已经拥有了502亿元的庞大资产,还包括21000多名员工,成员企业61家,跻身于当时中国第四大航空运输集团。其产业链从航空到机场、酒店,从旅游到商业、金融等相关的战略领域,储备了丰富的优质资源,并确定出海航的两大战略目标:成为中华民族的世界级品牌,造就中国的世界级企业。

海航想要实现超常规发展通常依靠新创企业和重组国有企业两个核心路径,重组国有企业就是海航得以实现其规模效应的主要方式。2000年前海航主要着眼于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着重培育和巩固软实力,积蓄力量。但是2000年海航集团创立以后,海航则把展现和输出软实力作为核心、把重组国有企业作为主要扩散力量方式,以求实现企业的规模扩张。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重组是海航展现、输出和增进软实力的主要方式和重点途径。

一、海航的重组动机

对于海航集团来说,重组首先是受到国内外并购的外部因素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各国的政府改变了原来的观念,以保护公众的利益为前提,对航空运输企业的联合并购行为进行审核,并且在政策上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支持。此时,国际上一些主要的航空运输企业逐渐开始实施联合兼并的策略,与之前相比,航空运输市场的集中化和规模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以下的两起收购事件足以证明前面所说。首先是在1996年,东方航空股份公司实现了对通用航空公司的并购;随后,2000年,南方航空公司也收购了中原航空公司。虽然这两起并购是国内航空运输企业出于行政干预和企业自身利益的双重考虑,但是它也为我国航空运输企业之间并购的开始敲响了钟声。特别是2000年7月18日,中国民航总局宣布以国航、东航、南航为基础,将民航总局所属的一家航空公司重组为三大集团,重组后的三个集团将会占国内航空市场的70%以上,其他地方的航空公司占有剩余的30%。

对海航及其他的地方航空公司来说,如果这些民航集团开始运作,那么地方航空公司的生存空间将会受到巨大的挑战。为了在这些有着数十年历史的国有航空巨头之中获得自己的生存空间,海航只能寄期望于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发展速度。从全球范围来看,收购兼并是实现资本迅速扩张的主要手段,并且国内的航空运输企业的收购兼并活动也将必然会与国际接轨。因此,对海航来说,企业的发展已经不能依靠低成本的融资方式,而必须转变为以收购兼并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并且海航对其发展战略也进行了调整,至2003年成为国内著名品牌是“三、七、九”战略的第一步。要成为国内的著名品牌,就必须走出海南,而并购重组航空公司是最好的得到航线资源的方法。同时,并购前后的产业链企业,有助于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因此,从2000年起,海航集团开始了它的并购重组战略,主要以机场和航空公司为并购重组的主要对象。

二、海航的重组收益

海航集团的重组实现了既定的战略目标,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海航以重组美兰机场打响了海航确立集团机场板块的龙头地位的第一枪,其目标就是推动美兰机场股份公司上市,下一步就是收购或者监管国内的1~2个机场。2002年10月份,美兰机场成功分拆上市,通过收购其他企业,形成了美兰机场企业群,实现了海航机场板块产业和资本运作结合的设想。对于长安航空的重组,表现了海航有实施自身发展支线运输网络的“毛细血管”战略的需要,同时海航还配合了国家提出的发展支线航空的决策。长安航空于2000年重组当年便实现了比上年比上年同期增长高达90.88%的营运收入,实现了4176万元的良好收益。2001年,在运输方面,长安航空取得了3.2亿元的收益,是2000年的2.61倍。由此看来,海航通过重组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在西部航空运输市场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市场份额,海航逐步成为西部航空运输市场的主力。

重组新华航空对海航来说,有着更加重大的意义。首先,新华航空公司拥有了50多条航线和北京、天津两个基地,随着海航成为新华航空公司的大股东之后,海航凭借这些重要资源,可以从一个地区性市场跳出来,将同国内大的航空公司展开市场争夺。对此,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说:“重组新华航空对海航来说有着匪浅的意义,这是作为一家地方公司的海航构建全国概念的一个突破和里程碑。”

虽然中国的航线资源已经基本上被分割完,但是海航却能通过重组新华构建他们庞大的发展框架和航线网,总体来说,海航能够进入中国第三大航空港是新华航空为其提供了路径,更重要的是带有‘中国’字头的新华航空公司可以帮助海航去打开国际航空市场。由于此前国际航线的建立还没有得到民航总局的批准,因此海航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出现了,即:去海南的海外客人只有途经香港才能抵达海南。而现在新华航空公司重组后,便为海航更加积极谋求开辟国际航线提供了可能。如果国际航线的开辟得以成功,海航将会打破由三大民航集团主导的中国民航市场,从而使海航成为中国第四大民航集团。

从2000年到现在,海航不仅重组了长安、新华、山西3家航空公司和海口美兰机场,还重组了甘肃机场、凤凰机场,宝商集团、吉旅集团、西安民生等酒店旅游公司。建立起了以航空运输为主业,机场管理、酒店旅游、金融租赁等产业为辅的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可以说,并购重组使海航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本效益,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大大增强。同时,海航的股东不仅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更重要的是这个以航空运输业为主的企业集团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明显得到了增强。

三、海航重组的经验启示

海航重组之所以能成功,是其强大的软实力的基础和重组模式的创新双重作用下的结果。海航的成功告诉我们,软实力和创新并行不仅不冲突,有时还能发挥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也是海航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海航重组的经验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软实力是海航事业得以超常规扩张的重要基础。在企业重组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完美结合。海航体制真正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生产力促进生产关系优化的结合。海航推行的企业重组,以注入生产力因素(如资金、飞机、航材等)或改变生产力结构(零资产接收、托管等)为前提,并在重组过程中积极进行人本投入,这些硬实力因素的投入成为海航重组成功的重要促进条件,有时候甚至是海航软实力得以顺利输出的前提。

第二,海航在重组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软实力的输出乃至对接,还要突出创新的价值。当然,海航的创新是以软实力为基石,也成为实现软实力延伸的主要途径。海航在具体的企业重组中,都着力于促进模式的创新,并通过进一步试验加以推广。在此,值得一提的事例是海航曾在重组潍坊机场时总结出了“一人多岗”的机场运营模式,并逐渐在其他中小机场成功推广,还得到了中国民航总局的重视和嘉奖。

第三,海航在重组的过程中追求的不单单是自己的获利,而是双赢的目标。海航企业重组强调以德合、以利胜,以优势互补为前提,以实现利益的共同增长、实现重组各方的共赢为目标。难能可贵的是,海航没有用“有色眼镜”来看待重组企业,而是着眼于如何共同发展,从而为优势的获取创造了基础条件。

由此可以得知,海航可以成功主要依赖于其强大的软实力。海航在企业重组的过程中实现了软实力的展现、输出和增进,海航的事业之所以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并奠定牢固的基础也得益于此。海航的重组为海航创立中华民族的世界级品牌和世界级企业两大战略目标的实现确立开辟了道路。

作者简介:贾红娟(1989-),女,汉族,甘肃陇南人,就读于兰州财经大学,研究方向:注册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