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疫苗风险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频繁出现一些疫苗安全事故,这促使全社会广泛关注疫苗安全与监管。通过疫苗风险管理的实施,监测其上市前、上市后的不良反应,开展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审核等环节工作,保证药品安全。现阶段,还有诸多问题存在于疫苗风险管理模式中,需要积极采取相应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疫苗安全;风险管理;对策
[DOI]10.13939/ki.zgsc.2016.29.179
具体来讲,疫苗是利用细菌、病毒、肿瘤细胞制作的生物制剂,能够促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疫苗帮助人们对抗传染病的肆虐,保护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其作为特殊药品形式,需要充分重视安全性风险管理。
1 疫苗特点及疫苗生产质量控制
一般情况下,可以用病毒性疫苗、细菌性疫苗来划分疫苗种类,因为具有差异化的组成、性质及生产工艺等,增加了生产、质量控制的难点。疫苗起始物料从活的生物体中获取,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培养细菌及病毒、提取活生物体材料、代谢物等,在这些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蛋白质、多糖类物质为疫苗的主要成分,没有稳定的性质和较强的耐热性能。通常借助于生物学分析技术来开展疫苗检验,相较于理化测定方法,有较大的可变性存在于检定结果中。为了促使疫苗的免疫原性得到保证,生物活性得到维持,需要将一定的保护剂添加于成品中。
生产人员、设施设备、操作过程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疫苗质量,因此,就需要重视这几个环节的质量风险,对各种潜在风险有机识别,科学控制,促使疫苗质量得到保证。在生产人员方面,需要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规范人员行为,做好日常监督考核工作,避免工作人员污染到疫苗生产环节。在生产设施设备方面,则需要合理设计生产设备,正确选型,依据相关规范科学使用。容器与设备如果接触到药品,需要及时开展清洁消毒工作;在生产工艺方面,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设计与验证疫苗生产全过程,避免有交叉污染、生产污染等问题出现。
2.1 有诸多漏洞存在于疫苗风险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中
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指南等共同组成了药品风险管理法律系统,将风险管理实践过程全面涵盖进去。现阶段,我国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如《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等,但是指南、标准等文件要求还比较缺乏,无法有效规范实践和操作。此外,在上述法律法规体系中,还没有充分体现疫苗风险管理理念。
2.2 明确组织体系、理顺职能基础
研究发现,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共同承担我国疫苗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如没有明确两个系统的职责分工、没有统一疫苗不良反应监测程序、浪费了较多的人力物力资源等。我国在2010年正式了《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对疫苗不良反应收集系统、报告程序等进行了重新规定,且合理划分了两个系统的职责。通过本方案的实施,保障了可以顺利开展疫苗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但是相较于过去的工作模式,新疫苗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方案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需要不断的实践,逐步理顺相应的工作程序。
2.3 需要进一步构建信息共享平台
世界上其他国家在收集疫苗上市后出现的各种不良事件时,主要依据的是自发报告系统,本种形式能方便快速地收集信息,但是也有诸多的缺陷存在,如漏报、信息不够完善等。现阶段我国主要依据“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来收集疫苗上市后的不良反应,如果单单借助于本系统来判断疫苗的安全性风险,显然比较片面,需要将信息共享平台有机构建起来,以便对自发报告系统存在的问题有机弥补。在本方面,我国可以有机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如美国除了构建不良事件自发报告系统之外,还将疫苗安全性数据共享平台构建起来,以便对美国大部分人口的接种记录、门诊急诊住院情况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有机获取,从而更加正确地评估疫苗风险效益。
3 我国疫苗风险管理模式的完善对策
3.1 信息收集环节
我国将疫苗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实施下去,疫苗不良反应报告需要由具备一定医学、药学知识背景的人员负责;报告单位结合我国相应的文件规定,向受种者所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交数据信息,本控制机构进行初步核实,之后在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中录入病例信息。而疾控中心组织则负责个案报告的核实调查工作,如果本案例被判定为异常不良反应,则需要给予相应的补偿措施。疫苗生产、批发企业以及医疗机构等相关部门需要结合我国相关文件要求,对岗位标准操作流程科学制定,结合报告责任主体差异,监管部门对报告指南科学制定,以便对各个责任单位的上报工作起到有效指导规范作用。结合相应要求,疫苗生产企业需要对本企业疫苗生产中的不良反应报告、监测资料等定期汇总和分析,评估其安全风险及效益,对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科学撰写,且向我国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及时上报。
为了对疫苗生产、使用安全等方面的信息更加全面掌握,需要将信息共享平台构建起来。
3.2 风险评估
本环节主要是识别、分析和评价风险,相关检测部门需要对风险信号进行确认,对其风险来源、发生概率等方面的信息科学分析,对比之前构建的风险标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监测疫苗的安全性,且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上报技术报告,结合存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结合严重程度、预期等指标,二次筛选初级信号,之后组织专家开展深入评估。
3.3 风险控制
本环节指的是相关部门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风险,以便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专家分析评估自动信号检测信息系统产生的初级信号,结合风险大小、性质以及危险程度等,将差异化的风险控制手段运用过来,如说明书的修改、通报相关安全性信息、召回、暂停等。
3.4 风险审核
本环节指的是将风险控制措施实施下去之后,政府部门需要持续审核风险措施的实施状况。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部门需要借助相应的系统,对风险信号及时发现,进而对各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判定。如果没有有效降低风险,就说明没有采取正确的措施,需要将本情况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时上报,找出效果不理想的原因,继而调整和优化。
3.5 风险沟通
在风险管理体系中,需要有机贯穿风险信息的沟通,在每一个环节内,及时准确地沟通风险信息,如技术监测部门需要与行政部门及时沟通、监督管理部门需要及时与生产企业开展沟通等。此外,要将相应的沟通渠道构建起来,保证能够将相应的重要信息及时给公众。
4 结 论
综上所述,现阶段正处于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时期,各行各业要把“稳定”放在第一位,药品行业也不例外。我国药品安全风险贫乏,威胁到用药人群的生命健康安全。针对这种情况,将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将疫苗风险管理体系科学构建起来,要对疫苗风险正确评估和科学控制,最大程度地降低疫苗安全风险,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裴丽,罗艳,黄显金.狂犬病疫苗的风险管理与合理用药[J].中国药房,2016,7(10):123-125.
[2]张旭.风险管理在生物疫苗生产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院大学,2015,7(11):77-79.
[3]孙景林.疫苗的质量管理与监督检查[J].中国药物评价,2014,7(14):144-145.
[4]王文娟,孟繁岳,甘正凯.浅谈疫苗临床试验质量控制[J].中国新药杂志,2014,6(11):244-245.
[5]李红,郝晓娟.儿童预防接种的风险管理[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5,9(19):12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