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形意拳的拳理拳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形意拳的拳理拳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形意拳作为我国的四大名拳之一,它已深深地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继承和弘扬形意拳这一民族文化瑰宝,促进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无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幸事。为了帮助广大形意拳爱好者,特别是初学形意拳的朋友科学地掌握学练形意拳的要诀,少走弯路,一朝学拳,终身受益,现就有关形意拳的拳理拳法简介如下,不妥之处,还望行家、同仁批评指正。

一、形意拳源于山西祁县的戴氏“心意拳”

形意拳宗师车永宏(字毅斋)得祁县戴氏“心意拳”真传后,与恩师李飞羽(字能然)、弟子李复祯、师弟贺运亨、李广亨等一道潜心研究心意拳的拳理拳法。在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基础上,对“心意”与“形意”的内涵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与界定,认为“心”与“意”本同一理,都是大脑的思维和认识过程,而“形”与“意”则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人的思维与外在形态的统一,是内与外的结合。李飞羽宗师首先提出以“形”代“心”的主张,认为这样更符合心意拳的拳理拳法,此后,才有形意拳之名闻于世,这是清同治年间的事。

二、象形取意

“象形取意”是形意拳的立法之本。形意拳谱中有:“人之形为物之形,物之意以人意悟之”之说。象其形、取其意是形意拳的一大特色,它与“形意拳”这一拳名紧紧相扣,例如五行拳中的劈拳,其形似斧,而有劈物之意;崩拳似箭,而有射物之意。再如十二形中的虎形,是取猛虎伏身离穴之势、饿虎扑食之勇;蛇形则取蛇的伏身盘卧、拨草之能的特技;燕形则取燕子抄水,动作灵敏、潇洒自如的绝技等等。这里必须着重指出:学练形意拳决不是单纯的为了“象形”而“象形”,这样就失去了“象其形而取其意”的基本意义,也不符合形意拳的拳理拳法,“象形”是手段(形式),而“取其意”才是目的(即用于技击),一切手段和形式都是为目的服务的。

三、六合为法

所谓“六合”,是指内三合与外三合而言。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即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在旧拳谱中有“心之发动为之意,意之所向为之拳”的理论。这里的所谓“心”指大脑的思维而言。心动在先而意在后,一切意念的产生都是在大脑指挥下的结果,所以,必须心与意合。“意与气合”者,是因为气之所发源于意,意之所向为之拳,气之所使必须以意领先。无论攻防进退,侧身调膀,还是吞吐趋避,无不以意领先,以气行使,所以意气必须合一。“气与力合”是因为:气之表现为力,力的表现必须借助于人之四肢与周身,有气才有力,气顺则力可发,所以,必须“气与力合”。

“外三合”主要强调了四肢与周身的紧密配合,无论攻防进退、手脚的配合,还是身法变换之迅速,适宜是至关重要的。拳谱中讲:“手到脚不到为无根;脚到手不到为无主;光是手到不为能,手脚齐到艺为真”,“双手好似两扇门,脚踩中门往里攻”,“打人如亲嘴,贴身近打全凭腿”等等。无论平时演练套路,还是与人交手,动作一出,须手脚合一,手一伸就要肩催肘、肘催手、力达手稍;脚一进则要胯催膝、膝催脚、力达脚掌。故手与脚、肘与膝、肩与胯,要相互配合,高低适宜,开合有度,浑然一体,好似一棵大树,脚为其根手是梢,上下不可分。所以拳谱上讲:“手一动,脚即随之;肘一动,膝则随之;肩一动,胯即随之”。无论何种招法,动作一出,手脚、肘膝、肩胯必须合一。以上所说即“六合之法”。总之,无论是初学形意拳,还是有了一定功底的,要想练好练精形意拳,就要按照“六合”的要求,深刻领会其内涵,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合无有不合;要明了“有内无外不成拳、有外无内难成术”的哲理,遵循此法,潜心体练,不但能有效调和五脏六腑的气血运行,而且能使技击散手的进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阴阳为母

“阴阳”一词,原本属于中国古代的哲学范畴,中国古代的《易经》中说:“一阴一阳谓之道”,而《内经》中则说:“阴阳为变化之母”。对立统一的规律,是事物运动的根本法则或根本规律。形意拳的历代先师都以阴阳为母”来说明形意拳拳法的变化无穷。阴阳的对应统一(即矛盾的对立统一)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人身也不例外,前为阳,后为阴;外为阳,内为阴。在演练或与人较技时,动为阳,静为阴;攻为阳,防为阴;刚为阳,柔为阴;进为阳,退为阴等等。所以说,阴阳互变是形意拳的又一重要拳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寓,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因;进中有退,退中有进,进退相随。形意拳谱中讲:“天地阴阳相合能降雨;武艺阴阳相合能胜人”。形意散手名家孙德宜经常告诫门人:“练拳不明阴阳,下功纯属白忙”。由此可见,“阴阳为母”在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中的位置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五、四象为根

形意拳宗师车永宏所传的“四象”是指:“鸡腿、龙身、熊膀、猴相”。“鸡腿”是指在平时演练中或是与人较技时,双腿要象鸡的双腿一样,似屈非屈、似直非直、两腿紧夹、出步磨胫、膝扣裆园、进退敏捷。所以要取“鸡腿”之形象,为的是防御对手从中门攻入,击我裆部,而我则双膝相扣,两腿伸屈有度,进退有弹力且敏捷迅速,免遭不测。“龙身”则是吸取了龙之腰的伸展灵活,转动自如,变化莫测的特点,极有利于闪展腾拿,进退攻防。“熊膀”则取意于熊之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包裹严密的特点,攻中寓防,防中寓攻,出拳应变敏捷,使对手无隙可乘。“猴相”则取猴子之目光敏锐,察机审势,动作神速,可趁人不备,出其不意而击之取胜。所以,形意拳以此“四象”为根,充分体现了此拳在外观和形式上的独特之处,同时更体现形意拳在内涵上尤重技击的风格特点。

六、三节为用

所谓“三节”,是指梢节、中节、根节而言。如以人的身体整体而言,手臂为梢节、躯干为中节、腿脚为根节。但是这三节之中又有各自的三节之分,单以手臂而言,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如以躯干而言,头为梢节、胸为中节、腹为根节。如以下肢而言,脚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总之,这“三节”为用的核心是指起、随、追而言,即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三节名虽不同,但劲法是相同的,都是起于根、顺于中、达于梢。无论是平时演练,还是与人交手,一旦看准对方的空隙,就要一触即发,力达四梢,一动而三劲皆至(滚劲、横劲、裹劲)。拳谱上讲:“身以滚而起,手以滚而出,身进手脚随,三节自可齐”。

七、三种练法

形意拳的“三种练法”是指明劲、暗劲、化劲而言。

所谓“明劲”,主要指外形而言。演练者以拳内之法,做到手、眼、身法、步练合求刚,伸缩自如、开合有度,发劲刚猛,形之于外。通过这种练法,以增加肌肉和关节、骨胳的活力、耐力和柔韧性,达到强筋壮骨的目的。

所谓“暗劲”,是指练活而求柔。动作灵敏,变化神速,使内劲之运用寓于无形之中,接于有形之表,通过这种练法,可使手、眼、身法、步更加趋于自然,达到绵里藏针的效果。

所谓“化劲”,是指在练好明劲和暗劲的基础上,进一步练灵求巧,熟中生巧,巧中生华。无论单操对练,还是与人切磋技艺,可使动作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形如滚球而无停滞,领化来劲,舍己从人,正如拳谚所云:“拳无拳,意无意,无拳无意是真意”,“四两拨千斤,步步随我意”。

八、五劲

形意门里的“五劲”是指:踩、扑、裹、束、撅五劲而言。拳谱中有关这“五劲”的歌诀云:“三节既明,五劲相助,踩、扑、裹、束,唯撅勿错”。每字的含意是:“踩”即脚去如踩毒物、稳、准、狠,切勿粗心,务须脚到成功;“扑”手出如饿虎扑食,务必手到成功,出奇制胜;“裹”指自身防护包裹严密,切勿抬肘撇膝,不给对方留有可乘之隙。“束”即指束身上下如一,势要严,劲要整,一动无有不动,一到无有不到;“撅”即指抖撅之劲而言。此“踩、扑、裹、束、撅”五字是形意拳法中的精品密诀,凡是习练形意拳者,务须逐字体会,必受益匪浅。

九、六方

所谓“六方”是指工、顺、勇、疾、狠、真。其每个字的含意是:“工”指巧妙而言,决不可死打硬拼;“顺”指手法、步法、身法要顺达自然,势不顺则气不顺,气不顺则劲不顺,劲不顺则难于取胜;“勇”指遇敌要勇猛果敢,无所畏惧;“疾”指出招要迅速、干劲、利落,攻势如霹雳;“狠”指出手不留情,当场不认父;“真”指不发则已,但发必准,手不宜去,招不虚发,不给对手以喘息变化之空隙。

十、七要

所谓“七要”是指:一要塌腰束胯;二要沉肩坠肘;三要含胸拔背;四要顶头竖项;五要提肚,六要横顺知情;七要起落分明。这七要是初学入门者所必须牢记的,须逐项领会,天长日久,成其自然,出手起势才会工顺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