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学中实施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学中实施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的阅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行为,更是一种面向新时期的教学理念。它的提出,是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产物。个性化阅读强调在注意教学内容价值取向的同时,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使个性发展有更深的根基,个性的展示有更丰富的内涵。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实施个性化阅读呢?

一、给学生自主选择语言信息的机会

读者是阅读行为的主动者,他们之所以能够阅读,取决于主观的需要。主观需要构成目的,目的又通过动机引起行为,因而能否满足一个人的阅读需要,是他能否真正进入文本、使阅读产生效果的先决条件。而现实中由于个性差异的客观存在,每个人的阅读需要必然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在阅读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首先要把学生当成一个真正的读者,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对象,关注并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阅读需要。虽说我们的课文大多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比较完善的,但同一文本对不同读者同样存在着信息选择的不同需要。教师要把阅读教学的课堂还给学生,把宝贵的阅读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各自不同的需要,自主选择语言信息,千万不能以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进行“诱导”,把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应以“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你最感兴趣的是哪里”等开放性的提问,去启发学生自主选择各种信息,自主参与阅读过程,让学生在最能照亮他心灵的精神烛光指引下,循着各自不同的路径,走近作者,走进作品。

二、给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空间

我们说读者理解作者的意愿时,并不是消极被动接受,而总是根据各自特有的知识图式和生活体验来感知所读作品。不同的读者感知不同,所得的信息质与量就截然不同。即使是完全理解了作者的意愿,也不等于被动地接受了作者的一切观点。读者的知识图式和价值观在阅读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哪怕是最强烈的认同意识,对作品的认定也可能不再是作者原来的思想感情了。所以,学生进行阅读,是在获得作品意义的驱动下同时进行着积极的内省和反思,从阅读中能动地理解作者,从而更好地发现“自我”。为此,教学中要给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空间,给学生宽松的思维环境,既尊重、珍惜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认识、见解,更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允许不同观点的讨论争辩,引导学生在领悟文学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中,真正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灵去解读作品。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自己独特理解、感受的过程中,产生阅读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稳定持久的内部动机,使学生真心喜欢阅读、热爱阅读,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三、给学生选择课外读物进行拓展阅读的自由

1.“趣”字引路,博览群“书”

大语文教育要求我们推行大阅读教育。所谓“大阅读教育”,从阅读对象来说,提倡读“纸本书(包括纸介质的书报杂志)、电子书(电脑、网络、影视、音像)、无字书(自然万物和社会人情之事理)”三大类;从阅读内容来说,不但要选择真、善、美的读物,而且要博览新、活、宽的读物;从阅读课堂来说,要开发课外和校外的阅读第二、第三课堂,自读课应超过教读课的四五倍。阅读的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必须靠课外阅读活动才能实现;阅读的校内外沟通必须靠家庭阅读教育、社区(社会)阅读教育才能实现。

2.指导方法,保证质量

为使学生能大量进行课外阅读,教师非常有必要进行相关阅读方法指导。(1)提早安排略读、速读训练,立足课堂,结合课文教学,传授略读、速读的基本方法,并鼓励尝试运用。让学生从四年级开始就接受略读、速读的单项基本功训练,到五年级下学期再进行综合训练,使小学生毕业时能较熟练地运用“整体式阅读法”“浏览式阅读法”“寻找式阅读法”“鉴别式阅读法”进行阅读。(2)加强实践锻炼,多开展读书活动,如组织速读比赛、交流速读经验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使略读、速读能力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3)指导高年级学生做好笔记。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每周做两篇读书笔记,记清所读的书(文章)名、日期、主要内容,还可以摘录重要句、段,写出自己的感悟、联想,这样把读书和生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多读、多思。

四、给学生实现思维互补的平台

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不等于学生的独立阅读,更不是放任自流式的阅读。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同时,更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为毕竟从创作目的来讲,作者是要把人生经验(理性的、感性的)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从阅读目的讲,则是读者通过阅读来准确、具体地把握作者传递的信息。而学生在整体把握作品意蕴中,难免出现肤浅的、局部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多层次地为他们拓展还未充分利用的信息源,给学生实现思维互补的平台便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捷径。一方面教师要把存在于学生中的各种差异看作珍贵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展开充分的对话与沟通,让学生学会整理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同学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分享和互助,以达成生生间的思维互补。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扮演好自己的教师角色,教师不是传达“圣经”的智者,而是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者,人生旅途的经历者。在教学中,为学生的旧知识、旧观念和新知识、新观念之间搭桥铺路,促其同化顺化,进而重构整合。在学生不经意的自然状态中,通过生生、师生的思维互补撞击,学生拓宽了视野、丰富了体验,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由肤浅走向深刻,由片面走向全面,使学生在对作品主流的准确感悟中进入作品“精神的家园”,使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旧我不断失落,新我不断再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沟墩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