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设活力数学课堂的十个“善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能做到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唤醒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利用教材知识激活他们先天性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利用智慧鼓舞他们不甘失败、勇于探索的精神。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与高效。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下文尝试着就教师、教材以及师生互动的交流方式方面来浅析如何创设活力课堂,以供同行商榷。
一、在教师方面,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要务来服务于学生
1.要善于营造和谐的、积极的课堂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表现,对学生个性形成和知识的掌握有着巨大影响,如“罗森塔尔效应”。而由教师主导下衍生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仅对学生的认识、情感、行为和身心发展产生影响,而且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明显、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容忍学生的顽皮与失误,以“孩子般”的、“朋友般”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不完美,时刻保持一颗积极、好奇的心态,不失童真、自然浪漫的人文情怀。一份期许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赞许、一个善意的手势,都有可能激活学生内心学习的动力。
2.要善于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亚里士多德),好的问题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能从学生的已有常规思维出发,刻意形成近似荒谬的、不合情的观点,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他们处在匪夷所思而又欲罢不能的心情中,萌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
3.要善于示“错”、示“弱”,激出学生的“对”来、“强”来。做有意的懒,犯有意的错误,留下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创设思维误区,暴露出隐藏在错误背后的深层归因,以此激发学生的解剖、思辨意识。比如教师在课堂上示范环节的关键点、易错点有意地犯一个错误,提供给学生一个思考、纠正、反思的机会,不仅能满足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还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在对待教材上,要创造性地加以使用
1.要善于让教材回归生活背景,让数学生活化。教育心理学认为:生活化的情境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所以要让教材回归生活,回归到学生身边所喜欢的、熟悉的、有一定生活经验的素材,创设不同的故事背景改编教材。生活是创新思维的源泉,数学也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被赋予活性与灵性。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需先要让他们融于数学;要想让他们融于数学,必先让数学融于生活。
2.要善于以有趣的、游戏的心态来改编教材设计问题。研究表明,在游戏中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极大的快乐和满足,而且对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所以在改编教材时,既要注意思维发展的目的性,又要注意以何种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深钻教材,还要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群体中的热点问题,以能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有趣的素材为背景而改编教材。
3.要善于整合知识资源,注重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教学要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目标,思维训练为主线,设置各种“意外”,发现“新情况”,生成“新问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整合变通教材,以此激发学生在原有思维上“更上一层楼”的表现欲,让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帮助他们树立我能、我行的积极心理暗示。
三、在师生互动的方式方法上,要充分利用课堂“意外”和学生的心理变化创设“小插曲”
1.善待学生的错误,善于利用课堂“意外”,捕捉学生的新思维、新发现、新观点,挖掘出隐藏在错误观点、错误结论背后的东西,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分析利用,亦即课堂教学要注重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群体有一种新鲜感、惊奇感、成就感,并在这种好奇的心理状态中主动性的探索求知,使得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授人以鱼”,更是 “授人以渔”。
2.善于利用题型的特点巧设教学环节。一节成功的数学课不仅要注意题型的变化,还要有由易到难的层次与梯度。在有些环节,教师不妨放开手脚,尽管让学生发挥他们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索。比如对于课堂上的基础题,开设“快速抢答”环节,对于综合度较高需要思考后讨论的题型开设“我讲你听”环节,对于开放性的题型开设“我的视点”环节,对于引用的中考题,开设“中考链接”环节,诸如此类,只要教师不放过在视觉、语言、心理上的一点点激活机会,就有可能唤醒学生心中那处于“冬眠”的求知激情。
3.善于把握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互动方式。比如针对生活中的“小团体”现象设立团队协作竞讲、竟猜,开展互教互学活动。再比如针对初中生的好胜、反叛,期待展现、期待理解与尊重这一特点,让学生走上讲台,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思维碰撞的平台:或者阐述自己的思考路径、思想方法;或者点评他人的亮点或不足;或者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努力捕捉学生眼神中的一丝怀疑、一丝兴奋、一丝不屑,相信他们,把课堂放手还给学生。肯定他们思考中的合理化因子,鼓舞好、保护好学生心中燃烧的火苗,即使错了,也要做到客观评价、适时鼓励、轻轻放下。
4、针对学生的心理需要,善于和学生保持积极的情感交流,让他们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实现“亲其师、信其道”。对于那些有权利需要的学生,应给予他们做“领导”的机会,如让他们担任学习指导员、数学活动设计师、数学小专家等;对于那些有亲和需要、怕丢“面子”的学生,应给予一个合作交流、咨询求证的机会,设立分组教学,实行组内互助,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避免竞争和评价施与他们的心理压力;对于那些有成就需要的学生,应该在课前出示一个任务,实施目标激励,对于他们付出努力所得到的成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藉以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如对他们在解题过程中的新方法、新思想、新规律,就用他们的名字命名,当数学课堂里王某某法替代了配方法,李某某定理替代了韦达定理,当学生们眼中充满着探求新知的渴望与急切的发现,当兴趣内化为奋进的动力,才会迎来人性化的活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