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谈我在舞台塑造人物的一点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谈我在舞台塑造人物的一点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演员塑造人物就是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再创作,变成直接的可见的生活形象,使人物从剧本里走出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中的人。理解人物是表现人物的前提,表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

关键词:演员;舞台艺术;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J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09-0128-01

通过我多年的舞台艺术实践,我认为: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工作,概括说来不外乎两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一是体现人物。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演员对所扮演的人物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生动地体现出来。

理解和把握人物性格,要从作品中人物行为和语言中进行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体现在人物语言中,观众要通过人物语言来发掘作品内容和它的丰富内涵。例如豫剧《秦雪梅吊孝》中,秦雪梅刚踏入灵堂,一声撕心裂肺的“商郎”哭喊,势如江河奔泻,情似火山喷发,接着她扑倒灵前,双膝下跪,泣读了用血泪写成的祭文,语气由轻到重,节奏由慢到快,强弱交替,低中见高……这就必须要求演员抓住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作为演员主要是通过研究剧本来理解人物,从生活中获取对人物直接的感情体验,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演员通过分析剧本,深入生活,才能不断加深对人物的理解,而理解人物的尝试决定着塑造人物形象的成败。著名京剧演员李少春说:“角色没有变,但演员会变,他的思想认识不可能长期停留在一点上,他提高了,发展了,对角色也会有新的认识,那么他所掌握的扮演同一角色的技术和分寸也必然会随之有新的发展与新的变化。

表演中最主要的是找到足以深刻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外部形式,并把它准确地表达出来。演员表演应冷静和理智地控制自己,不能听凭感情的驱使。但每一位成功的演员实际上也是被他(她)所表演的情绪感动的。正如法国18世纪哲学家狄德罗说的那样:“一个演员到底应该主动地去感受他所表演的情绪并为之感动呢?还是应当完全无动于衷、使自己的情绪跟他所表演的情绪仿佛总有一段距离,仅仅使观众以为他是被感动了而已呢?答案应是明确的。”所以演员要研究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认真分析,留心剧本所提供的环境,细致观察角色性格,然后进入角色生活,体验角色感情。具体地说,作为在舞台上的戏曲表演应该是“形似”和“神似”完整统一。形似者为下品,神似者为上品。神似是要把人物的精神气质、内心情感体现出来,这仅仅靠模仿感情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不到的。演员在表演的时候,过的是“双重生活”,他必须具有双重意识,在充分表露一切适合时宜感情的同时,还要自始至终地十分注意演出的方法和细节,使意识在自我控制下行进。川剧名演员周慕莲总结为:“演员表演,无论唱、念、打,都必须记住两个字,一个是神,一个是容。神是内在的,容是外在的,神贯于容,神不贯则容不动。”盖叫天则说:“心里有了,脸上才有,即所谓‘情动于衷而形于外’。”

因此,现代戏剧越来越尖锐地感觉到必须同无形象作斗争!“倘若演员停留于规定情境中的‘我’不再往前一步,把所有一切纳入自己的‘我’,这是戏剧的灾难!”

为什么真正的艺术家们对“舞台形象”,如此重视,而对“无形象”现象如此焦虑不安?

徐晓钟先生这样表述:“塑造真实、个性鲜明而又具有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的舞台艺术形象仍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艰巨课题,但与此同时,在舞台形象创造中出现了严重的虚假!这种虚假的特征是:演员在舞台或银幕上,用自己的皮肉‘装龙’、‘扮虎’,在角色创造中失去演员自己宝贵的有机天性。”所谓“‘舞台形象’实际上是一个没有生命的赝品!”

而令人不安的是,到目前为止许多导演或制作人,在创作时仍旧采取类型原则,按类型来选择和使用演员,以期达到他们“快”与“省”和“盈利”的非艺术的目的,这样的做法当然也迎合了某些演员急功近利的心理,于是“无形象”的演员自我向着“舞台形象”侵蚀,无疑会给表演艺术、戏剧带来损害。

舞台形象是表演艺术及演员本人创作的起点和结果。如果说剧作者文本中提供的人物已是鲜明的、有个性的人物,可它毕竟还是平面的。只有当演员以自己的心、身来承受人物的一切,演员在不断积累形象所必须的素质时突然在某个瞬间像人物那样思考、生活、行动时,灵感出现了,“再体现”完成了,人物有了灵魂,人物与演员交融,鲜活的舞台形象诞生了,炽热的生命开始燃烧。

当我们研究再体现这个问题时,我们不得不提到作为中国的艺术家,在表演创作中遵循现实主义美学原则时他的创作个性决定于他的人道主义倾向,和他以自己的艺术服务于伟大理想的志向,以及崇高的思想境界。

当然还要具有良好的美学格调和表演艺术技艺,让表演回归到关于表演的五大要素上来:体验、自然、感染力、魅力、真挚性!

参考文献:

[1]张俊琴.浅谈戏曲演员的理解人物与角色体验[J].大众文艺.2010

[2]张乐.理解人物浅析[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1

[3]王猛.戏剧表演中如何深刻理解剧中人物[J].魅力中国.2010

[4]娄嗣家.论表演的体验与表现[J].大家.2010

[5]刘恩义.论体验与体现的结合[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

[6]邹建国.粤北采茶戏中的表演与人物形象的塑造[J].黄河之声.2011

[7]曹阳.如何成为一名好演员[J].剧作家.2007

[8]李珂.用心、用计来塑造刻画戏曲人物[J].魅力中国.2010

[9]施子林.对戏曲人物表演的理解[J].魅力中国.2010

[10]李劢.鱼与熊掌的兼得――关于表演艺术的创作方法[J].青年文学家.2009

作者简介:李金环(1966.8―),女,1982年考入河南省临颍县戏曲学校;1984年考入县曲剧团;1992年进入漯河市豫剧团工作至今。2012年5月被评为优秀党员,现任业务副主任兼女演员队队长,河南省戏曲家协会会员。

2003年10月在首届中国戏曲红梅奖大赛《义烈女》获得铜奖;在河南省第十届戏剧大赛《巾帼雄风》获二等奖;2010年在第一届戏曲大赛《战洪洲》中扮演佘太君荣获二等奖;在河南省戏曲大赛《三娘教子》中扮演大娘荣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