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转型期的“两栖”新闻摄影记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转型期的“两栖”新闻摄影记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美国《时代》周刊的老牌摄影记者,德里克・哈尔斯蒂德(Dirck Halstead)有充分的理由成为新闻摄影这一行业坚定的拥趸,但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他却开始鼓吹一个新的概念――摄影记者将会变成“两栖动物”,德里克用鸭嘴兽来形容未来摄影记者的工作特点,鸭嘴兽既有哺乳动物的特点,又具有爬行动物的特征,而这就好比使用摄像机的图片记者们,他们不但需要拍摄静止的图片,同时还要拍摄动态的视频。

听起来好像是天方夜谭!但是,德里克亲手创办的“鸭嘴兽”视频训练营,已经连续开办了八年。曾经获得过普利策奖的拉里・普林斯(Larry Price)回忆起自己2007年参加培训时的情景,他先是聆听著名的多媒体先驱人物,达拉斯晨报的大卫・里森(David Leeson)的布道:

“开营当天,凭借伊拉克战争时的作品获得普利策奖的大卫带给我们令人兴奋的演讲。他在结束演讲时,放映了非常前卫的系列自拍视频,配以锋利而阴森的音乐,与他所擅长的战争写实,截然不同。我很欣赏大卫正在颠覆旧的惯例。”

随后,他们继续接受德里克的“洗脑”:“当传统的图片故事不能在印刷媒体上占有更多的空间,摄影记者到哪里找到新的平台出版他们的作品?德里克不止一次重申印刷媒体中摄影记者面临的难题,而机会却只有一个,那就是网络。有线电视频道的增多、互联网宽带传输系统、实时视频成为可能,而报纸品牌要想存活,必须依靠网络视频。”

这个为期十天的培训班是全能摄影记者的集训营,课程包括每天的视频拍摄练习,采访、拍摄素材、编辑成片,播放、剖析、讨论。

“所有学员的眼界,都因鸭嘴兽而深刻转变。我们相信德里克的预测,培训班的十多天改变了我们的职业生涯。”结束培训之后的普林斯彻底折服,随后便展开了纪录片的拍摄工作。

对于那些仍然持怀疑态度的反对派来说,当近日佳能、尼康相机相继推出带有视频功能的单反相机之后,他们已经变得有些哑口无言,随着新技术的跟进,德里克的预言似乎逐渐应验,令摄影记者惊恐的“新时代”难道真的就要到来?

迫使摄影记者走向两栖道路的导火索可以追踪到新闻摄影行业的两次“地震”。

第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摄影记者们突然发现,杂志不惜成本派遣他们周游世界,并且提供大篇幅发表作品的黄金时代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标志事件是《生活》画报的没落――这份靠新闻摄影起家的美国老牌杂志在电视媒体的冲击下一蹶不振,业内开始发出新闻摄影濒临死亡的呼声。事实上,电视并没有导致新闻摄影的灭亡,人们仍然乐于观看静止的图像,但是电视改变了视觉传播的信息内容。它的强大威力在于娱乐性。因此,更确切地说,濒临死亡的是严肃新闻摄影,媒介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娱乐和花边新闻,最终导致明星、名人的照片在全世界大卖,而深度挖掘社会现实的严肃新闻摄影则严重萎缩。

新闻摄影领域的第二次“地震”是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带来的冲击。从整个传媒行业来说,报纸逐渐朝网络版进化,平面媒体江河日下。新闻摄影本身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影像以惊人的速度取代了传统的银盐影像,摄影报道的整个流程已经全面数字化。而同时,由于数字技术降低了拍摄的门槛,大量非职业摄影师的涌入使新闻摄影的专业性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闻摄影的现实似乎显得纷乱而缺乏头绪,甚至让从业者感到悲观,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人从中看到了希望。美联社前摄影部主任文・阿尔比索指出:“一个悲观主义者永远在每一个机会中看到困难,而一个乐观主义者永远在困难中发现机会”。他借用丘吉尔的名言鼓励今天的新闻摄影工作者适应这一行业的变化,对其重新进行审视,发现新的机会。这其中就包括视频的应用。

大卫里森就在一次演讲中大声疾呼:“当我拿着HDV在听众面前宣布:这就是新闻摄影的未来。不难想象,你们都会把我当作疯子。但不幸的是,这家伙可能不但很适合你,同时还有可能拯救我们这个岌岌可危的行业,将你从媒体大规模的裁员中拯救出来。”

在这些先驱人士看来,当下的危机,却正是摄影记者在编辑部里跃为主流的大好机遇。报纸转型到网络之后,多媒体新闻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文字记者承担这一工作在技术上有些先天不足,而摄影记者如果把摄影技术拓展到音频、视频并且和新闻报道能力结合起来,他们就会成为编辑部里的重要人物。

事实也证明了这点,在2008年美国传统媒体的大裁员中,这种“多媒体记者”、“视频记者”则是幸存者。

而另一方面,前面提到严肃的新闻摄影报道遭遇到的危机,在互联网上则有着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的空间无限,可以容纳摄影师的大部头作品,更主要的是,网络使得信息传递更为立体和丰富。当摄影记者经营一个长期的纪实摄影项目的时候,照片背后的故事甚至和照片同等重要,传统媒体无法充分展现这些内容,但它们却很容易通过网络建构起来,比如拍摄现场的声音,被摄对象的视频访问,摄影师自己出镜谈拍摄体会,都可以在网络上得以实现。纽约大学的教授弗莱德里钦(Fred Ritchin)笃信网络会成为未来摄影深度报道的主要载体,他建立的纪实摄影专题的网站“数字媒体”(Pixelpress)也在这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

也有一些人对摄影记者的两栖化的可能表示怀疑,认为同时拍好静态和动态没有可能。另一位多媒体先驱人物布莱恩・斯道姆(Brian Storm)则建议摄影记者采用一种过渡的方法,不是一下子转到视频的学习,而是仍旧把重点放在静态照片的拍摄,同时使用音频用于辅助。布莱恩最早尝试运用幻灯片和背景声音相结合的方法在网络上展示新闻摄影图片,并且大获成功。2005年他创建了“媒体风暴”(Mediastorm)网站,目前发展得非常红火。

不过,对于大卫里森来说,他似乎更坚信使用高清摄像机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既能够得到视频,同时也可以通过截图来获得静态画面。他的这一激进的想法自然也招致不少批评,但是在他自己看来,“高清设备和我们一直使用的照相机从本质上是相同的――对于不了解报道摄影真谛的人来说,换什么器材都没有用。”

新闻摄影无疑处于一个剧变的时代,未来究竟会是怎样,仍旧处于迷雾之中,但是正如大卫里森所谈到的,事实上,视觉的力量在新闻报道从印刷媒介转向网络媒介的时候变得非常重要。对视觉工作者的需要也比历史上任何时刻都强烈,不管是哪一形态最后成为主流,摄影报道传递信息的实质都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