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荷塘月色》中抓写作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荷塘月色》中抓写作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抒情散文名篇,课改前后均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备受推崇。但长期以来,我们只习惯于把此文放在一个高大上的层面上去顶礼膜拜,课堂上充其量只是对文中的美景做一简要赏析,再粗略地引导学生去理解本文借助“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思想感情,了解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这样做并非不对,而是不够好。在教学中,没有完美无缺的课堂,因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于这样一篇经典之作,我们要传递给学生的,不仅仅只是对于背景的简单了解,对于美景走马观花式的欣赏,而应将它作为一只体格强健的牛,教师和学生一起,要成为那位传说中的神厨庖丁,对它细致解剖,学习、了解,进而领悟、欣赏写作此类文章的方法。

对于本文的学习,在课堂上应采用“咬文嚼字”的方式,放手与学生,叫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地去品评经典段落,找出自己认为的妙处,和大家一起分享。

综合学生的答案,一般可归纳为两类:一是字词用得好。例如,“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中的“弥”字,突出了荷塘面积之广,因而才能与“望”字相连;“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中,“零星”与“点缀”的合理呼应;“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中的“泻”字,使静态的月光充满了动感。本文字词的使用上,最突出的是大量叠词的使用。如“一粒粒明珠”“悄愣愣”“阴森森”“蓊蓊郁郁”“曲曲折折”“隐隐约约”“高高低低”“远远近近”等,用大量的叠词来勾勒自然景物的线条与层次,通过这些叠词,仿佛看到了景物的形貌。随着作者的描述,我们仿佛欣赏到一幅形神兼备、姿态万千的美好画面。对于上述方法,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精用字词。二是修辞大胆合理地使用。(1)本文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喻体既有栩栩如生的人,又有形象逼真的物。但本文的比喻,不同于寻常的一物比一物,而是连比,即博喻。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在这里,作者连用几个不同的喻体,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反复说明一个本体――荷花,不仅写出了荷花之美,更写出了荷花在月夜中的特点,使景物增添了无限风情。(2)通感的使用。所谓通感,就是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感觉互相沟通,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修辞。使用通感,颜色似乎有温度,声音似乎有形象,冷暖似乎有重量。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3)拟人。此项较为简单,在此不多赘述。我们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叫“巧用修辞”。

一篇文章要写的出彩,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有一点不可忽略,这也是学生平时不太注意的一点,即妙用标点。在一篇文章里,一定要避免标点的单一化。标点符号的合理巧妙使用,绝对会使文章锦上添花。本文的标点也贴切自然,大家可在文章中逐一落实。

以上就是我在教授本文时的一点感受。学以致用的课堂才是回归本真的课堂。我们要以经典为例,向经典学习,向经典致敬,并力求超越经典!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第二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