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山大学:自由之大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山大学:自由之大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3年8月15日,我带着好奇心与野心来到了广州,来到了中山大学(以下简称“中大”)。记得那一晚天空飘着细雨,我撑着伞在中山先生铜像下伫立良久,心中充满了仰慕与自豪。我相信我的大学,寒窗十年拼来的这个起点,一定是全然不同的人生体验。

然而生活在开放式的大学城里,总是容易犯迷糊:没有围墙,到底大学与大学之间的界限何在?呆呆地走过一条街,发现自己已从中大走到了广东外国语学院;上课跟你搭讪的邻座的同学,诧异地发现她居然来自广州大学;中大甚至允许其他院校的学生修读本校的课程……我突然觉得,我引以为傲的大学似乎人人都触手可及,我的大学体验谈何独特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另一座陌生的城市,我竟找到了答案。一次,我去复旦大学找老朋友。与朋友漫步在复旦大学的校园里,我由衷地赞叹这所百年老校,竟得到他一本正经地回应:“你所看到的都是小case,复旦的优秀在于其大学问家,那些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一刹那,我豁然开朗,大学之所以不惮于敞开门户,源于其精髓都是本校专属,旁人不可复制。

途经马丁堂,不意味着有决心“立志做大事”;驻足校训石,不代表真的可以做到博学笃行;陈寅恪先生故居日夜在侧,“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可能依然与你无缘。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固然是大学的根基,一个大学的支柱,乃是人心向学的学术氛围,是代代学子前赴后继积淀的文化底蕴,是引导每一个学生“为社会福,为光家邦”的强大影响力。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差别,尽在于此。

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母校总会引导一代代学子自然地继承她的风骨。中大一直以其学术自由、思想自由的风气而闻名。“离北京太远,靠香港太近”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让“自由”的风气恰似种子落入了微湿的春泥一样,在此不断地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成为中大最闪亮的名片,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大人。在这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只是陈寅恪教授的口头理念,更是数以百计的学子捍卫着的白纸黑字的宣言。当面对“自由”的底线被践踏时,这一群中大人必将带着“孝敬忠信之事,虽死不悔”的信仰去捍卫母校的尊严,完成属于他们每一个的独特使命。

岁月变迁,年轮更生,更多时候我们的目的不是“到达”,而是“走过”。大学亦然,四年后取得的一纸文凭实在是无足轻重,更值得在意的应该是自身对母校文化的传承,以及体验到的那份成长中独家专有的坚韧。正如我爱用脚掌心去和最爱的城市的土地细细交流一样,我愿意把自己的四年光阴投入到母校的沃土之中,用时光去孕育那份“特制”的大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