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活动”教学应用建议(人教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活动”教学应用建议(人教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教社2013版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与以往教材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活动板块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七年级上册为例,全书共设计39个“活动”板块,约占课文版面总量的30%。这些“活动”内容是培养学生地理技能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如何开展活动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活动教学的理论指导

活动教学法,即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方法。

体验学习理论: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在做中学”的教育思想。他认为,行动是获取真知的惟一途径,只有当学生主动从事活动,积极去“做”,才能注意周围世界,探索世间万物之间的联系,才能去思维。人们最不容易忘的知识就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

智力活动内化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将观察、操作和语言三者有机结合,通过外部操作活动,促进内部心理活动,才能有效实现智力活动的内化。对于刚从小学走上初中的学生,他们的直接经验少,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学中要通过活动将学生的真实体验和观察转化为抽象概念。另外,西南大学苏迎春教授也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得出,学生参与活动的教学效率最高。

二、活动教学的形式设计

地理课堂活动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亲身体验参与,从而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地理课堂的常见活动有游戏、演示实验、角色扮演、模型制作、知识竞赛、课文朗诵、辩论活动、视听欣赏活动、拼图等。

1.设计活动,激发兴趣

针对初一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特点,可将部分教学内容设计成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地理的乐趣,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例1: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P35活动,要求学生在图上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

活动形式:学生快速抢答、拼图游戏。

活动过程:第一环节:按照6人一小组进行组内比赛。由组长根据空白的世界轮廓图轮流提问大洲和大洋位置及名称(教师可做提问方式的示范),组员抢答,答对一个问题加一分,时间5分钟。第二环节:将全班按照座位分成3个大组进行快速抢答,每个大组派代表抢答,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又快又多又准,坚持到最后的小组全体成员加1分,时间2分钟。第三环节:每大组派代表在电脑上进行拼图游戏活动,顺利完成活动,加1分,时间2分钟。第四环节:引导学生创作七大洲、四大洋的记忆口诀,时间3分钟。

总结反思:“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和轮廓记忆,采用游戏活动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地理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实践操作,在动中学

学生自己进行活动操作,既增强体验性,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体现地理学科的实践性。

例2:“地球的运动”一课中P15的“活动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活动形式:操作体验、板图展示、角色扮演。

活动过程:第一步,采用flas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让学生观察“地球公转运动的旋转中心和方向是什么”,思考“地球公转运动可能产生怎样的地理现象”。第二步,教师结合地球仪进一步讲解示范,同时请一位学生扮演“太阳”角色,提醒全体学生仔细观察“地球的公转运动有何特点”。第三步,请2位学生参与示范,一个扮演太阳,一个操作地球仪,其他学生观察点评。在演示的过程中,学生常弄错地轴的空间指向。可以多请几组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直到所有学生发现错误的根源,教师再总结演示一遍。第四步,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地球公转演示图”,让学生结合教材P13图1.18用箭头标出“公转方向、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总结反思:这种让学生示范的活动式教学,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动”起来,得到一种真实的体验,使教学更加有效。

3.模型展示,体验参与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融入,给地理课堂注入了新的思维和血液。在利用高科技的同时,地理课堂活动式教学的开展,还可有效利用实物模型进行展示,让学生在画面和实物感官的刺激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课堂习中,增强体验感,从中收获知识。

例3:“地形图的判读”一课,教材“活动”建议让学生参照图1.37和1.38用橡皮泥制作等高线模型,在模型中找到陡坡、缓坡、山峰、山脊、山谷,并对照图1.37观察其等高线特征。而对于本堂课的活动设计,笔者结合初中生的好奇心理和实际情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

活动形式:体验参与、板图展示。

活动过程:第一步,展示预先搜集的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山体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弄清楚“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的含义。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感到不会陌生。第二步,实物模型展示“肉松蛋糕”。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实物模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因此,实物模型在上课前应该藏好,到该用的时候再拿出来,更能达到刺激感官的效果,学习欲望也更强烈。第三步,教师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法,充分扮演好“导”的角色。把蛋糕置于手掌平放,假设手掌是海平面,蛋糕是某一山体。观察整个实物模型的形状、正面、侧面和底部。教师手持实物模型引导:“假如在侧面垂直咬一口,黑板上的等高线应该怎样变形?”请一位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画出变形后的山体部位是陡崖。当黑板上的等高线地形图效果出来后,引导学生总结等高线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同时结合教材P25图1.36掌握几个山体部位。flas展示等高线地形的三维立体图。完成P26活动1,引导学生比较得出陡坡和缓坡的等高线疏密差异。第四步,让全体学生以“手背”为实物模型,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完成形象直观的等高线地形图(图1)。

另外,在讲授“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时,可准备一条长绳,请12位学生体验参与“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体会气温年变化。

总结反思:体验参与的活动式教学,需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开展,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和学校教学条件,笔者准备的实物模型,能够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活动体验。

4.“看听说唱演”,活跃课堂

对于11~13岁的学生来说,他们喜欢新奇的事物,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同时还比较喜欢表现自己。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精选一些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且有效的资料进行播放展示,如图片、视频、动画、flash等。

例4:七年级下册P6“亚洲的自然环境”中插入歌曲《亚洲雄风》的部分歌词,课上播放《亚洲雄风》的音乐视频并邀请学生一起大声唱出来,学生对亚洲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对地理课堂更加好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比让他们简单地看或听更有趣、有效。

例5:讲授八年级上册P15“民族”一节时,播放56个民族的服饰图片和歌曲《爱我中华》,带领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可以请班上擅长舞蹈的学生示范表演少数民族舞蹈,如新疆舞、傣族舞等。

总结反思:“看、听、说、唱、演”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不只是单方面的独角戏,通过此类型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还可以充分绽放教师的人格魅力,同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三、活动教学的方法创新

在新课改理念的倡导下,各个学校都在不断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活动式教学模式。如杜郎口教学模式、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模式等。而笔者通过教学尝试发现,“有效”的教学其实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活动式教学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它的形式多样且灵活。

1.提高引导艺术,让学习有趣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发挥好“导”的艺术,才能让学生对教学充满好奇、感兴趣。可使用一些调动式语言,如“咱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大家猜一猜”、“我们试一试”、“比一比,谁最快”等。调动语言最好以第一人称为主,因为学生刚进入初中,初次接触地理学科。若能使其对地理感兴趣,学生便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中。

2.增强预设能力,重因材施教

活动式课堂最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活”而“乱”, “活”而“无效”。要防止类似情况出现,就要求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解读课标。其次,针对各班学情,做到因“材”施教。“材”不仅指学生,还包括教材。相同教学内容的活动方式也许并不适合所有班级,因此,需考虑到各班学生的水平层次、个体差异、纪律情况等,做好课前预设,为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防范准备。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能走进满堂课活动的误区,教师可以只针对某一个问题预设几分钟的活动。这种“预设”的能力,即要求教师能够进行同课异构。

活动式课堂教学既可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让孩子从做中学,在活动参与中得到体验、感悟,收获知识,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