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求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求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科学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坚持不懈的的探索精神,科学教学自然也不能脱离对学生探求能力培养。本文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并据此提出几点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探求能力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科学 教学 探求能力

一、引言

作为经济腾飞、强盛国力的关键,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会吸引着千万人的目光。作为一位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探求能力,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更是作为一个人民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没有探索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不能发展,培养学生的探求能力必须从小学生抓起,从小学科学教学抓起。科教兴国的口号已经喊了许多年,对小学生的科学知识的教育也逐步受到重视,但是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探求能力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目前我省所采用的苏教版《小学科学》的教材为例,这完全可以说是一种以儿童生活经验和探究能力发展作为主线的单元式教材。在三年级的《小学科学》中,教材选取了物体的外形特征为主要教学内容,探究了水、电、空气、运动等内容,从简单的自然现象出发开始学习;四年级的科学教学中,探究了动植物的身体,演示、地球以及光的传播、热现象等;五年级的教材则一人的器官开始,进而探讨动物器官,再从声、光的产生与传播、风、雨的形成延伸到昼夜、月相成因;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思维逻辑能力,因而以生物与环境为主线,讲解地球构造、矿产资源等科学。由此可见,教材的安排与学生的智力以及思维发展是相吻合的,因此,笔者认为,要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不能采用陈旧呆板的教学模式。探究能力应该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实践中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在观察和实践中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俗话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症下药方能见效,因此,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求能力,必须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三方面进行。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探究,探究就需要发现,需要观察,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放在首位。借用一句话,“世界上不是没有科学,而是缺少发现科学的眼睛”。小学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初级阶段,学生的身心智力等因素正处于起步与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学生日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与此同时,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极强,如果教师把握好教学对策,积极引导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就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在讲《叶和花》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我事先在课前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寻找你身边的叶和花,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两种在下次课介绍给同学们。上课那天,同学们带来了各种规格样的叶和花,每个人都高兴地把自己的叶叶或花介绍给同学们,课堂上好不热闹。待他们的情绪稍稍安静一些之后,我从中选取了一些叶和花连同我自己收集的都粘贴到课前准备好的硬纸板上,然后以此向同学们展示,并让他们观察这些实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一次同学们都安静的观察起来,不一会又举起一双双小手发言,结果,我们很顺利的观察了叶和花的颜色、形状等特点,并总结了叶和花的特征以及对植物的作用。之后,我们又结合之前讲过的《果实和种子》、《根和茎》的内容,讲解了叶子和花同样是植物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自己寻找发现叶子到找到叶子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再从部分到整体的讲解植物组成,不仅教会了他们如何了解植物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了解了植物的一生,为下次课讲解《植物与我们》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且锻炼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认知能力[1]。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科学需要发现,更需要实践,小学科学的教学不能只注重概念的灌输,更需要进行试验,让学生在不断地动手操作中提高自我,在实践中学会大胆设想,认真求证。

比如在四年级学生的教学中,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动手操作能力还是相当欠缺的,所以在《养蚕》一课,我并没有让同学们直接去进行养蚕活动,而是在班上分小组养了蚕宝宝,然后按照课程顺序让学生们喂蚕、记观察日记,之后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抽丝,我先给他们做示范,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自己动手抽丝,同学们忙得不亦乐乎。忙碌而有趣的的养蚕活动结束后,我们在班上举行了养蚕经验交流会,大家交流了自己的养蚕经验,认为从这次活动中不仅培养了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乐趣,有的同学还说,回家后自己还要再养几只蚕宝宝呢。又如如在讲授五年级第三单元第二节《导体与绝缘体》时,考虑到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学科知识与能力,因此,我抛弃了传统教学中那种下定义、背概念的死方法,而是采用概念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首先,我想同学们介绍了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让他们先对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有一个简单的印象,然后我告诉同学们,我们接下来要做一个实验,请同学们看看自己身边有哪些导体和绝缘体。我讲一个闭合电路放在讲台上,通过变换不同的连接物观看小灯泡的发光与否,以区别同学们手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最后,应同学们的要求,我选取了粉笔、铅笔、橡皮、小刀等文具用品做实验,并将班级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选用两种介质做实验并给出结论。最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下课铃响起时,我们恰好得出结论,同学们都说通过做实验的方式自己验证书中的概念是否正确的方式很有趣,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能够自己动手,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而我明白,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有效的锻炼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许多人认为探究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因而常常忽视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对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实沟通能力是一种隐性的探究能力。“话

不说不明,理不辩不清”,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是激发学生好奇心、满足学生求知欲最有效的方式,也是促进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学生语言的规范,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交流技巧,从而建设性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满足学生的探究能力需求。首先,学生需要对自己的思想进行有条理的表述;其次,学生需要倾听和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及经验;最后,学生还必须学会对他人的成果进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行评述并与他人交换交流意见。经过这一系列的交流与沟通,

能够使学生对自己以及他人的思维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也必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促使他们用与探究科学的奥秘,真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2]。

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是一件看似简单实际难度很大的工作,尤其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做到真正的想什么说什么、想什么就可以说出什么,不仅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环境。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更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沟通交流的平台,要能平心静气的倾听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同时,还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对学生那些看似幼稚但实际上具有独特思考的品质的问题给以赞扬和鼓励。唯有如此,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对此,我的方法是,平时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同时坚持对学生的想法遵守“不嘲笑、不批评、不打击”的“三不”原则,尽一切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实际的锻炼。

结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也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努力培养学生的探求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强烈的探求品质和创新精神,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此,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推动科技的进步,更加有助于国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虽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存在一定难度,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是相信我们从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三方面出发,三管齐下,就一定可以达到在教学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承礼.例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学科探究,2011,7.

[2]邱悦.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教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