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瑶族“羊角长鼓舞”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推广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瑶族“羊角长鼓舞”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推广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瑶族羊角鼓舞”是瑶乡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民俗文化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瑶族“羊角长鼓舞”也几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近年来,我国也更加重视这一特色祭祀舞蹈文化的保护,但是成效始终不佳。文章就蓝瑶“羊角长鼓舞”在学前教育专业的传承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瑶族 羊角长鼓舞 推广 研究

一、地域特征与背景

民族艺术的传承,是延续民族记忆,同时能唤起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认知。一个民族,没有了自己的特有文化将不能称之为民族。

钟山县是一个三省交界、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8万余,占全县总人口的20%;瑶族民族乡2个,占全县乡镇总数的14.28%,民族乡区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25.78%;全县历史文化绝大部分存活于民族地区。形成了钟山县少数民族“民族成分多、人口比例高、居住区域广、历史源流长、文化存量大、文化积淀深”的特点。 瑶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俗话说“瑶不离鼓”,生动地说明了瑶族文化与长鼓舞的关系。

两安瑶族乡的羊角长鼓舞,起源于狩猎,传承于祭祀,发展于庆典, 羊角长鼓舞有着悠久的历史,歌舞内容丰富多彩、曲调和韵律多变,动作舒展大方,具有浓郁的瑶乡民族风味,是两安瑶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然而由于年代久远,该歌舞在保护和传承方面遇到了传承队伍力量薄弱等问题。鉴于它悠久的历史, 浓郁的民族色彩, 独特的艺术风格,又是反映瑶胞健康向上的正能量的民g传统文化。为此,已于2010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册。

两安蓝瑶文化在传承和挖掘上,承载着当地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对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导向作用。

二、现状调查分析

对文献方面的分析:当今对当地瑶族文化的研究,多侧重于其起源、特点、内容和特征等。由于“羊角长鼓舞”年代久远,加上语言的障碍,学习者越来越少,使该舞蹈的传承和推广受到了阻碍。在对其传承推广过程中,因传承人的文化结构、系统结构、年龄结构还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有必要通过年轻化、专业化、系统化学习。

对中职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分析: 52%学生表示挺好看的,可以学;31%学生表示太容易了,根本没什么可学的;17%的学生认为难看,不想学。显示该舞蹈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艺术观赏性。

对道具的调查分析:羊角长鼓舞动作简单,粗犷有力。其中的羊角在舞蹈过程通过相互撞击而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用以表示山羊的好斗,可用仿制品;而鼓,在地方还有手工艺人,可以结合学前教育手工课开展;服饰,在定制的基础上进行改良。

三、舞蹈形式与韵律

一是长鼓舞:舞长鼓的人数一般都不超过三个,因为人数多了,其拍打的节奏难统一,使得舞羊角的难以适从,造成混乱。舞者需要先做好预备动作,左脚向前,右脚位置稍后并点地,双腿半蹲,左手反握腰鼓,右手击鼓。在舞动过程中,舞者需要跟随节拍,左脚向前,右脚跟紧,并击鼓一次;随后,右脚后退一步,左脚跟随,再次击鼓,这一套动作共做两次。舞者击鼓并向内下转半圈再从半边抬起至眼前,右脚后退一步,击鼓并在眼前转半圈从左边移至原本位置,并继续做第一套动作,循环反复。

二是羊角舞:舞羊角的人数则不限,只要有羊角做道具,都可上场参与。一般来说,若场地允许,舞羊角的都是两个、两个做一对,这样方可互相碰撞羊角,容易将舞蹈推向高潮。跳时,先由舞长鼓者连续拍打三下长鼓,舞羊角者则排着队,躬着身,双手举起羊角,跟着节奏一步一步地边跳边出,跳一步点一下羊角。与此同时,大家跟着节奏轮番地呼喊“呼健呼呀―呀健呼呀”。

整体配合:转鼓、跨步、收腿、回腰、碰角。这套由多人配合舞蹈,整体要求动作粗犷,节奏明快,舞者配合默契,音韵铿锵。跳到中间,舞长鼓的连续拍打两下长鼓时,意思是叫舞羊角的做好准备,下一个动作就是“山羊”对打了,即舞羊角者每隔一步,两人互相碰撞一下羊角,使之发出清脆的响声。跳到最后阶段,舞长鼓者则连续拍打三下长鼓,大家明白这是将要结束了。接着,舞羊角者则站直身子,把节奏加快,两个、两个的互相碰撞羊角,同时呼喊“呼呼―呼呼―呀胶簟薄U饫锏亩作寓意是:山羊的本性是爱打闹的,那就由它们闹一下吧,以后再收拾它。跳到最后,舞长鼓者用双手高高举起长鼓,舞蹈即宣告结束。

四、学前教育的传承优势

(一)学校教育能把有限时空整合起来,更易把羊角长鼓舞的文化内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学校本身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具有良好的教学场所、教学时间,将羊角长鼓舞融入学校的教学体系中,能够为传承人才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更有助于这一文化的有效传承。

(二)学前教育专业授课灵活,可以派专业教师去学习,也可请专业舞者到学校教,系统学习更有效。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舞蹈课,有舞蹈基本功,接受能力强,学习快。学前教育专业为了使学生在日后的幼儿教学中,更好地融入幼儿群体,培养幼儿综合素质,往往会在课程中设置舞蹈课程,这便使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舞蹈基础,能够减轻羊角长鼓舞学习难度,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学校活动载体多,可以在学校兴趣小组长期开展长鼓舞的普及教学,培养“芦笙手”“小锣手”“长鼓舞者”作为后备人才,传播民族文化。

(五)借助学校才艺展示和技能大赛,掀起原生态民族歌舞热情。

(六)借助盘王节、瑶族乡庆,创立民间文化艺术表演团,吸收民间对长鼓舞感兴趣的民众,扩大传播面。

(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明确的就业趋向,就是培养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因此,她们在实习、就业中,就可以在幼儿中推广羊角长鼓舞。

本专业的学生大多没有舞蹈基础,因而在舞蹈专业教学中要坚持低起点、宽口径、有侧重的原则。

五、羊角长鼓舞推广的具体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