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金堆城钼矿西川排土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金堆城钼矿西川排土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西川排土场是金堆城钼矿为满足后续排土需要所拟建的排土场,本文从西川排土场的地形地貌、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等方面对排土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论证了西川排土场场地的适宜性。研究表明,西川排土场工程地质条件能够满足矿山排土需求,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关键词]金堆城钼矿 排土场 工程地质条件

中图分类号:P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029-01

金堆城钼矿属于大型露天矿山,现有的排土场为北沟、南牛坡、甘江沟三个排土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并开始运行,由于剩余容积不能满足矿山进一步排土需要,在位于露天采矿场西侧拟建西川排土场,其设计废石堆置高度大于150m,设计容积7870万m3。

1 地形地貌

拟建西川排土场为山间凹地地貌,北侧为甘江沟排土场,南侧为南牛坡排土场,东西两侧为山脊地形,高程1337-1180m,排土场场地整体地形呈一锅底地形。

2 气象

本区属亚热带与大陆性湿润气候过渡带,具有高山气候特征。区内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凉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温度8.8℃,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0.2℃;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7℃。本地区降雨量相对稳定,年平均降雨量849.9mm,降水多集中在7~9月,多以暴雨为主, 占全年降雨量的51.38%。最大月降雨量383.4mm(1998.7),最大日降雨量114.1mm(1992.8.4)。

3 地质背景

西川排土场处于华北地台西南缘金堆城小区,区内以巨厚层元古代和寒武系沉积为特征,基底为变质岩系,盖层由长城系及新生代构造层构成,岩浆活动以熊耳群裂隙式或中心式爆发为主,侵入酸性花岗岩岩株。区内断裂构造以北东向断裂束和东西向断裂为主,组成棋盘格子状。

1.1 地 层

排土场区出露地层,上部覆盖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坡积层(Q3dl)及现代人工堆积(Q42ml),岩性为碎石土、漂石、卵石及砂卵石层,局部覆盖粉质粘土层;基底为长城系熊耳群洛源组(Chl1)、侏罗系侵入岩(Kh),长城系熊耳群洛源组岩性以安山玢岩为主,侏罗系侵入岩岩性为二长花岗岩。

1.2 构 造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排土场共存在三条断裂构造,其中F1、F2断裂走向呈北东向, F3断裂走向近东西向。F1断裂从排土场北部斜穿,断层三角面等微地貌特征明显,倾向南东,倾角65-70°,延伸长度达25km,断裂带宽度逾20m;F2断裂为F1次级断裂,从排土场中部穿越,被第四系覆盖,倾向北西,倾角70-75°,断裂带宽度小于10m;F3断裂基本沿西川河延伸,被第四系覆盖,倾向南,倾角65 °,断裂带宽度小于10m。

1.3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区内新构造活动比较活跃,新生代以来,地壳强烈运动,产生一系列的北东向,北西向分支断裂。秦岭地壳又以差异断裂、断块运动为主,从而形成岭盆相间的构造地貌格局。

根据国家地震烈度图,拟建排土场处于Ⅴ度带。历史地震最严重为1556年华县8级大地震,对拟建排土场的影响烈度达7度 。1970年至今,该区共记录≥2级地震14次,其中 >3级的3次,≥4.0级1次。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地震时,区内震感明显,房屋没有发生倒塌破坏。

4 水文地质条件

排土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第四系松散岩孔隙水主要分布于西川河河谷阶地中,含水层为冲洪积砂砾石、漂石层,含水层厚度一般5.6~16m,水位埋深0.5~13m不等,富水性相对较好。该类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在丰水期可接受地表水的侧向渗漏补给,地下水的径流方向和地表水径流方向大体一致,向河床沟谷排泄;局部溢出地表,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

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拟建西川排土场基岩出露区,分布较为广泛,空间分布不连续。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安山玢岩、白垩纪花岗岩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富水性较差。该类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地下水一般顺基岩节理裂隙下渗,径流途径短,常以下降泉形式从岩层节理裂隙中溢出。

5 排土场工程地质条件

5.1 岩组特征

⑴碎石土:灰黄色,中密-密实,成分为花岗岩碎石、块石,风化微弱,分布于北侧及南侧山体坡脚。

⑵漂石层:灰黄色,稍湿,漂石含量大于50%,卵石含量35-40%,卵石、粗砂充填其空间,漂石、卵石成分为二长花岗岩,风化较强烈,分选差,磨圆良好,密实,主要分布于二级阶地下部,厚度约24m。

⑶粉质粘土:褐黄色,湿-很湿,可塑-硬塑状,厚度7.0m,分布于三级阶地表面,分布不连续。

5.2 承载力评价

根据原位实验及土工试验资料,综合确定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k如下。

⑤-12卵石,320 kPa

④-11漂石,450kPa

④-12粉质粘土,230kPa

③-1碎石土,290 kPa

②-11二长花岗岩强风化,600 kPa

②-12二长花岗岩弱风化,1500 kPa

①-11安山玢岩强风化,500 kPa

①-12安山玢岩弱风化,1200 kPa

5.3 场地与地基土地震效应

⑴建筑抗震地段划分

拟建排土场地势低洼,四周山脊突出,地层分布不均匀,依据《GB50011-2001规范》表4.1.1,该建筑场地处抗震不利地段。

⑵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根据排土场覆盖层岩土性状,判定场地土为中硬场地土,土层等效剪切波速500(m/s)≥>250(m/s),场地覆盖层厚度

⑶地震烈度

依据《GB50011-2001》附录A.0.24,华县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20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⑷饱和土液化判别

排土场场地不存在饱和液化土层,依据《GB50011-2001》第4.3.3-3条,判定该场地土不具液化条件。

5.4 不良地质现象

排土场地势相对低洼,坡度较缓,自然斜坡稳定,无不良地质现象。

6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排土场场地处于山间凹地地貌,上部覆盖层地基土为中硬场地土,白垩系侵入二长花岗岩及元古界熊耳群安山玢岩构成下卧层,存在三条断裂,虽F1断裂具有复活断裂特征,在挽近以来,无活动迹象,断裂对排土场稳定无影响;场地无液化土及软弱层,无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场地稳定,场地处于抗震不利地段,场地是适宜的。

7 结论

⑴拟建排土场场地处于山间凹地地貌,无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稳定,适宜建排土场。

⑵排土场出露地层上部覆盖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碎石土、漂石、卵石及砂卵石层,局部覆盖粉质粘土层;基底为长城系熊耳群洛源组(Chl1)、侏罗系侵入岩(Kh)。

⑶排土场存在三条断裂属于非活动性断裂,对建设排土场无影响。

⑷各主要地基岩土层的承载力可满足要求。

⑸排土场场地岩土均为低压缩性土,无软弱土,不存在地基失稳及滑动破坏。

参考文献

[1] 侯海燕,郭庄喜.汤家坪钼矿马鞍山排土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研究 [J].现代矿业,2009年07期

[2] 杨可乐,等.西川排土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R].陕西地矿第二工程勘察院,200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 张喜发,岩土工程勘察与评价[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