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生活实践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源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生活实践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源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多年来“应试”教育使学生脱离生活、为作文而作文则是其主要原因。作文教学也必须遵循文艺创作的普遍规律:生活实践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源泉

关键词 作文;提高作文水平;生活实践

【Abstract】Over the years the " examination-oriented " education to students from life, for the composition and composition is the main reason. Composition teaching should follow the universal law of artistic creation: the life practice is to raise the students' writing level.

【Key words】Composition; improve the level of composition; life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0-0148-02

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或无话可说、空话连篇,或假腔假调、八股气息浓,或缺乏想象力、味如嚼蜡。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多年来“应试”教育使学生脱离生活、为作文而作文则是其主要原因。作文教学也必须遵循文艺创作的普遍规律:生活实践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源泉。

1 阅读、欣赏——让学生感知生活,触摸生活

语文教学的阅读、欣赏过程,实质上就是作文指导和写作意识的渗透过程。教师通过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使学生体会到文章所蕴含的生活韵味并以之去感知生活,提高写作兴趣。具体而言,就是使学生与文章作者达到心灵的沟通与默契,搅动积淀在学生心底的生活积累,使他们产生写作上的冲动。目前的情况是,学生虽怀着崇敬的心情去阅读作品,而同时又觉得作家的生活与他们的生活相去甚远,无法相比,这样,学生也仅仅是一般的阅读,而不能受到启发,不能以之为借鉴去感知生活,当然作文时只能是走空洞无物的老路了。

要解决这个矛盾,首先要求我们在阅读指导中帮助学生撩去那些文学巨匠们的神秘面纱,将作品中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使他们能够真切地感知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作品中的形象与学生所看到的景物拉近,将“那眼珠的间或一轮表示她是个活物”(《祝福》)与学生平时对人的神态的观察拉近。一句话,就是使学生能透过阅读感知生活。

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生活感知的直观性。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年龄小、思维跳跃性大、直观性强、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自觉运用录像、幻灯、图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生活感悟的能力。例如《再别康桥》的授课过程中,为了把诗中的意境更直观地传导给学生,我放了《用心灵歌唱的诗人——徐志摩》录像带,一下子,课文中的“青荇”、“金柳”、“夕阳”变成了视觉体验,增强了直观性,同时,再加上播音员配合画面的深情诵读,更使学生深深体味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此时学生在视觉与心灵上与作者达到同步。但这仅仅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感知生活的第一步。为进一步引导学生完成由生活画面到再创造的飞跃,我又请美术教师把西湖的风景照放大成一幅水彩画:一池清水,池岸开着艳丽的鲜花,几株斜在水中的垂柳露着树梢,树梢上站立两只呜叫的小鸟。然后我把这幅画挂在黑板上,请学生先思考,然后口头作文,要求学生从自己对生活感知出发,任意想象。学生们思维异常活跃,兴趣高涨,一节课有二十几名学生作了口头作文。实践证明:引导学生感知生活——包括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才能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2 观察、积累——让学生思索生活,理解生活

人的观察力、创造力,都是基于生活的历练而逐渐形成的。生活每天都给人以启迪,然而生活的这种赐予却是转瞬即逝的。怎样捕捉并且留住它们,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平时加强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因为只有积累,才有素材,才可能有创造。一般说来,学生往往被生活、被他们接触的人物和事件所感动,才能产生好的作文。季羡林先生在回忆母校的文章中,十分感谢他的一位高中国文教师,他每次作文的题目,都是“随便写写”,因为只有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才可能写出好的作文。 这说明生活的积累在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上的重要性:积累是创作的前提,创作是积累的必然结果。

积累,不可缺少,但对生活的真正感知更重要——由此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好作文来。因此作文教学要求我们指导学生要不断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真谛。曾经有一个学生试着写了一首名为《水中花》的诗。诗的语言优美流畅,节奏富于韵律美,从文字形式上看不可谓不优美,但思想内容上却有所欠缺。为此,我先是引导她到自然中向生活讨教,寻求答案。让她细心观察荷花、水波、水草、人群,并细致而生动地描绘这些景物。由于有了细致的观察,她的诗生动了许多。但景物与感情之间却还留有很大的距离。我又指导她回忆自己的生活和经历,引导她联想景与情的关系,激起她对生活在美好社会中的激情,于是再修改时。她把景物融入欢乐幸福的情感中,诗中的景、人、物、情都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的理解和审美意识。

3 讨论、交流——让学生探究生活,表现生活

学生的生活积累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是有限的,但每个学生对生活的某个侧面还是有各自不同的见解。为提高学生对生活有较深刻、完整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批评、争鸣,以便他们取长补短。

我在教学中对学生作文的评分的基点就是材料真不真,这是衡量学生作文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一次,我给学生布置的作文题目是《校园印象》,结果近半数的学生在作文中都过于美化校园。我把这些学生的作文打印成篇后交给所有学生,然后让学生们到校园的各个地方转一转,再看看这些作文假在哪里,校园的外貌究竟是什么样子,如何看待这样的校园。回来后,通过讨论,学生对真实反映生活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理解“真”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美”的事物作为作文讲解的突破点和落脚点。在《我的一家》这个命题作文中,有一位学生写他们家人怀着欣喜的心情把她送到学校。但我所掌握的情况却是她没有工作的父母为她能进这所重点中学,不但借了别人许多的钱,为此还怄了一肚子气。我在面批她的作文的时候,指出作文只有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才会发现“善”,才会产生真情实感。后来她在重写的文章中这样写道:“我离家的时候,父亲皱着眉头,没说一句话。只有奶奶和妈妈、小妹默默地送我到村口的小桥边。微风吹拂着奶奶的白发,夕阳映着母亲那忧郁的双眼,只有不经世的小妹面带笑容与我轻轻挥手。当我即将走上大道的时候,回眸远望无垠的阡陌中孤零零的三个身影,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我将这两篇文章推荐给大家,让学生们去品评、比较:一个假腔假调,一个催人泪下。这篇作文的讲评使学生在理解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深刻地懂得了作文要高于生活、挖掘生活中真善美的重要性。

为了让学生们到生活中去辨别美、谈论美、提炼美、表现美,我曾带着学生到操场打雪仗,到盘山空谷幽径中观察石缝中的小草。一次,在教学“状物散文”之前,我领着学生新修成的长济(长治-济源)告诉公路立交桥,让学生从不同观察点去发现桥身的每一个美点,然后到桥上看日落,远望天空淡淡的游云、红彤彤的西天。此情此景,有的学生说这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也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一种柔媚的美;有的学生说:“此时方懂‘长空万里,天高云淡,残阳如血’的意境。”不难理解,学生写作文也必须从生活中来,才有真实情感,才能对生活有真的认识,才能写出好文章来。生活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