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金与中国当代艺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金与中国当代艺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艺术品无疑是最顶级的奢侈品,它不仅代表着荣耀、成功、实力与地位,更是显示是否有文化的标志。尤其是当代艺术品,它往往更容易与形形的时尚潮流彼此合流,甚至时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事实上在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当代艺术已经超过印象派的作品成为最大宗的买卖品类。

最近刚刚结束的香港佳士得亚洲当代艺术拍场上,229件中国当代艺术拍品成交了213件,成交率高达93%,总成交额达1.6亿多港元。平均到每件作品身上,这些几年前乏人问津的前卫艺术居然有70多万元的平均身价。以这场当代艺术风潮中的“浪尖”人物张晓刚为例,从2006年3月他的作品在纽约苏富比以98万美元成交开始,就一路高歌。伦敦、纽约、中国香港、北京等地就不时地爆出一系列的天文数字,880万港元、76.96万英镑……一直到这次中国香港的1800万港元。有人曾戏言,未来成为亿万富翁的艺术家将在当代艺术家行列中产生,而伴随着当代艺术成长的藏家则会更多。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的一小部分收藏家已经开始系统地收集中国当代艺术,为此专门成立基金会。如被誉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赞助机构尤伦斯基金会等,尤伦斯先生不仅是当今西方屈指可数的最重要的中国现当代艺术品的收藏家之一,其机构同时也是西方组织参与赞助中国艺术家展示活动最多的。也正是这些机构,目前正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走向。

与此同时,长时间被众多媒体鼓噪的“中国艺术基金”也在一片猜疑声中在中国的投资市场初露端倪。其疑问是,国内的机构和藏家是否也同样有能力把艺术投资推向一个机构化、专业化的运作?

一个基金市场的建立需要很多因素,信息的透明度、市场货币的高度流动性,还要考量运作艺术基金机构的体系是否完善,涉及的艺术家和艺术品是否全面,是否有代表性,加之艺术品市场中常常出现赝品,这些赝品会不会流入基金中浑水摸鱼呢?运作时是否具有对艺术的正确态度而不是一味炒作,都是问题所在。

中国艺术基金是让更多人了解接受艺术,还是把艺术商品化呢?艺术基金仅是通过投资艺术来赚钱的吗?

在种种诱人的艺术品拍卖成交数据中有多少人想过这里面的问题?人的问题、艺术品的问题、利益的问题。就中国艺术基金来看,重在艺术,还是利益?换句话说是看中眼前利益还是长远利益?值得思考。

经营离不开文化,文化也需要经营,购买艺术品不能马上成批量地盈利但是日久天长就变成了唯一,中国的古话“物以稀为贵”不妨用在艺术品市场中,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呢?你购买的是不是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有句话说得好:艺术市场不怕有泡沫,就怕没艺术。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贵族或者教皇供养画师并购入他们的作品。以美第奇家族为例,这个家族先后资助过达・芬奇、拉斐尔等大师。这个传统延续下来,影响着欧洲的其他国家。中国的艺术基金如也能效仿,多多挖掘并投入到一些新生力量上,那么我们的艺术市场中将会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景象。未来的艺术是不断寻求新的景象,需要更多年轻更有艺术活力的艺术家,不再是一派撑天下,而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也许中国也会出现像达・芬奇、拉斐尔这样的大师。那么中国的艺术基金才能传承真正的艺术。

相关链接:国外主要艺术基金从投资的重点来区分有两种:

1.以艺术品为投资重点:此类基金一般拥有大量的艺术品收藏,同时也择机将部分收藏品重新投放市场,以取得利润。例如英国的美术基金(Fine Art Fund)、铁路养老基金会(BritishRailPen-sionFund)、美国的菲门乌德艺术投资基金(Fernwood Art Invest-ments)、美国艺术基金(American Art Fund)等都属此类。

2.以艺术家为投资重点:此类基金将投资重点放在新兴艺术家身上,运作方式为通过提供画廊资金而直接从艺术家那里采购艺术品。美国的艺术经纪人基金(Art Dealers Fund)、美国画廊从业者Martin Irvine主持的基金均属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