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维修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维修课程教学改革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从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维修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如何从教学理念、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对教学改革进行探究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维修 工学结合一体化 改革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中技)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是以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工作任务为基础开发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地位十分重要。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和教学尝试,根据中职教育的发展和需求,认为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维修课程应在教学理念、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做出相应的改革。

一、教学理念改革

教学改革,首先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改变以往课程以教师为中心而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的状况。我们要以“学习化社会”的教育理念来转变教学角色,由重视人的“受教育权”向重视人的“学习权”转变,以确定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学习过程要采取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二、课程内容体系改革

本课程是通过汽车维修机电工岗位工作任务分析,选取了汽车发动机传动带的检查与更换、发动机正时带的检查与更换、发动机配气机构的检测与修理、发动机汽缸盖与汽缸体的检测与修理、曲柄连杆机构的检测与修理、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测与修理、发动机的检测与维修、汽车发动机总成的更换、汽车发动机动力不足的机械故障诊断9个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作为课程的学习情境。以完成各工作任务为目标,结合汽车维修机电工(四级)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标准,按学生认知规律,采用递进或并列相结合的结构来呈现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一体化学习站灵活采用案例导入、大脑风暴进行小组讨论、引导法学习知识、关键技术进行示范演示、分组实施维修作业、小组成果展示等多种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同时,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信息收集与处理、分工与合作、自我学习与创新等职业核心能力渗透到教学全过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笔者建议将本课程汽车维修企业工作流程实施项目教学,或转化为“布置任务、任务准备、任务实施、任务检验、任务评价”的“五阶段教学法”。在此基础上灵活采用大脑风暴法、引导法、项目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大部分学习任务的“学习准备”阶段采用正面课堂教学,部分采用独立学习;多数“计划实施”阶段采用小组学习,明确小组负责人。小组负责人的职责类似于汽车机电维修组组长的职责,负责组内纪律、工作分工、工具设备和学习资料的管理工作等。

本课程建议以小组学习为主,实施项目教学,并建议授课相对集中。本课程的各阶段学习组织主要如下。

布置任务阶段:接受前台维修接待派来的任务,通过小组讨论理解任务。

任务准备阶段:收集相关信息,制订任务计划;通过小组讨论,论证计划的可行性,并做出决策。

任务实施阶段: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和工作规范实施维修作业。

任务检验阶段:待维修结束后,将车辆送给车间维修质量检验员检验。

任务评价阶段:车间质量检验员将检验信息反馈给前台维修接待和维修小组,并对维修小组的维修质量(返修率、作业规范、工位5S作业等)等实施综合考核或评价。

四、教学评价方式改革

1.评价方式

本课程建议采用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权重为7∶3。

2.评价要求

(1)评价主体:各考核任务均采用小组自我评价、组间互评、教师评价三方综合评价。小组长根据各成员在实施任务过程中担当的角色、责任、完成质量等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根据企业工作实际与职业标准的要求,评价内容主要从任务完成质量、小组实施过程中计划合理性、实施组织、安全防护、5S作业规范等方面考虑。

(3)评价方式:过程和终结评价方式。

(4)评价内容:考核任务及其所占的考核权重。

①发动机传动带的检查与更换(5%);②发动机正时带的检查与更换(5%);③发动机配气机构的检查与修理(5%);④发动机汽缸盖与汽缸体的检测与修理(15%);⑤曲柄连杆机构的检测与修理(15%);⑥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测与修理(10%);⑦发动机系统的检测与维修(5%);⑧汽车发动机总成的更换(5%);⑨汽车发动机动力不足的机械故障诊断(5%);⑩终结评价(应知部分)(5%)。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刘炽平,符强.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一体化项目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广东省交通运输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