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地理教学的得力助手,也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源泉。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地图,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方法,具备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地图 作用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信息传输的通道。地图能够形象、直观、综合地表达地理知识,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知识,并能启迪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发展记忆力。因此,地图是地理教学的得力工具。[1]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没有地图就学不好地理。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充分运用各种形式的地图,如挂图、地图册、插图、黑板略图等,充分发挥其强大的作用。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地图在地理教中的作用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1.通过地图教学,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增强感性认识,加深记忆。

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地图是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概括和缩影。在地理教学中,许多地理事物的定位,靠语言和文字的描述是无法完成学生头脑中的整体分布概念和定位的,而运用地图进行方向的确定就直观、明了又简单。如:在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学习中,通过地图册的世界地形图,学生可以观察到世界海陆分布和七大洲的轮廓,了解其空间位置和形态,远胜过许多枯燥乏味语言的描述和定位;我国各民族的区域分布十分分散,通过“中国民族区域分布图”可以轻易地解决问题。又如:讲授我国的铁路交通时,教师费力地用语言描述铁路线,学生却无法形成空间概念,心中乱作一团。但是教师通过展示“中国主要铁路”图,结合绘画“横六”“竖七”铁路线黑板略图的总结、介绍,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又有利于记忆痕迹的巩固;讲述地球的内部与外部圈层结构时,用不同颜色绘制地核、地幔、地壳、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可使学生很轻松地识记,而且记忆深刻。有时也可结合全球的突发事件,如: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北川发生的8级地震,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省玉树发生的7.1级地震,让学生在“中国政区”和“中国地形图”上找出四川、青海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地理区域的位置、邻省区等,加深学生对灾害发生地空间概念的记忆。

地图可以很好地把地理知识概括、总结,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把地理知识由理性转化为感性,实现有效的文图转换,易于被学生接受,并牢记。

2.通过地图画面美、质量好、容量大的特点,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增强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地理的内在动机之一。教师可以利用画面优美的地图导入新课,利用地图作为课堂练习的主要工具,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紧扣教学内容,合理使用各种地图,充分利用它们的优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教学地图层次分明,一目了然,采用的符号、线条简单粗重,色彩鲜艳夺目,富有表达力和感染力,不仅易读、易记,而且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黑板略图可当场作画,明快简略,不计小节,突出主题;课本插图与文字紧密相连,起补充说明作用,“画龙点睛”;而地图册很系统,信息量丰富,综合性强,可复习性,是帮助学生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的必备品。

地图将地理事物用图形、文字、符号、数字和颜色绘在平面上,它所包含的知识远远超越了同等篇幅的文字记载量。地理研究对象时空广阔而遥远,学生单纯依靠自己的视野和见闻是无法触及和掌握的。地图可以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有助于产生联想,使学生思维深化。比如:学生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就知道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但是去实地旅游的学生很少,教师通过“漓江风光”“象鼻山”“峰林”“地下神宫”等大量风景图的展示,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展示当地的纪录片,使学生领略桂林的美景,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探究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又如教学《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时,教师可边讲边画。教师在黑板上先画出长江的干流,学生也可边看边听边画,同步进行,然后讲到哪里就画出它的支流、沿江地带的两个端点、特大城市、上中下游的分段、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等并标注出名称。同时还结合以前所学内容复习归纳出:长江上游“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中游“河道弯曲,容易泛滥”,下游“水阔江宽,航运发达”。这样,不仅能使各种地理事物在学生头脑中打下深刻的烙印,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教师依靠平时积累的地理景观图片、画报、风景挂历、照片等,进行展示和讲解,更接近地理事物的真实形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心理。

3.通过地图教学,学生能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整体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地图容量和贮存的信息量是十分巨大的,是空间信息的理想载体。地理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组成,也就是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2]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观简单地读到直接信息。而隐形信息的挖掘则需要教师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中国地形图”用“深褐色―棕色―绿色”三种颜色明确突出了地形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学生可以轻易地了解我国的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位置和分布,这是直接信息。通过地图的阅读、分析,学生可以得出我国的地形走势是西高东低,所以河流走向是自西向东,那么东部地区水能资源就非常丰富,适合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发,这些都是间接信息。从直接信息得到间接信息的过程就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使学生对地理事物形成整体观念,认识到地理事物相互间的必然联系。

再如,学生在掌握了世界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特点、成因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在地图上查找某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引导学生分析该地获得的太阳辐射量的大小,确定该地所处的热量带;再分析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与距海远近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根据水热条件的综合状况,判断该地属于哪种气候类型。教师应经常进行诸如此类的练习,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地图教学有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地理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不能脱离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教学别强调地图的作用,强调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各地理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性。[3]秦岭―淮河是我国极其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教师可以提问:哪些地理现象可以说明?学生有很多种答案,这样学生思维的面广了,产生横向联想的机会更多,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地理教学中有一些抽象的问题,如:华盛顿在北京的东方还是西方?东方总比西方先看到日出吗?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讨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很有好处。

5.通过地图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德育教育是统一的。中国地理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资源,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人地关系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及其特点,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如在介绍水资源时,教师通过“地球水的循环和水的存在方式”图,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缺乏,形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形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又如在讲述“地质灾害”时,教师可结合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地震后,灾区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重建家园的事例进行教育,使学生既学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又真正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6.地图教学可培养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地理技能。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地理技能是最根本的教学目的,如根据经纬网来辨别地图上的方位;利用比例尺量算各地之间的水平距离、线性地物的长度;利用等高线、等深线和分层设色地形图,识别陆地和海底的地形类型、高低起伏、山脉走向、坡度陡缓;在气候图上根据等值线识别各地的气温、气压、风向、降水量的分布及其规律;在地图上分析地理事物的生态特征和区域特征,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及因果关系,等等。

通过阅读、使用、自绘地图,学生可以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培养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综合素质,培养地理技能。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由地理学科特点决定的。在地理教学中,好的地图有助于教师的口头讲授。教师正确用图,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学习地理,注意力高度集中,手、脑、眼、口并用,主动掌握地理知识,使记忆更加深刻、牢固,并通过思维表达出来,实现图文转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读图、懂图、用图、绘图的中学地理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3]孙大文.地理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蔡孟裔.新编地图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