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联想需要世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联想需要世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4年12月8日注定要载入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历史史册。这一天,联想集团宣布,以6.5亿美金(1.5亿美元内部现金和5亿美元贷款)和6亿股联想普通股票,整体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包括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电脑业务以及相关的技术和渠道。

中国IT企业海外最大一笔投资成就联想成为世界第三大PC制造商。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兴奋地说:“大家也都是非常兴奋的,兴奋之处就是在于联想终于上了一个台阶,我们国际化的理想和梦想终于有一个初步的实现。”

联想集团对外资料中称,收购将把IBM的企业级PC技术带给消费市场和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同时也赋予联想在中国和亚洲之外、全球市场范围的覆盖能力。

杨元庆说,在今后的18个月内,IBM和联想分别沿用自己的品牌;之后将整合品牌,可能会启用双方的共同品牌。

新的联想集团在5年内有权根据有关协议使用IBM的品牌,并完全获得商标及相关技术,其中包括享誉全球的“Think”家族商标,从而使联想可以利用IBM强大的全球性品牌,帮助自身建立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认知度。

柳传志一直抱有“办一个长期的、有规模的、高技术企业,领衔中国PC市场”的信念。“联想作为一个30亿美元的中国企业,属于国际上的中型企业,必须坚定地向100亿美元指标推进,成为一个国际大型企业。”柳传志说。

现在,从PC到多元化、IT服务,再回归“专注”PC,联想似乎走了一条战略迂回的路径。而命运又戏剧性地让联想和IBM再次相遇。依照现实情况分析,联想并购IBM PC业务部门是在PC业务上进一步加大了“专注”的力度。

在国内市场受到挤压的情况之下,拓展海外市场的国际化路径似乎已是柳传志、马雪征及杨元庆们一致的战略选择。为此,联想在2003年4月在全球范围内启用“Lenovo”标志,用这个品牌向欧洲和美国市场销售电脑。

现在,收购IBM PC业务为联想提供了开拓全球市场的契机。一位基金投资分析师表示,这宗收购使得联想集团的国际战略变得更为清晰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是他们真正走向世界的一个不错的平台。

“这是一个奇特的时刻,一个西方资本主义标志性的公司将和一个部分为中国政府拥有的公司联姻。”《商业周刊》评论说。的确,新联想集团CEO由IBM人员担任引起了一些观察家的担忧。

零点调查公司董事长袁岳指出:“联想必须借助IBM的原有团队来做事,但这个团队对企业经营的专有程度很高,大股东要完全掌控他们很难。联想的愿望能否被IBM的经营团队所接受,而联想能否对这个经营团队的运营模式做出鉴别尤为关键。这个问题在不少的国际并购个案别突出。”

对于新联想的控制权问题,柳传志说,“新联想作为‘一家中国人的公司’目前主要体现在对股东、利润以及董事会的控制上。”新联想董事会里有三个委员会:战略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杨元庆的主要职责就是把这三个委员会好好地控制起来,而联想本身是大股东,在董事会里还是有很大发言权的。

“并购磨合里最核心的是高层管理人员的磨合,杨元庆在与史蒂芬・沃德的合作中提出了三个词:坦诚、尊重、妥协。我觉得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一种诚恳的表现。只要是最高层能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下面的问题就好解决了。”柳传志表示。“选择国际的CEO是考虑到双方合作以后更大的市场业务是在国外。而且,收购以后的IBM资源会给我们很大的支持,从这个角度考虑,为了更好地利用IBM资源,我们决定从IBM里面来选取一个国际化的CEO。这个CEO的工作表现我们将会看他是否符合一个国际公司的要求,做得好就继续做下去,做得不合适,我们会根据一个国际公司的要求来选择CEO,可能是中国的,也可能是国外的。”

联想通过此次并购可以迅速兑现的是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而联想寄予很高期望的全球市场开拓则尚有变数。尽管IBM的全球营销系统、品牌价值和联想的成本优势可资利用,但由于并购之后全球整合可想而知的难度,产品研发亦可能后继乏力,在竞争对手的抢夺之下,联想能否完全保住IBM在中国区以外的原有市场份额,实在难说。

现在联想的起点已与草根企业大不相同。他不仅嫁接了全球著名品牌,而且拥有了一整套成熟的全球营销系统。联想未来的考验或许在于如何驾驭已有系统,在管理特别是成本管理方面与戴尔这样的成本控制高手拼个高低。

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市场,联想对IBM原有系统的整合有先天缺陷;但在那些成长性市场中,联想未必不能创造性地发挥出那些中国草根企业的市场发现能力和打拼能力。可以期待的是,联想将为中国企业界带来全球营销系统构建和全球品牌经营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在中国企业发挥成本优势的方向上走出新的大道来。

有数据显示,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去年的收入为115.6亿美元,较前年增长3.3%,税前营运亏损1.18亿美元。个人电脑业务的去留问题也一直是公司内部争论比较多的问题之一。现在蓝色巨人甩下包袱轻松上路,联想扛起双方的个人电脑重担,而联想能否有效整合成为此次购并的关键,也是新联想未来发展的困境之一。“联想现在也就是14~15个点的毛利率,最后还有五个点的净利润,这就是高效率和成本控制的原因。但是在IBM,20多个点的毛利率,最后还赚不到钱,主要是因为它的总部摊销太大。比方说IBM是一个穿皮鞋的公司,这个PC可能就是一个穿草鞋的产业,他如果解决不了效率的问题,他就赚不到钱,但联想有很好的效率,而且有非常高效的运营平台。”杨元庆言语幽默而且显得颇为自信。

中国企业联想“蛇吞象”购并IBM PC和笔记本电脑业务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的美国之后,美国各主流网站的论坛里面顿时哀声一片。而在著名咨询机构IDC看来,位居前列的两大PC厂商――戴尔和惠普将会积极寻找因客户对新联想的竞争能力心存疑虑而产生的任何机会并加以利用。

IDC认为,将公司总部选在纽约并让斯蒂芬・沃德掌舵是一个明智的决策,可以对客户产生安抚效果。但另一方面,尽管IBM的企业客户的忠诚度很高,他们也可能借此机会重新评估对其PC供应商的选择,从而为其他PC厂商(特别是戴尔和惠普)提供了良机。

“不过,我们必须要考虑究竟有多少IBM的客户认为IBM品牌的PC是其所提供的解决方案的关键部分。假设IBM同联想的整合和过渡可以按计划顺利进行,IBM就可以有机会证明,保留硬件部门并非其取得成功的必备要素。因此,联想必须非常努力,以确保在过渡期内没有大的波折,因为这种变故会非常复杂,涉及大量员工、研发和生产部门,还需要实施一个品牌整合战略。”IDC分析专家如此判断。

此时,在大洋彼岸的迈克尔・戴尔依然强大。戴尔公司董事长对于远在古老东方的这个PC传奇依然充满不屑。“联想和IBM 之间的交易可能逃不出业界其他许多合并案的命运。”他的言外之意显而易见:两家完全不同层级的公司可能最终会遭遇整合失败。

杨元庆反驳说:“今天的新联想是一个效率同样优秀的企业,但是我们在品牌方面将会继续保持着IBM的全球品牌、高价值品牌、高形象品牌的定位。”

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联想已经起航,但与世界级一流公司之间仍然有多级台阶需要跨越。联想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