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编辑修为探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以编辑修为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和挖掘新形势下出版工作中编辑修为的深层次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编辑修为的对策和方法,以期为不断提升和完善编辑个人素养提供一些借鉴。
在文化传播和传承中,编辑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新时期出版业高速发展和转型的背景下,编辑在出版中的主体作用变得更加丰富和重要,正所谓“立业先立德,做文先做人”,编辑良好的修为是能否从事好编辑工作的前提,也是编辑“做文”“做人”的基础。党的十七大强调“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而出版业在其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这为编辑的出版工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也为编辑提高自我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因此,在出版工作中,何为编辑修为,如何进一步提升编辑的个人修为,积极发挥编辑的主体能动性,使所编辑、出版的作品成为佳品、精品,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生产和传播的重要论题。
何为编辑修为?不同人对其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但从总体而言,编辑是一个关乎文化取向和价值坚守的职业,做好人,出好书,播种文明,扬善育人的职业修为担当应为共识,具体说来,可分为四个方面:
(一)政治与信仰
与其他领域相比,出版领域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具有强大的意识形态和舆论引导功能。马克思主义能否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编辑的政治素质、政治信仰、政治理论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党的思想宣传阵地的纯洁性和牢固性。编辑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加强政治修养,在选题策划、内容设计、编辑加工等各个环节都能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把好“政治关”。敏锐的政治判别能力和把握能力是必需的。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能确认哪些稿件是可以出版的,哪些稿件是不能出版的,哪些作品是有益的,哪些作品是有害的。
(二)文化与品位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的本意即以文载道、以文化人。于丹说:“‘文化’,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名词,但其实它原始的意义是文而化之,也就是说以观念化人生命,化入行为,流化人心。”编辑从事文化传播工作,亦应“‘先文再化’‘由文入化’”。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每一位编辑的神圣职责。辑除了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养,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和精神需求外,还要紧跟时代脉搏,策划出具有文化品位和强烈时代感的选题。一名合格的编辑,不仅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广博的阅读视域、敏锐的知识感受力,还应具有独到的审美品位,为文化“去粗取精”“神见添毫”,以真正的具有文化品位的立世经典作品和优秀文化成果鼓舞人、教育人、引导人。
(三)尊严与定力
不被历史关注的领域是显失尊严的领域,不被历史记录的行业是显失尊严的行业。而出版的意义在于,年复一年,积流成河,出版领域因被历史长河浸润而具有一种历史的尊严。因而可以说,出版工作是一项高尚崇高的事业,因为它关乎中国文化的发展变迁,关乎中国文脉的代代传承。所以从事这项事业的编辑也应培育内心的使命感和尊严感,无论编辑工作怎样被称为“给他人做嫁衣”,怎样在人后默默无闻,也应在内心一点点建立起尊严感并为这项事业奉献终生,以文育人,正已化众。
将一项工作干成事业,只有尊严感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无法完成的。提到尊严则不得不说定力。“定力”一词常为佛语所用,简单说就是忍耐力、意志力、抵抗诱惑的思想力。宋代关学宗师张载光耀千古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对治学抱负和恒心的最好诠释。出版工作独守一隅,润物无声,若没有抵御功利浮华的定力,则无法适应整日咬文嚼字、繁杂冗乱的工作氛围。所以编辑要注重定力的养成,要能持之以恒,节制欲望,抵御诱惑,乐于享受平淡,忙中取乐。
(四)理性与诗性
理性与诗性均是一种个人修为,编辑领域也不例外。理性思维是人们把握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动活动。编辑工作需要对自己从文稿中获得的知识内容进行判断、决策,这种判断,不能像科学家通过科学研究的实验活动证明自己的“假说”是否正确那样对文稿的知识进行判定,而只能采取一种思维的智力操作形式。编辑的理性思维应具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文稿信息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这是从事编辑工作的基本精神和基础素养,是继而提炼“诗性”的基础。有“理性”思维作支撑,“诗性”情怀才可释放。
俗话说:“诗家情怀史家书。”“诗性”是指个人的文学艺术修为,包括由此产生的个人情趣、意趣乃至语言表达的色彩、境界,它是一种超越理性的创造性的表现方式。对编辑来说,“诗性”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诗性”修为。平时若注重文学艺术知识的积累和研习,将大大有助于提升编辑的功力、能力,拓展编辑视野,将所加工的稿件处理得妥帖生动,精彩宜人,更具生动性、可读性和鉴赏性。二是“诗性”人格。通常具有“诗性”的人面目生动、言语动人、情趣广泛,而缺乏“诗性”的人,则刻板生硬、枯燥无趣、使人产生距离感。在出版工作的社会交往中,具有“诗性”的人往往能与工作伙伴、对象产生良性的互动,激发工作的趣味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故而,编辑既要具有理l生的思维,也要具有“诗性”的情怀。
在充分理解编辑修为内涵的基础上,如何加强和提升编辑修为,对编辑实务工作则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和编辑实践指导作用,从具体出版实例中,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创新
“编辑的创新意识,不仅是指技术或外部形式的,更重要的是思维观念的创新。”例如,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白岩松的《幸福了吗?》,短短几月时间便加印40万册,取得优异的市场业绩。该书连续三个月稳居全国书业权威数据排行榜榜首。当然,该书策划定位的精准和内容的精良自然功不可没,但营销策略的创新更是值得学习和借鉴。该书一经出版,新浪出品的女人私房阅读季第45季的主题便是:“《幸福了吗?》:别拿自己当人看。”由此便掀起热议话题。此外,该书在新年又推出“贺岁版”,印在半透明腰封上的寥寥数行大字,两个大红灯笼应和了新年气氛,借岁末迎新之际唤起人们对“幸福”记忆的温暖追索,这种创意营销方式,势必会在新年这个特殊时段引起广大读者的情感共鸣,扩大销售影响力。由此可见,依靠创新,在当下竞争日益激烈的图书市场上才可以别出心裁,推出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畅销书。因此,发掘“创新”的新方式、新思路则为提高编辑修为的首要途径。
(二)慎独
“慎独”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主张的特有的修为方式。“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强调行为主体内心信念的重要作用,体现出严于律己的道德精神。编辑工作也是“良心活”,工作质量有时会因编辑个人职业操守和道德的差异而显出不同。往往隐秘处才见人品,细微处方显灵魂。商务印书馆的周颖如老前辈曾在著作《为他人做嫁衣:译稿编辑生涯三十年》中回忆了她从事译稿编辑三十年的工作经历,老一辈编辑前辈那种筚路蓝缕的奉献精神和刻苦精进的道德自律便是对“慎独”精神的高度诠释。“慎独”不仅是一种编辑道德修养的方法,还是一种更高的编辑道德境界。工作中,以“慎独”作风修身,以“慎独”精神律己,乃提高编辑修为的重要途径。
(三)义利
中国自古就有“义利之辨”。2014年10月,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新时期社会主义“义利”观,为编辑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回答了持续千年的“义利之辨”。在编辑层面上可以解读为,“认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多出好作品,即以抓好出版的‘社会效益’为‘义’,而使优秀作品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利’”;“义”居“首位”,“义”“利”结合。三联书店的前辈张荷编辑在出版《王世襄集》时曾遇到图书的市场和销路问题,《王世襄集》作为三联历时四年精心打造的优质图书,当时已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为了扩大图书销售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张编辑不断努力争取,最终促成如今两个版本面世,精装版和平装版。精装版通过发行商全套包销,而平装版每种书由三联单独定价,自行销售。这样既扩充了销售渠道,也满足了各类型的阅读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义”“利”的完美融合。能够正确处理“义”“利”关系,促进“义”“利”更好地结合则是提高编辑修为的另一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