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昆钢30年行之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处于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方便快捷的交通系统,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效率,反映着时代的发展水平。30年来,我亲身经历了昆钢交通发展的巨大变化,享受着发展的成果,感触颇深。
八十年代初期,我从学校分配到昆钢龙山矿工作,矿山离昆钢有13公里。
矿山到昆明开行的职工交通车是大巴,从龙山矿到公司本部办事,开行的是解放牌货箱车改装的“大篷车”,车厢上虽然开了窗子,但是不密封,天晴时,闷热难耐;下雨时,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天冷时,车厢四处漏风,汽车如果行驶在土路上,满车厢都是灰尘。如果目的地可以步行,真不愿意乘坐这样的车。
那时,昆钢往返昆明之间的公共汽车只开行两班,早一班晚一班,乘车的人太多,能买到坐票的机会更少,站着乘车是常有的事,而且人多,相互之间不管认识不认识,愿意不愿意,都只能零距离接触,夏天挤得汗流浃背,每趟车都是严重超载的,驾驶员通常要费很大的劲才能关上车门,乘客被夹住手夹住脚的事,一点也不稀奇。
昆钢到昆明之间还可以乘火车,昆钢的火车站在江头坪,离职工生活区步行要四五十分钟,火车从昆钢到昆明火车站的行驶时间需要一个半至两个小时。尽管这样,比起70年代还是进步了很多。70年代昆钢到昆明的火车一些车厢还是货运车厢,由于人多车少,许多人爬到车厢顶上,非常危险。直到90年代,这类客运火车才退出历史舞台。
公路路况很差,昆钢到昆明走的是老滇缅公路,路窄、弯多,且仅此一条路。记得1986年前后,马街段公路被水淹过几个月,汽车常常被堵在路上几个小时动弹不得。要是赶飞机、办急事,真是急死人了。那时每周只休息一天,回一趟昆明,路上就花掉了大半天,时时感叹昆钢离省城虽只有30来公里,竟是那样遥远,行路怎么就这么难。
90年代初安石公路建成通车,从昆明到碧鸡关有了两条通道,安宁到昆明的道路有了较大的改善,昆明17路公交车每天的趟次也增加了,半小时发一趟车,人们在昆钢与昆明之间往返时间大大缩短。昆钢也为方便职工开通了跑昆明的交通车,昆钢人上昆明方便了,昆钢、昆明之间的距离仿佛缩短了,人们上昆明购物、休闲也不再受堵车之苦了。
进入本世纪,公交车更新换代,带空调的大巴车替代了老的公共汽车,乘公交不用再站着了,人人都有座位,且乘坐舒适。同时,家用小汽车也逐步进入家庭,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汽车这个高档消费品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逐步进入寻常百姓人家。十多年前,我接送孩子上幼儿园,常常骑自行车,现在的年轻父母们,开车接送孩子已到车满为患的地步。
2005年,安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从昆明到安宁的公路里程进一步缩短,通行时间也少了半小时。上昆明的道路多了,人们可以对行车线路作选择,昆钢到昆明之间的行路更加方便、快捷。
厂区内的道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扬灰路”“水泥路”全部变成了水泥硬路面,且四通八达。厂内的交通在15年的时间也经历了三轮电动车――微型小货车――微型面包车――安宁至昆钢的公共交通车的变化,职工上下班可以乘坐厂内的上下班交通车。
今年,昆钢实施社区化管理,安宁市政府为昆钢开行了五路公交车,昆钢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政府的公交福利。
交通条件的改善,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大环境,离不开昆钢的发展壮大。从70年代末期产钢30万吨到现在年产600万吨,昆钢为地方经济建设做贡献的同时,也为职工生活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三万在岗职工、三万多离退休职工得到了实惠。1989年以前,昆钢职工想方设法调出昆钢去昆明市区工作的人不在少数,90年代以来,要求调出去的人少了,希望进昆钢的人多了。昆钢的发展变化,是改革开放30年的一个缩影,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