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水生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生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全球环境日益遭到破坏,都市里的人们的内心渴望回归自然的今天,如何营造更诗意人们生存的美好生存空间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在都市地区及有条件的地区营造滨水公园或湿地公园,成了人们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的积极举措,水生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是设计好这些地方的景观的很重要的一环,本文通过搜集文献资料、实地调研和对实际案例的研究, 发现一些典型规律,并就其中隐含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浅显分析,以求抛砖引玉。

关键词:水生植物;滨水景观;湿地;设计原则;造景

一、 水生植物的文化内涵

“彼泽之陂,有蒲有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是《诗经・陈风・泽陂》中描述男女情爱的经典句子,盛夏的池塘里长着荷花和蒲草,美人寂寥的婉约情怀跃然纸上,植物成了情怀的物化的表现;“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是坡先生偶然的婉约情怀,清新脱俗。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中“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句子,怕是大家最熟悉的了。莲的物种特性在周敦颐的眼中变得不再普通,而是自己洁身自好、不甘屈服于世俗的高尚情操的生动写照。赣州人为纪念他,建立了濂溪祠,并在祠后建“濂溪书院”,书院内还凿有“爱莲池”。以莲为代表的水生植物,已经被历代喜爱他们的人赋予了某种性格。

唐、宋时期的文人画家也开始将园林营造的很有诗情画意,于是出现了写意山水园林,杭州西湖的“曲院风荷”就是以水生观赏植物为特点而闻名的。明、清时期帝王权贵、画家诗人的造园活动更盛,北方有避暑山庄、颐和园,江南有苏州园林为杰出代表,这些园林景观中少不了的水景,而水生植物元素,不仅是点缀水景的装饰,借助古典诗词文学,他们成了产生意境美,反映儒家、道家等哲学观念的载体,化景物为人生哲理,为情操思想,让人获得了极大的精神满足感。

二、水生植物的常见类型和应用

(一)浮叶植物

平静的水面上的睡莲、荇菜、芡实、水鳖等植物无疑是很好的点缀。他们一般只有叶子漂浮在水面上,茎一般在水面一下,根生在水底的泥中,100厘米左右的岸边和浅水都可以很好的生长。

(二)漂浮植物

漂浮植物如浮萍、凤眼莲、大i等无论浅水和深水都有很强的适应性,但往往由于生长迅速,在大片水域中栽植时要很谨慎,不要让过多的漂浮植物覆盖太多的水域,减少水面特有的倒影面积。

除此之外,还有荷花、菖蒲、千屈菜等挺水植物和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藻等沉水植物在湿地景观和滨水景观中与其他植物交错配置的应用也很常见。

三、园林景观设计与水生植物造景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自然景观元素是多种多样的,水域的面积、深浅也千差万别,所以在水生植物的栽植时,应从大的方面优先考虑,重视水生植物景观宏观的视觉效果的同时,也要科学地兼顾生态学的设计要求,不能意味宏大,或者一味追求曲折丰富的效果。

(二)适应性原则

我国领土辽阔,南北地域的地理特征差别很大,营造水景时,最好先深入地了解适合该地区水生植物的种类,尽最大努力维护好原有的自然生态群落,不能为了追求某种特殊的风光,而生硬的建造人工渠等,劳民伤财,破坏原生自然群落之举不可取。

(三)互补性原则

水域按照深浅,可分为深水、中水、浅水。湖塘岸边耐湿乔灌木,水域中面积不等的挺水植物,以及水中的沉水植物等可以根据景观设计的需要和生态学的需要为着眼点,优势互补,营造最佳生态景观效应。列植、群植、片植、带植、孤植等多种形式的配置可以充分发挥植物的互补特性。

(四)多样性原则

自然环境的差别促成了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也实现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多样性包含水平和垂直空间环境差别。这种多样性,往往通过具有不同生物学特征的植物配置来实现。

四、滨水公园或湿地水生植物实例研究

案例一:南宁市青秀山玫瑰湾水生植物研究

青秀山玫瑰湾的景观设计具有典型岭南地域特色,整个水系被分为八个各具特色主体景观,在营造主体特色时,水生植物发挥了很重要的氛围营造手法。

其中芦苇荡,利用芦苇发达的根部,通过分解、吸附、过滤等方式消除水中的有害物质,维持了景区内的生态平衡。纯自然式的驳岸景观,造价低廉,维护简便,起伏有致的地形,似乎不经意间,在玫瑰湾水系的北侧的辽阔水面上,就给你营造了一个很有野趣的空间。

用有聚有散,错落有致的置石手法,围合而成的观鱼池则十分注意亲水性的设计前提,曲折变化的池岸主要以黄菖蒲的列植为主,疏密得当,放养其中的红色锦鲤,优美游弋的身姿,深的有人的喜爱。而浮叶类植物没有种植,以免影响人们赏鱼的视线。周边常绿植物为背景,驳岸上的茶花、含笑等,增添了景观的韵律美。

案例二:南京滨江区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研究

南京滨江区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总体上的指导理论是植被演替和生态恢复。对慢慢回复植被的区域进行改善和改造,对遭到破坏的区域进行生态系统的重建。结合旅游、娱乐和休闲的需要,进行生态旅游开发,营造自然草地,在湿地不遭受破坏的前提下,为游客营造近距离接触湿地野生生物的场所,让更多的人了解湿地景观的幽静秀野之美。

植被和景观被精心分区设计,为游客营造了各具特色的主体景区。由于场地内的沼泽、滩涂、河流、淡水池塘及蓄水区为主要类型,塑造不同景观的时候,要特别考虑植物由长江向内陆延伸的适应性变化。例如在沼泽及临近江岸区的设计中,通过应用复生的湿生和水生植物分层设计,达到绿地于水体的自然衔接,满足保护原有生态结构,保持生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目的。

五、重庆市恋湖公园滨水地区水生植物设计说明

恋湖公园平面图

设计理念: 生态、休闲的城市乡村纽带

设计说明:1.恋湖公园的水系由西北向东南延伸。西北方向,即从次入口处进入后,我们就很容易看到纵横两处有着自然曲线设计的蝴蝶翅膀一样的水池,分列在次入口的两侧,和住入口处的以休闲广场和休息广场以铺装为主的设计,想成西动东静的整体格局。2.曲折的内部池塘设计和恋湖大的曲线风格一致,意在将自然的生态和植物状态引入广场内部,带给人们更多的亲近自然的体会。3.被彩色地被层围绕着的北部纵向小池塘的水生植物主要为睡莲和王莲,岸边辅以菖蒲,莲花盛开时节,荷叶的翠绿映衬莲花的粉红色彩,总体上形成彩色―单色―彩色的美学色彩组织原则。丰而不乱。4.次入口景观大道南部的水景周围布置有环湖的散步栈道,面积大于北侧的水景。水景中央设计了东西两个带喷水功能的假山,高度上的起伏,带来更多的趣味性,水中不再种植荷花,在浅水区,我们用群植了千屈菜、芦苇香蒲和美人蕉,高低不同,色彩丰富的同时还可以净化水质。5.采用的水生植物都是很适宜在本地生长繁衍,且易于管理的品种,形态、花色和叶色的和谐搭配,层次分明,构图优美。

六、结语

无论是对滨水公园还是湿地公园的设计,水生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可以是多种多样、采用多种手段的,但总的设计原则如整体性、适应性、互补性等读是为了一个大的目的,从“事发自然”中保护自然,融合各种艺术构图,研究各种水生植物的习性,顺应生态的发展规律,以满足功能上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梁树柏.湿地文献学引论[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陈吉泉.河岸植被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和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应用生态学报,1996(04).

[3]黄发祥.中国城市湿地地域特色景观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

[4]李红艳.杭州西湖湖西景区景观设计研究[J].中国园林,2004(10).

作者简介:王翠霞(1975.8―),女,汉族,河南卫辉人,商丘工学院教育与现代艺术学院专职教师,研究方向:环境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