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之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之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以新课程要求,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结合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进行了相关尝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深度学习;探究学习;创新素质;终身发展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12-0015-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实践证明,只有教师创新才能带动学生创新。只有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学生。下面就是自己在新教材实施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些具体做法。

1改革教学内容,关注教学资源的人文性、深刻性

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善于学习才善于发现。在课堂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去猜想。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应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如上甲烷这一节课。我先要求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甲烷的起源、用途、优点,以及甲烷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等内容。上课时我发现当讲到甲烷的化学性质时,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他们马上由古代联想到现代,提出了甲烷燃料电池,可燃冰等素材。同时,对于甲烷的存在,学生说法多种多样,并且能联系瓦斯爆炸,西气东输这样的社会热点。讲到关于甲烷的空间结构,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上是有困难的。我告诉他们,历史上科学家认识甲烷的空间结构也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科学上的探索常常是很艰难的,因此,我参照“选修”五教材上的科学史话,让学生感受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中间还设计了学生探究活动,这种探究感受是愉快的。当学生了解了正四面体之后,再感受二氯甲烷的结构,对甲烷分子的结构就会恍然大悟。

我觉得对于学生来说,自己主动认识化学科学的发现史及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从而获得经验上的启迪,这种感受对培养创新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2改革实验教学,关注实验的发散性、探究性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了对探索性实验活动的尝试。如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人教版必修l第四章第四节内容,教材中简单做了文字描述,没有安排演示实验。我在讲课中提出问题,当铜与浓硝酸反应时,放出的二氧化氮气体有污染空气的可能,如何合理设计这个实验且能综合利用二氧化氮尾气。基于此。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讨论针对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可以设计哪些方案?

学生按照兴趣小组的编排分组查阅资料,共同讨论研究,提出了许多方案。如:

方案一:利用微型玻璃针筒完成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并将尾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方案二:将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和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结合,完成二氧化氮的喷泉实验。

方案三:使用保护气做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同时通过控制活动开关观察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之间的相互转化。等等。

在学生自评、兴趣小组间互评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实验的可行性、科学性、安全性等因素,学生普遍认为,第二种实验方案比较好。主要优点是:它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喷泉实验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装置简单,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无污染,适于作为“家庭小实验”。同时,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班级成员的凝聚力得到加强,合作意识有所增强。

又如“原电池”的教学。通常还是围绕着形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展开。学生在实验室做原电池实验的时候发现,铜锌可以组成原电池,事实上,如果换成两个锌片也能做成原电池,而且随着两个锌片插入溶液深度的不同,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偏转,再用一个铁钉和一个铁片,也能形成电流,有学生提出,只有两个金属性质、外形、接触面积这些内在性质和外在条件都相同时。才不会形成电流。而且电流强度是受到很多方面影响的。这些讨论。我觉得都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做好一些铺垫,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创新精神。

3改革习题教学。关注解题的科学性、批判性

在讲解化学平衡习题时。有关资料上出现了一道将1989年上海高考选择题改编的习题并在习题后附了解答。

从表面上看,这道题的解答似乎挺合理的。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不要看答案。用所学知识解决这道题,学生讨论后发现这道题解答有问题,因为通过运用平衡常数计算,发现这道题正确答案应为0.9mol,题目选择答案中没有正确答案。这说明了一方面教师选题要有合理性、科学性。应尽可能编拟原创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生敢于否定旧结论。不折不挠,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很多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认为沉淀转化时,一定是溶度积大的物质转化为溶度积小的物质。实际上若控制相关离子浓度的比例,也能实现溶度积小的物质转化为溶度积大的物质。通过分析,培养了学生重视概念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活动。

所以,在新课程教学中碰到习题课,我通常采用集体讨论法,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且暂不考虑答案是否正确;当全部答案与思路提出后,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比较。这时往往有学生能激发出灵感,提出新的解法与思路,也有的学生借鉴别人的观点与自己想法组合,使问题得到了创造性解决。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编拟习题,多角度关注问题。实践证明,这种习题解决方式既攻克了教学中综合性较高的难题,又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4改革教学途径。关注第二课堂的多形式、多途径

仅靠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不够的,我们还开拓了其他教学形式。通过特色课程研究型学习,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各种研究性小课题。如组织学生设计方案测定各种不同类型酒中乙醇的含量。并讨论假酒对人体与社会的危害,学生在该活动中提出了不少有创造性的方案和建议。另外。还组织竞赛班学生参加大学实验室的“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总之,多样化的活动课程、研究性课程、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突破传统思维的模式,从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创新素质。

近几年来,我们请高校专家来校进行讲学,讲化学的最新成果、化学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化学与生活、化学教育与人才培养以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发展概况等。通过化学讲座拓宽了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因而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

另外,我们还组织学有潜力的学生参加化学兴趣小组。兴趣小组的主要活动方式是在自学基础上的集体讨论,通过讨论,相互启发,得到新的思路,引出新的设想。特别是对那些学生各抒己见的争论,对于激发参与者的灵感和培养他们思维的批判性和创新性大有裨益。

5改革课堂教学,关注思维品质的创新性

如讲解电解饱和食盐水问题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分组研究解决这个问题。上课时,学生从氯碱生产的隔膜法优缺点开始,依次讨论了水银法、离子交换膜法、氧(或空气)阴极法等等,并根据氯碱工业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初步设想,同时考虑,假如要扩大氯碱厂的规模,应设计出怎样的合理方案。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思维的主体。

在创新性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在于从理论、研究程序、方法上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面对学生涉猎的丰富多彩的课题,教师一定会感到来自学生的压力,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所以,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权威。应当与学生一起参与研究,一起创造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充实自身,使自己具备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提高研究课程、驾驭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切实承担起指导新课程实践活动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