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抑郁症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五大疾病,而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产后抑郁是指产后6w内发生的以情绪不稳定、悲伤、罪恶感、易激动、睡眠障碍和应付婴儿不适当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神经症性抑郁症[1]。世界各国产后抑郁发生率的报道不一,我国由于对产后抑郁的测评标准、测评时间、研究方法以及样本量的不同,对产后抑郁发生率也有不同的报道。但从总体上看,产后抑郁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国内报道为3.9%~18.5%。产后抑郁症患者大多具有沮丧、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会严重影响到产妇产后身体的康复, 同时也影响到婴儿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为了提高产妇和婴儿的健康水平,进一步减少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 以确保产妇产后身体的快速恢复。

1产后抑郁的原因分析

1.1 生理因素

1.1.1激素因素 产后抑郁症多数发生在产后第4d~第4w, 3个月以内发病的占90%以上[3]。这是因为分娩前后产妇体内激素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妊娠后期体内雌激素、黄体酮显著增高,皮质类固醇、甲状腺素也有不同程度增加,孕妇常常表现出愉悦、兴奋情绪。分娩后这些激素突然迅速减退,体内黄体酮和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儿茶酚胺减少,使得神经递质受到影响,引发抑郁情绪。

1.1.2分娩疼痛 几乎所有产妇在生产过程中都需要承受教大的身体疼痛和心理煎熬, 自然分娩的产妇会有侧切或撕裂, 而剖腹产的产妇则需要面对手术伤口疼痛等问题, 且产后大多伴有子宫收缩痛, 这些疼痛不仅会造成产妇睡眠不佳, 更会影响产妇情绪[4]。

1.1.3年龄因素 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35岁的产妇均为产后抑郁发生的高危人群。对于年龄较小的产妇,自己还是处于"孩子状态",心理状态不成熟,无力肩负起照顾下一代的责任,造成内心压力较大;而年龄在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由于机体条件相对较差,妊娠并发症较多,产后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也偏高[5]。

1.1.4体重因素 研究指出,对于体重指数较高的产妇,其出现产后抑郁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指数的产妇或低于体重指数标准的产妇[6]。若产妇增重在15kg以上,其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亦明显上升。

1.2 心理因素 性格内向的产妇更易引发产后抑郁,目前已有临床报道指出,本身性格较为内向、敏感的产妇在产后遇到不良刺激极易引发产后抑郁症[7]。

1.3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影响产后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外在因素,其中家庭因素、经济条件、社会支持等均能影响产妇心情,从而缓解或加剧产后抑郁的发生。产后抑郁的发生与夫妻关系、经济收入、性格因素、分娩知识、医护人员因素、儿童健康状况等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低社会地位、多子女母亲、低学历、低收入等因素均增加产妇产后抑郁的易感性。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新生儿的到来大大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如果同时再发生一些负性生活事件,如分娩不顺利、新生儿疾病、母乳不足等因素,则会明显增加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8]。

1.4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产后抑郁的潜在因素,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无遗传史的产妇。

2护理干预

2.1做好产前宣教 随着保健意识的加强, 产妇在分娩前, 对妊娠分娩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真正妊娠分娩时, 仍缺乏专业知识。因此, 护理人员要对产妇讲解分娩期间注意事项,减轻产妇恐惧感。同时使产妇对护理人员有足够的信任,积极配合[9]。在每次孕检时鼓励孕妇参加孕妇学校的系统培训,通过培训掌握孕期健康保健知识,使孕产妇对妊娠和分娩过程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能有计划的准备妊娠和分娩的过程,避免妊娠合并症的发生,以良好的心态应对整个孕期的身体和心理变化。国内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妊娠前进行有计划的准备能有效降低妊娠对孕妇的应激程度,提高孕妇的应对能力,从而能有效地防止妊娠期的应激及应激源对情绪的负面影响,进而有效地防止产前及产后抑郁、焦虑的发生[10]。

2.2对产妇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产妇病史包括抑郁症、精神病的个人史和家族史,有无重大精神创伤史,本次妊娠过程的心理状态及分娩过程是否顺利、有无流产、难产、滞产。婴儿的性别及婴儿的健康状况,婚姻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因素。评估产妇妊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是否有孤独、焦虑、恐惧。观察产妇的日常生活和自我照顾的能力,了解产妇的婚姻关系和家庭其他成员的关系[11]。掌握这些评估资料以后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于产后抑郁症的高危人群及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心理疏导,部分抑郁情况严重的产妇,需要为其进行一定的药物治疗[12]。

2.3产时分娩指导 分娩过程中阵痛是每一个产妇所惧怕的,如果在分娩过程中有家属陪伴可以缓解产妇的无助感,同时临产时由经验丰富的助产士陪伴,为产妇创造良好的分娩环境,如播放音乐,和产妇进行温柔亲切的交流,分散产妇的注意力,适当抚摸产妇,为其实施无痛分娩技术,尽可能的减少产妇的疼痛感与不适情绪。杨帆等报道[13],由有经验的助产士和家属专程陪伴,在分娩过程中给予精神鼓励、心理安慰、生活支持和产程监护,能够使产妇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支持,缓解其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促进产程进展,从而提高自然分娩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2.4产后护理 产妇分娩后生理上体力消耗较大,心理上也经历了很多挑战,因此产后需要舒适、安静的环境进行休养,护理人员与家属应配合控制探访人数,避免环境嘈杂,为产妇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并留有产妇丈夫或亲属一人进行陪伴,使产妇即有一定的心理安慰又可以安心静养。做好产后宣教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讲解新生儿期的生理特点和育儿知识,讲解及产褥期恢复的相关知识并指导产妇母乳喂养的方法、技巧。逐步引导产妇进行角色转变,及时疏导产妇的不良情绪,鼓励产妇产褥期后多参加社会活动。

2.5出院指导和出院随访 在产妇出院之际, 还需要对产妇进行科学的出院指导, 主要就是由于一些产妇在出院后, 在照顾新生儿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压力, 加之生活上的压力, 很容易患上产后抑郁症, 而护理人员通过对产妇进行科学的出院指导, 详细告知产妇如何照顾新生儿以及在生活中如何缓解自身的精神压力等, 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减少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最大程度的确保产妇产后身体的良好恢复, 确保新生儿能够得到全面的照顾[14]。目前有报道指出联合访视比较单纯的护理访视效果更佳。产后联合护理访视成员除产科护理人员外, 还包括新生儿科医生;产科护士访视时动作轻柔, 对产妇进行熟练身体检查, 并给予一定鼓励支持, 使产妇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而新生儿科医生则对新生儿进行全面体格检查, 及时发现存在健康缺陷并及时处理, 从而降低产妇对于新生儿健康状况担忧;同时积极了解产妇有无不良心理状态存在, 对于经心理干预后效果不佳者可给予抗抑郁药物对症治疗[15]。

2.6家庭和社会支持 家庭成员的关心与产妇精神状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丈夫的关心、体贴、照顾与支持能很好的减轻妻子的痛苦和负性情绪。不少研究人员都表示,超过六成的妻子认为丈夫是其全部的情感支持,可是很多的丈夫在妻子生育后没能良好的为妻子做好产后护理,对妻子的体贴与关心程度不足,缺少丈夫的关爱,妻子会觉得被忽视了,从而出现情绪低落的问题[16]。所以丈夫应多关心关注产妇,及时沟通倾听其想法并予鼓励,最大限度消除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帮助产妇照料婴儿,给予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呵护。其他家庭成员也应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让产妇愉快的度过产褥期,避免产后抑郁的发生。

3结论

产后抑郁症严重影响了产妇的身心健康、婴儿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临床上必须加以重视。对产妇分析评估,及时发现产妇的不良情绪,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在围产期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从而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沈鱼邮.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87.

[2]田丽娟,李春晓,满冬梅.联想分娩、Lanlaze呼吸与Kegel运动三联训练对围产期孕妇抑郁及性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4,23(4):344-347.

[3]乐杰.妇产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56.

[4]王文娟,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2):246.

[5]孙 芳,吕云霞. 护理干预在产妇产后心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5,13(9):225.

[6]罗丹.产妇产后抑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15,1:385.

[7]李志平,刘洁杏.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7):224.

[8]罗庆梅,产后抑郁症的原因调查分析及干预措施[J].医学信息,2015,28(14):108.

[9]张淑娟,产妇产后抑郁的原因及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 10(13):227

[10]张红梅,吴爱勤,沈宗姬.妊娠计划性对孕妇分娩前后心理状态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7(2):110.

[11]孙 芳,吕云霞,护理干预在产妇产后心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5,13(9):225.

[12]卿琦,80 例产后抑郁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现代养生B,2014,(10):267.

[13]杨帆,罗晓菊,江帆等.导乐陪伴对孕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与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92.

[14]杨冬凤,针对性护理方法对减少产妇产后抑郁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5):207.

[15]王芳,产后联合访视用于产后抑郁症预防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8):256.

[16]吴靓.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全程护理干预效果及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5):982-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