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唐崖土司城遗址保护与利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唐崖土司城遗址保护与利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通过对唐崖土司遗址现状描述,针对其考古发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结合唐崖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和唐崖土司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其遗址存在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以及利用价值进行阐述,提出其保护利用的方向和对策研究。

关键词:唐崖;土司遗址;保护利用;研究

考古遗址公园是当前我国城市建成区和城乡接合处最具现实意义的一种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途径,也是新时期大力创新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重要体现。

一、唐崖土司城遗址沿革

唐崖土司城遗址位于咸丰县尖山乡唐崖河畔,始建于元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明天启初年(公元1621年)进行扩建,辟3街18巷36院,内有帅府、官言堂、书院、存钱库、左右营房、跑马场,花园和万兽园等,共占地1500余亩。在土司城内外还修建有大寺堂、桓候庙、玄武庙等寺院。 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废唐崖司。

二、唐崖土司城遗址概述

(一)防御体系遗存

唐崖土司城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具有天然沟壑屏障结合人工建造的城垣而形成的两道防御体系。自然防御体系为其依托的山形水势和沟壑,人工防御体系为城墙。

1.城墙

其建筑形式采用“金包银”结构,即石包土,中间为夯土,两侧包砌块石。残存城垣大多高有1米以上。

2.城门

唐崖土司城内主干道和干道的走向情况判断,共设有五座城门。目前,仅东城墙北门发现城门基础和门道遗存。

(二)路网体系和交通遗存

唐崖土司城历史路网体系共分为“三街十八巷”,根据目前文物考古调查与发掘已基本厘清,由城内的主干道、三横三纵的次干道、数十条巷道构成,基本保持历史上的布局。

1.主干道

主干道保存最为完整,呈南北向贯通全城,采用青砂岩原生面干摆铺设,路心横向铺设条石、两侧铺纵向铺设路肩石并建纵向排水系统,其建筑艺术较高。

(1)上街

上街北端始于“荆南雄镇”牌坊,南端止于南门,平面呈曲尺形,全长近150米。

(2)中街

中街南端始于衙署前,踏步尽头与第二下河道相接与上街呈“之”字形布局,北端在采石场附近与下街相接,整体呈南北走向。

(3)下街

下街位于中街北部,始于采石场,全长约400米。大致呈南北向,南端与中街相衔接,北端至北城门。现存路面宽约1.4米,局部采用不规则块石铺砌而成。

2.次干道

按城东部“三纵三横”布局,分为东西向的第一、第二、第三下河道,及南北向的第一、第二、第三横道。次干道窄于主干道,宽约1~1.7米,砌筑方法较主干道简单,均采用不规则块石板铺砌。

(1)第一下河道

第一下河道是三条下河道中体量最大、长度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道路,路面采用平面不规则石板铺砌,沿途踏步采用条石铺筑。

(2)第三横道

第三横道位于唐崖土司城东部,是城内第二条南北向主要道路。北端起于第一下河道,南端止于第三下河道,中部与第二下河道相交,是连接三条下河道和城东部院落的主要通道。

3.巷道

位于主次干道之间,城内巷道共有11段,局部铺设石板,较次干道狭窄,基本保持了东西向或南北向,成为分割院落、连接主次干道的基本通道。

4.桥梁

唐崖土司城共发现土司时期的桥梁三座,即桥上桥、贾家沟桥、九道拐桥,桥上桥和贾家沟桥保存较好,九道拐桥仅存两端桥基。

5.码头遗址

码头为唐崖土司城最主要的外部交通设施,位于唐崖河西岸。因唐崖河水位上涨,码头长期淹没在水下。

(三)建筑遗存

1.衙署遗址

(1)唐崖土司衙署

唐崖土司衙署位于唐崖土司城核心区的中部偏西,坐西朝东,中轴对称,为前朝后寝式布局。

(2)“荆南雄镇”牌坊位于上街、中街和第二下河道交会处和衙署建筑群中轴线的起点,是唐崖土司城址现存唯一保持完整的地面建筑,也是唐崖土司城的标志建筑,同时还是现存土司遗址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礼制性建筑。

2.寺观遗址

(1)张王庙遗址

位于唐崖土司城外东北部,又称张飞庙、桓侯庙,其建筑形式体现了土家族与汉族一样崇武、敬祖的观念,是城池格局中坛庙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大寺堂遗址

大寺堂位于唐崖土司城内西北,衙署左侧,是唐崖土司的家庙。

(3)玉皇庙遗址

位于遗址西端,玄武山之西,远离城址,在两山脉交界处突出的高地上。

3.苑囿遗址

唐崖土司城内共有御花园和万兽园两处苑囿。

4.刑罚遗址

唐岸土司城共设灭灯堡和杀人台两处处罚“犯人”的刑场。

5.军事遗址

唐岸土司城内共发现兵营和检阅台遗址两处军事遗存。

(四)墓葬

唐崖土司城内共有土司墓地两处:一处位于城内西北官坟山,存有覃值什用墓、覃鼎墓、覃鼎夫人田氏墓、覃光烈墓和数座无名墓;另一处位于衙署右侧的御花同内,现存覃梓椿夫妇墓和数座无名墓,土司后裔称覃宗禹墓亦在此处。

三、唐崖土司城遗址保护与利用战略

(一)保护与利用发展战略

1.保护发展战略:把唐崖土司城遗址规划建设在全面展示唐崖河流域人类发展史上的土司(土官)文化、古军事文化、古建筑文化、村落(聚落)文化、土家文化、航运文化和生态文化,并具有“原真性、可读性、可研性、宣教性、可持续性”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产业发展战略:根据已划定的遗址遗产区和缓冲区,规划遗产区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主要展示区,集考古演示、历史课堂、遗址展示、文物保护、文化产业为核心产业发展战略,带动遗址周边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业共同发展,适当时候以唐崖土司城遗址之东北建设与土司文化建筑为代表的电影、电视拍摄基地。

3.社会环境发展战略: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严格控制唐崖土司城遗址周边的建筑规模和容积率,切实加大对大气、水土、动植物及历史遗址遗迹的保护,确保唐崖土司城遗址公园总体环境的原真性。

4.协调发展战略:唐崖土司城遗址57.75万平方米,面积1500亩。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与咸丰县总体发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其规划建设上要与其相协调。

四、保护与利用对策

(一)实施战略的保护对策

唐崖土司城遗址公园的建设要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工作方针,要根据《唐崖土司城遗址保护规划》,按照遗产区、一类缓冲区和二三类缓冲区四个层次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际古迹遗址管理准则》和《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准则》等相关规定进行保护。

(二)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唐崖土司城遗址公园生态环境建设要遵循可持发展战略思想,要切实保护文物遗址资源和做好遗址的合理利用,科学地改善生态环境,使其遗址区域达到良性循环,创建与世界文化遗产相适应的“考古遗址公园”旅游区。包括对大气环境、地形地貌、自然植被、河流水系整治、监测与合理利用等,确保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公园形象景观建设对策

1.露天保护展示

根据对城墙的发掘成果,对其坍塌、缺失的文物本体进行维修与加固,尽量能真实、完整的保持其原状向后人进行露天保护展示。

2.博物馆展示

在缓冲区建设一个集出土文物、文字图片说明和聚落建筑、人文、生活等数字复原并具有开展历史宣讲、研究和互动功能的“唐崖土司历史文化博物馆”。

结语

唐崖土司城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利用价值,是唐崖河流域不可多得的一处土司城遗址。通过对其进行科学规划和建设,将成为唐崖河流域一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