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阐述了“卓越计划”产生的背景及内容,结合人才培养原则、课程培养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三个方面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为提升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和高校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051-02

一、引言

我国现行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弊端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重课堂理论、轻课外实践,从而导致高校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1]。我国正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就推动高等教育工程类教学改革,建立高等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提高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2]。该计划旨在造就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素质、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战略服务,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各类人才,从而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二、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中国的整体竞争力和经济总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在2014年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世界竞争力分析报告中,我国的国民素质、科学技术和国际竞争力位列前茅。但实际上,我国卓越工程师技术人员虽然总量大,但工程师人均创造价值低于发达国家,在质量和结构上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3]。目前,在国外发达国家中,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两大类:《华盛顿协议》成员国模式和欧洲大陆模式,其中,《华盛顿协议》成员国模式以美国为代表,欧洲大陆模式以德法为代表。美国模式的培养目标主要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实践创新性;欧洲模式的培养目标主要注重培养工程师的实践能力。美国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具有自身的特点,采用“核心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形式,课程设置上体现出跨领域、宽口径、重实践的特点;欧洲模式课程设置体现了以企业需求为主要特点,以若干的模块组成教学系统。从实践教学方面来看,美国模式和欧洲模式具有相同之处,他们的学生都较早地开始工程综合训练。

自动化学科作为一个重要的科学技术领域,早已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行业当中,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分析和综合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其优势在于专业知识面较宽,能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4]。但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毕业生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市场意识比较薄弱、语言勾通能力欠缺等。因而,针对自动化专业具有实践性、时代性、系统性、综合性等特点,结合我国自动化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实际要求,改变传统培养模式并创新适应时展的新的培养模式,对我国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三、人才培养原则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多学科交叉合作成为工程教学的常态。一个优秀的自动化工程师仅仅掌握自动化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改革,是“卓越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培养优秀的自动化卓越工程师至关重要。

1.培养能力要求。自动化专业旨在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广、实践动手能力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应用型人才。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以及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2)熟练掌握自动化专业知识,主要包括自动控制技术、单片机、通信原理、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等知识。(3)毕I生应具有较好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管理等能力。(4)能及时了解和把握本专业技术前沿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5)具有良好的国际化视野和外语应用能力,有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6)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与管理能力。

2.培养模式原则。知识是载体,素质是灵魂,能力是核心。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总原则要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的特点。素质和能力应当通过知识的传授和实践环节的训练来培养。因此,根据卓越工程师的能力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总体原则,我们可以得到自动化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卓越”为目标,通过“多样化、开放式和递进式”的“以人为本”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卓越工程师。

3.培养方案构架。在教育部应用型工程师培养通用标准的基础上,自动化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方案是按照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秉承淮海工学院“严谨、求实、团结、献身”的校风以及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定位制订的。淮海工学院自动化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构架如下图所示。

四、课程培养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施人才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目前,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授课学时过多、选修课太多、课程与课程之间内容衔接较差、多门课程的内容存在着重复、创新性实验较少、毕业设计内容偏离工程实际应用等。主要思路包括以下两点。

1.根据我国教育部“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本校专业特色,确定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并修订专业课程体系。

2.在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鼓励学生个性发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以我校《自动化装置》课程为例,该门课程由PLC、集散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系统三个专业技术子模块构成,是将原来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按照新的教学理念重新整合而成的教学课程。将原来的教学内容分解到模块和实验当中,大大促进了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结合。不同模块配备相应的实验设备和师资,教学任务选择既有较高理论素养,又有过硬实践操作水平的教师来担当。模块内部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保证了教学过程的有序性。

五、践教学体系

根据“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和通用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的要求,来进行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总体框架的整体设计。从实践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来说,应考虑的主要内容有下面几点[6]。

1.坚持理论教学、综合实验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校内工程实训项目和校外企业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将自动化专业培养总目标进行分解,建立各年级、各学期的专业培养子目标。围绕子目标,整合课程内容,建设以工程项目为主线的高质量的实训项目。

3.注重成本效益,确保实践教学环节可操作性。

4.从新生开始就要坚持工程实践教育的原则,通过“学中做”和“做中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5.加强校企联盟合作,提高学生进入企业参加生产实践的能力,通过生产实践和毕业设计,完成自动化专业企业阶段的训练。

根据上述要求和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及各方面的要求,按照实践教学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实践操作能力由低到高的思路,将自动化专业毕业生按总体培养目标划分为4个层次,每个层次安排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实验、工程项目相结合,循序渐进,互相结合,构建“四层次三结合”实践教学体系。

六、结论

总之,建立完善的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专业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的热情,也可以促进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育工作,有待高校教育者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6):19-21.

[2]韩璞,林永君,刘延泉,等.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10):262-264.

[3]罗晓燕,刘宏伟,任福正,等.校企合作培养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2,12(5):5-7.

[4]金翠云,汪晓男,李大字,李宏光.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1,135(1):17-20.

Research on Excellent Engineer Talents Training Pattern in Automation

HONG Lu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Lianyungang,Jiangsu 222005,China)

Abstract:The background and contents of the "excellent plan"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Combining the cultivation principle,curriculum training system an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the training mode of automatic professional talents is discussed in the paper. The research can enhance the level of the cultivation of automation professional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xcellent plan for the university automation specialty.

Key words:excellent engineer;automation;talent training patt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