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及水稻种植效益提升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及水稻种植效益提升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指出了水稻种植为我国带来了丰富的粮食,所以,在国家的发展中,要重视水稻的作用,提高水稻的产量。然而,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水稻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产量一直得不到提高,甚至逐渐下降。这个时候,就需要对水稻的种植技术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探讨了水稻种植和水稻种植技术,并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病虫害;控肥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210-02

1 引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足以说明饮食对老百姓的重要性,国家先在粮食上保证充足才能够开展其他的经济活动。水稻种植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北、华中、西南地区都是我国水稻种植的主要生产区。但是,就我国目前水稻的生产情况来说,虽然引用了很多机械化设备以及无机水稻种植技术,但是因为很多水稻种植区都使用大量农药、化肥的投入方式,这不仅对农作物带来影响,也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所以,在我国水稻种植中,传统水稻种植技术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2 水稻种植过程及注意事项

2.1 水稻种植过程

我国在进行水稻在播种时,主要使用的方式是插秧机播种,但是有一些偏远地区,还在使用手工插秧的方式。不过,两种插秧方式,都得保证插秧均匀并且适中,这样才能够让稻苗可以顺利缓苗,尽快地适应外部环境。在稻苗缓苗的时候,要注意天气和水温。这两个因素对稻苗有一定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一般早稻的插秧时间在4~5月之间,这段时间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春季,天气的变化比较明显,昼夜温差相对来说比较大,这会导致缓苗期的稻苗适应不了,从而大面积死亡。所以,在稻苗缓苗期间,一定要注意水温的问题。稻苗缓苗期过后,就是施肥的过程,这这个过程中,要保证施肥的均匀性和适宜性,施肥过多会造成稻苗烧死,施肥过少会造成稻苗营养不足,所以在施肥的时候,要有准确的把握。

2.2 水稻田间的管理

水稻播种之后,就要进行水稻的田间管理。在进行水稻田间管理的时候,要注意施肥、除草、病虫害这三种问题。因为田间管理中,施肥对于水稻生长速度会有一定影响,施肥多少和早晚时间都会使水稻的生长速度有所变化。并且,在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所需要的施肥量也有所不同,在选取肥料的时候,尽量选择适合当地水稻生长,并且质量相对较好的肥料。除草问题在田间管理中,可以说是最麻烦的一部分。水田中的杂草,一般来说都属于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经常会出现经常除草,并且除不尽的情况,例如图1所示的稗草,就是稻田中很难除尽的一种草。但是,对于稻苗来说,除草会变动土壤,这样会造成稻苗容易枯死的现象。病虫害的问题也比较让种植人员头痛,虽然目前来说,其危害尚小,但是一旦发生严重的病虫害,会造成绝收的现象,所以,在病虫害的控制上,也应该有所重视[1]。

3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以提高水稻种植效益

3.1 早稻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首先,是要加强水分的管理。在早稻进入到幼穗分化期时,要使用浅水-湿润-露田的方式进行间歇性灌水。在早稻进入孕穗期时,要建立一个2~3 cm的水层,用浅水进行灌溉。如果长江中下游有的地区水源紧缺,那么也要尽力保证基本的水需求。其次,是分类追施穗粒肥。在即将要抽穗的早熟早稻上,要进行看苗,一般来说每亩会追施2 kg左右的尿素,也可以喷施叶面肥。在要进入幼穗分化期的中熟早稻,看苗的情况一般是每亩地追施3~4 kg左右的尿素,并且要追施相同公斤数的氯化钾,这样可以提高成穗率以及穗粒数,这种追施肥的方法同样适用与进入与孕穗器的迟熟早稻。最后,是防控病虫害。水稻是农作物,所以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病虫害的问题。水稻产量受病虫害的影响比较大,一旦出现病虫害问题,不仅对于水稻自身的产量会有一定减少,同时还会使水稻的质量变差。一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6月上旬左右,干旱后的梅雨季节就会到来,这段时间病虫的危害会加重,所以要密切的关注病虫发生的动态。在这个时间主要防治的是二化螟,并且同时要防治稻飞虱,图2就是水稻受到二化螟侵害的实例图。要在破口期前4 d左右,综合防治穗颈瘟、纹枯病等。

3.2 一季稻田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特殊性,其一季稻季节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所以要按照不同的生产进程,对稻田进行分类管理。

(1)要对已经栽种了一季稻田的田间进行重点管理。在一些空闲的田里,和一些早熟油菜的茬口,都已经栽插了早中熟一季稻,这些都处在返青活棵至分蘖期。在管理的时候。要重点进行保苗,可以通过灌溉的方式,如果有稻苗被移栽之后,处于返青活棵期,那么一定要保持有水层,确保活棵。对于活棵后的秧苗灌溉,要充分观看其水源情况,采用浅水-湿润-露田的灌溉方式,要保苗为基本准则,一旦旱情解除,就应该进行浅水灌溉。对于进入分蘖期的一季稻要进行追肥,一般会追施分蘖肥和穗肥,每亩大概追施6 kg左右的尿素,还要追施5 kg左右氯化钾的穗肥。对于在返青活棵期的中熟一季稻,栽种之后的一周之内就要按照6 kg/亩尿素分蘖肥的标准进行施肥。

(2)抢雨栽插确保栽种面积。要充分地利用这一段时间降水的有利时机,抢时抢墒栽插。在作业方式上,使用一边灌水、一边整平、一边插秧的方式,这样可以确保栽插的质量。如果秧苗过高,可以把一部分秧稍割掉。为了减少大田的有效分蘖时间,要加大迟插田的亩穴数,而且要加大基本苗。在管理的时候,要一边灌水平田以便进行插秧,插完一块田之后,再把水放到另一块田里,这样可以确保成活。提苗肥的追肥,一定要趁早,在4月底之前播种迟插老秧,在栽植后要趁早重新追施提苗肥,一般在栽种后5 d左右,追施8 kg左右的尿素,这样可以达到早发快发的效果,用肥来补迟。

(3)严格做好一季稻秧田管理。目前来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季稻秧苗的时期多数都是处在4~7叶期之间,在4月下旬之前播种的水稻已经不是最好的移栽时期,但是5月初播种的正好可以进行移栽。在进行秧田管理的时候,要重点针对因缺水迟插秧龄延长的问题,以及秧苗素质下降等问题,切实对秧田管理进行加强。缺水相对来说比较严重的秧苗要及时进行浇水处理,保持其能够具备基本的生理需水,对于不能及时移栽的秧苗,要寄栽到别的田块,但是要确保其水源条件比较好,两段秧秧龄正常来说可以延长20 d左右。

3.3 水稻控肥技术措施

控肥技术的优化,就是在水稻氮肥的用量上进行控制,来提高水稻的产量。在以往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种植的过程中,种植人员并没有意识到氮肥施用要适宜即可,氮肥施用量过大,不仅浪费氮肥资源,还会增加无效分蘖,也会使得成穗率降低,容易出现倒伏的现象。水稻控肥技术主要是在水稻生长的前期,大幅度地降低氮肥的施用比例,在水稻生长的中期以及后期,合理地增加氮肥的施用比例,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氮肥的利用率,使得水稻吸收的氮肥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有所增加[3]。

4 结语

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非常重要,并且也是比较复杂的。笔者运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种植技术优化为例,对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进行了论述,以此可以看出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水稻种植技术,对于水稻种植效益的提升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所以,一定要在结合水稻种植地域的实际情况下,强化水稻的种植意识,并且在技术上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同时,也要注重种植人员的培养,在施肥、除草等问题上,都要适宜,从而在水稻种植技术和种植人员的双重作用下,增加水稻种植效益,提高水稻种植产量。

参考文献:

[1]谢成宜,李开慧.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J].农民致富之友,2013(18):105.

[2]天明.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及增强水稻种植效益[J].农业与技术,2016,36(6):89.

[3]沈士杰,邹德长,李运程,等.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优化方案筛选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4,15(3):125~126.

[4]陈明莉.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技术分析[J].绿色科技,2016(11):71~72.

[5]彭琼英.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探讨[J].绿色科技,2016(9):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