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优化教学设计 发展学生学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优化教学设计 发展学生学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学生学力发展的过程也是认识学科价值的过程,教学设计的优化是发展学生学力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学设计,应当关注数学的学科价值,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以问题解决为驱动,让学生在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中内化思想方法,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优化;学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0-0020-02

【作者简介】王伟,南京市第一中学(南京,210001)教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强调,高中数学课程要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数学以严密的演绎思维、逻辑推理为手段的研究方式充分地发挥了人的心智功能,满足了人们求真、向善、唯美并乐于接受挑战的美好天性,使数学具备了抽象的理性价值或者说文化价值;同时,数学的经验性和实践性衍生出来的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又决定了数学的科学价值或者说实用价值。笔者以为,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可以视为一种能力、素养,主要通过学校教育中数学学科的学习而获得。从这个角度讲,它又是学生“学力”得以发展的过程。

“学力”是日本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概念。广义的“学力”指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能力,狭义即指借助学科教学而形成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包含了学科知识,还包括学习能力和心理特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实施课堂教学的先导,教学设计是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方案并加以评价、修改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因此,只有优化的教学设计才能带来优化的课堂教学。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育不是培养数学家、科学家的精英教育。新课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出发,在数学教育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诸方面建立了数学教育的价值体系,这不仅是数学本身特性的反映,也是社会和个体的多样化、多层次化发展的要求。新课改已十余年,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更新观念,从以往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在长久的积累中渐渐体会数学的学科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学力。在教学设计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遵循“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的原则,将“学生能否达到教学目标”、“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否自主获取知识并且积极有效地发展”作为贯穿始终的问题。教师应意识到教育的本质乃是培养人,这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

二、关注数学的学科价值

数学有科学价值。数学是最为严谨、最为严格的科学,数学是理性思维的典范,是需要高度解题技巧的科学。

数学有应用价值。数学是科学的语言,数学源自生活,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数学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工具。

数学具有人文价值。数学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的培养。数学学习体验应当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会因为学习而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数学学习的内在活力。

三、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

综合认知心理学尤其是建构主义的观点可以发现,学习有三个重要方面:学习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而非被动的记录或吸收;学习依赖于已有知识,学生必须运用已有经验建构新知;学习与产生学习的情境有高度的一致性。另外,由于数学主要是研究抽象了的形式化的思想材料,数学活动也主要是思辨的思想活动。因此,数学新知识的学习也就成为典型的建构学习的过程。

教学设计对实现教学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新知与学生已有“旧知”的最佳结合点,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发展入手,设立合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逐步建构和完善新知识,使已有经验得到提升。因此,只有从已有经验出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旨在帮助学生主动进行思维和操作活动的教学过程才能促进学生主体性和学力的发展,而在这样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科学探索的精神、方法,体验到数学经验的本质,有利于全面、正确的数学观念的形成。

四、以问题解决作驱动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值得注意的是,问题解决不单单是我们常说的“解题”,更不是“题海战术”。从结果看,它是一种能力,可以协调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各种技能,组织各种概念和具体内容;作为一种过程,问题解决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概念、内容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在解决各种问题中起到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的发现、设计、创新。也就是说,问题解决更关注学生的有意义发现学习,它不仅强调知识的获得,同时还关注学生思维水平、创新意识的提高。

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再创造”,也就是学生自己把要学的东西发现或创造出来,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并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这样的过程也就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学设计应以问题引领学生学习,以问题解决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不断驱动学生发展。

五、注重思想方法渗透

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价值的重要方面,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说过,“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若没什么机会去用,一两年后,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铭刻在心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

数学思想方法又似乎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例如,求导时,我们常会告诉学生“极限方法”,若考虑无限向有限的转化过程,又会说是“极限思想”。一般说来,思想,更多是理论,是精神实质;方法,更多地指一种策略、一种解决问题的行为。因此,数学思想方法是在具体内容和过程中经过概括形成的一种本质认识,直接支配着数学教学。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理论的形成、解题时的应用,无一不是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只有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才会有实质的提高。

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是一种内隐的知识,数学教学中讲数学思想方法,不能是台上教师讲,台下学生听,而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渗透。学生只有在主动的参与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中慢慢体会,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进行运用和掌握,才能将其逐渐内化为自身学力的一部分。当然,教师更应进行充分的挖掘和有意识的显化。总之,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会一定是基于良好和充分的教学设计通过主动参与形成的。

过去,我们习惯于知识教学,更多的是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的是“学业”;新课程推行的是素质教育、智慧教育,数学学科在“双基”的基础上也更加强调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强调数学地思考问题和认识世界,形成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并发展学生的“学力”。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坚持教育的本质,树立生本观念,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将问题解决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不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一鸣.从数学本质的多元性看数学教育的价值――对新课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解读[J].中国教育学刊,2005(02).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

[3]皮连生.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涂荣豹.数学教学认识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荷]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陈昌平,编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6][日]米山国藏.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M].毛正中,吴素华,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