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日语授受动词的方向性看日本人的内外意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日语授受动词的方向性看日本人的内外意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由于中日文化背景差异,以及母语的干扰,日语授受动词一直是日语学习的难点之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表象下所蕴含的内在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单从语法角度学习,即使认识了日语的授受动词,也未必能在语言交际中运用自如。本文从日语授受动词的物移方向的角度来探讨日本人的内外意识,以更加准确把握日语授受动词在语言交流中的运用。

关键词: 日语授受动词 内外意识 物移方向

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形成了独特的岛国文化,其中以内外意识为甚。至于日本式的内外,《社会学事典》定义是:“在日本文化中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内部外部,以及家庭成员所属集团为标准的内部集团和外部集团的类别,而‘内’与‘外’正是描绘这种内外对比的通用语。”在日语中能够充分体现这种内外意识的非授受动词莫属。

从授受动词来看就是第一人称的“我、我们”,第二人称的“你、你们”,第三人称的“他、他们”,且其内外关系根据说话者的视角变化互相牵引着变化,如“内”可以是我、我俩、我所属的集体(小到我家、大到我国)等,相对应的“外”就是你、你俩、你所属的集体(小到你家、大到你国)等。所以,对内外意识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日语授受动词中说话者、授予者及接受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授受动词的运用。

所谓授受是指给予与接受,因此日语授受表现也叫“受表”。现代汉语无论谁给谁物品都用动词“给”来表示,而日语则复杂得多。因为日语授受动词的运用,既要考虑“给予者”和“接受者”,又要考虑两者的“尊卑关系”。小泉保(2005)将日语的授受动词做了如下分类。

日语授受动词的用法取决于授予者和接受者的关系。表达一旦成立,即意味着两者关系和授受方向的成立。哪怕语言表层结构没有出现授受双方,其深层内外关系却因表层结构中授受动词的出现而历历在目。这都应归功于日语授受动词本身所具备的规则性。大江三郎在《日英语的比较研究》中将日语授受动词的规则性归纳如下。

小泉保(2005)用表示说话人,用表示说话人以外,用w(will)表示意志所在,用表示物品移动方向,将表2规整如下:

即(以下数字1、2、3分别表示第1人称、第2人称、第3人称,3′为辅第3人称):

“やる”授受句中物品以“1233′”的形式移动,即物移方向是从内向外,“33'”的情况下,说话者是将3当作内,相对的3'为外来阐述物移方向的关系。

“くれる”授受句中物品以“123”的形式移动,即物移方向是从外向内。

“もらう”授受句中物品以“1233′”的形式移动,即物物移方向是从外向内。“33′”的情况下,说话者是将3当作内,相对的3′为外来阐述物移方向的关系。

授受动词在表达物的授受关系的同时,也表达了授予者和接受者之间恩惠的授受关系。

以N1为主语,N2为对象语,N3为移动的物品,并结合松下三大郎对授予者和接受者的恩惠关系的总结,那么“やる”、“くれる”、“もらう”的授受句则可表示为下表:

我们以第一人称“私”、第二人称“君”、第三人称“妹”与普通形“やる”、“もらう”、“くれる”的授受句为例,来探讨授受动词的方向性日本人的内外意识的关系(以下例句参考小泉保,《言外的语言学:日语语用学》,P186-189)。

①1与2的授受表现与内外意识

A1.(私は)君に本をやりましょう。(12)

A2.(私は)君に本をくれましょう。×(12)

A3.(私は)君に本をもらいましょう。(12)

A4.(君は)私に本をやりましょう。×(12)

A5.(君は)私に本をくれましょう。(12)

A6.(君は)私に本をもらいましょう。×(12)

本组例句中,虽然都只出现了N2,省略了主语N1,但从授受动词的使用不难看出1类例句省略了主语“私”,2类例句省略了主语“君”。由于A1、A3、A5符合各自的物移方向原则,所以该句成立,同理其他例句不成立。即使省略主语,授受表现中也必然有说话者“我”的存在,即内的存在,一旦这个内的范畴确定后,相对应的外的范畴也就确定了。显然,本组例句中以说话者“私”为内,相对应的“君”为外的基础上来表达物的授受关系。

②1与3的授受表现与内外意识

B1.私は妹に本をやりました。(13)

B2.私は妹に本をくれました。×(13)

B3.私は妹に本をもらいました。(13)

B4.妹は私に本をやりました。×(13)

B5.妹は私に本をくれました。(13)

B6.妹は私に本をもらいました。×(13)

从大范围来看“妹”属于内的范畴,但在仅有“私”与“妹”的小范围的授受句中“私”以内的范畴出现,相对应的“妹”就属于外的范畴了。本组例句中,由于B1、B3、B5符合各自的物移方向原则,所以该句成立,同理其他例句不成立。显然,B组例句中以说话者“私”为内,相对应的“妹”为外的基础上来表达物的授受关系。由①②两组例句可知,当授受动词涉及说话人本身时,说话人以自我为中心形成内范畴,此时将“私”作为外范畴的“×私にやる”和“×私にもらう”是被禁止的,只有“私にくれる”允许使用。

③2与3的授受表现与内外意识

C1.君は妹さんに本をやりましたか。(23)

C2.君は妹さんに本をくれましたか。×(23)

C3.君は妹さんに本をもらいましたか。(23)

C4.妹さんは君に本をやりましたか。×(23)

C5.妹さんは君に本をくれましたか。(23)

C6.妹さんは君に本をもらいましたか。×(23)

从大范围来看“君”和“妹さん"相对于说话者属于外的范畴,但在“君”、“妹さん"的授受句中,根据内范畴主导的说话者的视角转换,“君”和“妹さん"的内外范畴也随之变化。本组例句中,C1、C3、C5符合各授受动词的物移方向原则,由物移方向原则可确认说话者对句中“君”内“妹さん”外这一内外关系的界定。C2、C4、C6说话者界定句中“妹さん”内“君”外,但是因为句子本身违反了授受动词的物移方向原则,所以不成立。C2、C4、C6中,如果“妹さん”换成“私の妹”,“私の妹”可以理解为辅第一人称,那么我们可以分别理解成为C2(1′2)、C4(1′2)、C6(1′2)符合授受动词的物移方向原则,所以成立。由此可见,授受表现中的内外关系的成立与授受表现中物移方向原则的成立是相辅相成的。

④3′与3的授受表现与内外意识

D1.妹は妹さんに本をやりました。(33′)

D2.妹は妹さんに本をもらいました。(33′)

D3.妹さんは妹に本をやりました。(33′)

D4.妹さんは妹に本をもらいました。(33′)

本组例句中D1和D2中“妹”是内的范畴3,“妹さん”是外的范畴3',但在D3和D4中,明显说话者是站在“妹さん”的角度来阐述,所以此时内外范畴发生了变化。由此可见,“やる”和“もらう”授受表现中的“33′”、“33′”的物移方向中,内外范畴可以根据说话者视角的变化进行转化,内化范畴转化后不仅物的移动方向发生了变化,同时说话者所属的内外范畴也发生了变化。

“くれる”的授受句中一般不涉及“33′”的物移方向关系,但久野在《谈话的语法》中认为“一郎が春子に本をくれた”一句可行,大江三郎在《日英语的比较研究》中规定该句为“春子”与说话人关系紧密的情况。也就是说,久野和大江三郎将该句中的“春子”归于内的范畴,“一郎”归于外的范畴,由此可见,内外意识促使了“一郎が春子に本をくれた”一句的成立。

另外,在“もらう”授受句中,赠送者可用助词“に”表示,赠送者也可以看成是物品移动的起点,用助词“から”来表示。那么在“に”和“から”的实际应用中又会有什么不同呢?先来看下例文(牧野成一,《内外言语文化学》P77):

a.私は恋人(に/から)本をもらいました。

b.私は学校(から/?に)本をもらいました。

牧野成一指出a中授予者是说话者的恋人,所以一般选用“に”,如果无意识地选用了“から”的话,会引起外人对两人是否陷入感情危机的猜想。b中授予者是学校这一组织,只能表示物品出发的起点,即使爱校之情再深也不能使用“に”。

从以上例句我们可以得到启示,“もらう”授受句中,虽然相对于接受者,将授予者置于外的方向,但是从大范围考虑,说话者将授予者当作内部人员时会用“に”,反之则用“から”。由此可见,即使作为“もらう”授受句中处于“外”的授予者,根据说话者选用不同的助词,不难看出说话者和授予者之间的内外亲疏关系。

日本人在日常交际中非常重视与他人的关系,这在语言方面突出体现于内外有别,其授受动词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集中体现。贯穿于日本文化的内外意识也为我们分析日语授受表现提供了依据。通过对这些言语中蕴含的日本人内心的思维方式,例如授受表现中的内外意识的探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授受表现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符小军.“内外意识”在日语授受动词教学中的应用[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9,(6).

[2]人民教育出版社,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中日交流标准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牧野成一.ウチとソトの言文化学[M].东京:株式会社アルク,1996.

[4]王星.授受动词和日本人的文化心理特征[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

[5]小泉保.言外的语言学:日语语用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