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自拔双层药罐的研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拔双层药罐的研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在保留传统药物拔罐特点的基础上,研制新型药物拔罐,以增加药物透入和方便使用。方法:制作自拔双层药罐,观察不同拔罐压力区药物透入情况。药罐带药液塑封包装,微波炉加热后使用。结果:新型药罐使药物透入增加;自拔药罐能够产生拔罐时所需的负压;带药液塑封包装的药罐微波炉加热后,能产生与煮沸药罐相同的温热作用。结论:自拔双层药罐设计合理,能使药物透入增加,方便使用和携带。

[主题词]药罐;拔罐

Development of an auto-cupping double-deck medicinal cup

Zhao Wenru, Wang Xiuru, Wang Guifang, et al. (Department o f Functional

Treatment, Xuanwu Hospital,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ine Science , Beijing

10005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velop a new type pf medicina l cup based on

traditional medicinal cupping therapy for increasing medicinal pe netration and

convenient application. Methods An auto-cu pping double-deck medical cup was

developed, and the medicinal penetration into tissues at different cupping

pressure areas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medicinalcup with Chinese medicine

liquid was sealed up by plastic film and used after h eating by microwave stove.

Results The auto-cupping dou ble-deck medicinal cup could increase the

medicinal penetration into the tissue, and produce the necessary negative

pressure. The cupsealed by plastic film af ter heating by microwave stove could

produce the same warm-heat effect as boiled medicinal cup. Conclusion The

design of the cup is reson able and it can increase the medicinal penetration,

with convenient application and carrying.

KEY WORDS Medicinal Cupping Therapy; Cupping Therapy

拔罐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古人称之为角法。药罐则是同时发挥了拔罐和药物的双重治疗作用,因此具有较好的疗效,而被沿用至今。笔者在临床实际使用中发现,药罐疗法除使用时较为麻烦外,在发挥药物的作用上也不尽完善。因此,笔者研制了双层自拔药罐,获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选材

选用市售不同口径的竹制药物拔罐若干。挑选外径差别为1 cm的竹罐配对,小罐作为内罐,大罐作为外罐。

1.2 制作

(1)将内罐的下2/3用砂纸打磨,使其外径较上1/3略小。在外壁的下2/3与上1/3处开一宽0.3 cm、深0.2 cm的凹槽。并在罐的底部打一直径为4 cm的圆孔以备安放排气胶囊。

(2)按照内罐底部外壁直径的大小,在外罐底部开一圆孔,将外罐套入内罐外壁上的凹槽内,使之上下移动约0.2 cm。锯短外罐,使双罐在拔罐时均能与皮肤良好接触(图1,图2)。(3)将胶囊开口端,套入内罐底部并密封(胶囊的容量可根据需要,为50~100 ml不等)。

(4)中药配方:桂枝15 g、川椒15 g、白芥子15 g、三棱15 g、莪术15 g、荆芥20 g、艾叶12 g、白芷15 g、川芎18 g、乳香20 g、没药20 g、鳖甲20 g、细辛12 g、血蝎12 g、天南星15 g、丁香15 g、防己15 g、补骨脂15 g、骨碎补15 g、煅自然铜15 g。

(5)将制作好的双层竹罐在预先熬制好的中药 药液中浸泡1小时,捞出后每个竹罐内存留药液10 ml左右,用耐高温塑料塑封,冷藏备用(使用后1/1000新洁尔灭浸泡消毒,可反复使用)。

1.3 实验方法

(1)药液渗透试验 取市售嫩茄子,横切晾软后,在预定拔罐区中央滴放墨汁溶液1滴,似黄豆大小。拔罐后在内罐,外罐范围区内滴放墨汁。在远离拔罐区横切面滴放墨汁1滴,作为空白对照。拔罐后30分钟观察茄面各处墨汁透入情况。

(2)离体鸡肉拔罐实验 取皮肤、皮下和肌肉组织完好的鸡离体带骨臀部,清洁后擦干,在预定拔罐区中央滴放似黄豆大小墨汁1滴,取备用的塑封药物拔罐,微波炉加热2分钟,去掉塑封,倒出药液,挤压胶囊,将药罐放在预定拔罐区的皮肤上,后放松胶囊,罐内产生负压使药罐固定于皮肤。在内罐、外罐范围区内滴放墨汁,在远离拔罐区鸡皮肤上滴放墨汁1滴,作为空白对照。拔罐后30分钟观察各处墨汁有否透入皮肤、皮下和透入深度。

(3)实际应用 笔者以自身作为实验对象。选取不同大小胶囊的药罐用同法在背部拔罐,观 察胶囊排出气体多少与负压大小和拔罐区皮肤瘀血程度(罐内气体排出多少与产生负压大小的测定:在药罐和胶囊内充满水,通过测量水的多少而获知整体药罐容积,进而计算出挤压胶囊排出水量与整体药罐容积的百分比,以及与负压产生的关系)。

1.4 观察指标和结果评定标准

(1)皮肤瘀血程度 轻度瘀血:皮肤因轻度瘀血形成红斑,局部轻度肿胀,略高于皮肤,颜色略暗,起罐后24小时红斑消失;中度瘀血:皮肤瘀血呈紫色,局部肿胀可见明显凹陷、扩大的毛囊、汗腺孔,起罐后48小时瘀斑消失;重度瘀血:皮肤瘀血呈暗紫色,局部肿胀明显或可见水泡,起罐36小时以上瘀斑才消失。

(2)药物透入程度 无透入:皮内无墨汁溶液;少量透入:皮内有墨汁溶液,但未达皮下层;中度透入:墨汁溶液达皮下真皮层;良好透入:墨汁溶液达真皮下脂肪组织或肌组织层。

2 结果

2.1 不同拔罐区域药物透入程度

(1)茄子横切面拔罐墨汁透入实验结果 见表1。拔罐负压区(即内罐区域)没有墨汁透入。拔 罐 区有较强的墨汁透入能力,其强度与罐外壁的距离成反比,即离罐越近,透入能力就越 强,反之则越弱。笔者把该区称之为“药物透入区”(见后插1页图3)。该区范围的大小与拔罐内负压强度的绝对值成正比,即罐内负压绝对值越大,“药物透入区”的范围也就越大。本次实验负压下离罐外壁0.6 cm以上肉眼未见墨汁透入。

(2)离体鸡肉拔罐药物透入结果 对照区墨汁透入达皮肤浅层(见后插1页图4)。拔罐负压区(即内罐区域)墨汁未见透入皮肤(见后插1页图5)。“药物透入区”有较强的墨汁透入能力,其强度与罐外壁的距离成反比(见后插1页图6),即离罐越近,透入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本次实验负压下离罐外壁1.5 cm肉眼仍见墨汁透入,透入深度达肌组织浅层。

2.2 罐内空气体积排出量占罐内容积百分比与拔罐效果

实验结果(见表2),当罐内气体排出量达总容积61.02%时,产生较为明显的拔罐吸引作用,其负压值是-0.67 kPa。该压力下在背部拔罐,皮肤吸入罐内0.4±0.1 cm,局部无疼痛感,拔后局部轻度瘀血(见后插1页图7)。当罐内气体排出量达总容积的76.28%时,产生明显拔罐吸引作用,其负压值是-0.80kPa。该压力下在背部拔罐,皮肤吸入罐内1.2±0.2 cm,局部有轻微疼痛感,拔后局部呈中度瘀血现象(见后插1页图8)。当罐内气体排出量达总容积的91.53%时,产生的拔罐吸引作用较强,其负压值是-0.93 kPa。该压力下在背部拔罐,皮肤吸入罐内2.0±0.2 cm,局部疼痛感,拔后局部呈重度瘀血现象。

3 讨论

传统的药罐疗法是将特制的竹罐放在中药制剂中煮沸15~20分钟,然后用镊子将药罐以罐口向下挟出,甩去水滴并将罐口放在冷水毛巾上轻拍数下,迅速扣在局部,留置10~15分钟,然后起罐。这种方法源于火罐疗法,是拔罐疗法中的一种。它优于普通拔罐疗法的基础是:①利用拔罐负压的吸引以及拔罐后的瘀血所产生的刺激作用,改变局部组织的内环境,增强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和自身免疫力;②利用附着于药罐的中药药液和蒸汽透入皮肤发挥通经活络、活血祛风和除湿镇痛作用;③利用药罐煮沸后的温热作用,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和对药物的吸收,同时具有活血化瘀作用。之所以采用竹管作药罐,是因为:①竹管具有很强的抗潮和防腐性能,长时间浸泡后不易变质变形;②有一定的吸水能力,药物浸泡后可使其改变颜色,吸附其内和表面的药物可透入皮下,发挥作用;③竹罐有一定厚度,储存热量多,散热维持时间较长;④取材方便,容易加工,造价低廉。

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方法仍有许多不便之处,药物的透入也十分有限,并不能较好的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因此,笔者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仔细研究分析。古人在发明该疗法时,因受当时科技水平生产能力的限制,存在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比如,操作时负压大小不能很好的控制,负压多大时能够产生最好的治疗效果,没有较为确切的量化指标,仍旧靠医生的个人经验,这就难免发生临床拔罐时轻时重的现象,往往会影响治疗效果,并增加并发症发生的机会。传统药物拔罐为单层,拔罐时为防止药液烫伤需甩去水滴并将罐口放在冷水毛巾上轻拍数下,这就使得留在罐壁的药液所剩无几。拔罐负压区由于负压的作用,液体渗透方向是由皮内向皮外,因此该区不具有药物透入作用,这在笔者的实验中得到了证实。而罐外的药物透入区因没有药物而无法使药物透入,故传统的药物拔罐疗法基本上不能发挥药物的作用。因此,应该在很好的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完善这一治疗方法,提高它的治疗效果。

双层自拔药罐的研制,除了很好的保留了传统药物拔罐疗法的特点和效果外,由于它附加有无压力层的双层设计,该层位于药物透入区,并能吸附较多的药物,保证了药物的透入而能较充分的发挥药物的作用。此外,外罐有延缓内罐热量散发的作用,较长时间保持内罐的温度,除了增加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而较充分的发挥活血化瘀的作用外,尚可由于温热作用的延长增加患者拔罐时的舒适感。这些均有助于提高药物拔罐疗法的疗效。

自拔胶囊可较好的控制内罐产生负压的大小,使拔罐方法简单化、标准化。患者可因个人对拔罐的反应和耐受能力选用不同负压的拔罐。由于微波炉已遍及家庭,药罐药物煮沸后带药液塑封包装,微波炉加热后使用的方法,不仅可在各级医院使用,而且可应用于家庭,给广大患者带来极大方便。

自拔药物拔罐尚有待在使用中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它的临床适应症和治疗效果也将在笔者的后续报道中讨论。

(收稿日期:2002-07-28,成平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