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葡萄产业基本情况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葡萄产业基本情况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在扶贫开发项目带动下,葡萄产业规模稳步扩大,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乡现已发展成为全县重要的葡萄生产基地,被誉为“葡萄之乡”

一、葡萄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乡葡萄种植已有几十年历史,水晶葡萄试种成功后,全乡葡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提升”的格局。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种植区域化。全乡葡萄种植面积共计8120亩,其中6317亩已挂果,2008年葡萄产量7503吨,实现产值达1650万元。主要分布在两大区域:一是以乡新联村为主辐射周边水晶葡萄栽培区,主要包括马坡、杨家坡、新寨等村寨,栽培面积1500亩。二是以前进村为主辐射周边葡萄栽培区,主要包括大坪、新街、羊勇关等村寨,栽培面积2015亩。三是以王家寨村为主辐射周边栽培区,主要包括王家寨、屯上、拉峨等村寨,栽培面积达1100亩。三是以高屯村为主辐射周边葡萄栽培区,主要包括高屯、岩寨、排羊等村寨,栽培面积1085亩。全乡现主要有水晶、玫瑰香、泽香、金手指等多个品种,其中水晶葡萄占85%以上,能够较好地满足市场不同消费层次、不同消费时间的需求。三是栽培良种化。经过多年发展,水晶、玫瑰香、泽香等优良品种成为鲜食葡萄的主要品种且被越来越多的群众引种。全乡葡萄品种结构从鲜食到酿造,从大粒到无核,从早熟、中熟到晚熟品种,良种率均达到80%以上。盛产的水晶、泽香、玫瑰香等品种多次在县葡萄节获奖,使葡萄声名远扬。乡多数村寨都建立了葡萄生产基地,企业与农户之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起稳定的产销关系。在鲜食葡萄产业化发展方面,如乡成立了葡萄协会,葡萄销售由协会全权负责运作,统一设计包装、统一管理,形成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的产业化格局。五是产品标准化。为提高葡萄的市场竞争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科技投入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力度,积极实施标准化生产,葡萄产业的整体素质和产品质量迅速提高,较好地推动了葡萄产业由粗放型向效益型、标准化生产转变。

二、葡萄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年来乡葡萄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但与外地葡萄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葡萄品牌影响力不够强。新联村马坡、前进村大坪葡萄是乡葡萄产业的“拳头”产品,在县具有较高影响力,但省外地区知名度不高,与新疆吐鲁番葡萄相比差距很大。特别是受储存、运输等环节制约,葡萄销售半径较窄,外地消费者尤其是省外消费者对其认知度较低。近年来乡葡萄虽然在新闻媒体上报道频率不断增多,但一直没有在省州电视台及报刊等高层媒体进行系统强势宣传,导致葡萄尚未在全州、全省范围内形成较强的影响力。二是葡萄关联产业发展缓慢。种植葡萄、酿制葡萄酒、品味葡萄酒是一门高雅的艺术,能够带动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系统发展。乡本身就具有浓郁的文化品位、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是乡集中力量重点打造的综合旅游度假区,但目前葡萄文化旅游还尚未起步,代表葡萄及相关产业发展的葡萄文化至今没有突破颈瓶,独特的葡萄酒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三、加快葡萄产业发展的建议

立足全乡葡萄资源优势,本着统一规划、适当集中、突出重点、优先发展的原则,坚持“两条腿”走路,稳定提高鲜食葡萄,加快发展酿造葡萄。大力发展葡萄酒加工龙头企业,集中建设葡萄生产基地,重点建设观光葡萄庄园,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生产基地为依托、以葡萄庄园为特色的葡萄酒产业集群,努力打造成葡萄和葡萄酒之乡。

(一)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发展葡萄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乡沙壤土质具有其他区域无法比拟的葡萄栽植自然条件,这充分表明乡葡萄栽培在全县具有优越条件和重要地位。经过多年发展,乡葡萄品种更加丰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提高,种植规模和面积不断扩大,成为部分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去年鲜食葡萄价格平均4元/公斤、最高达10元/公斤,平均亩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乡葡萄节自2008年举办以来,葡萄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随着社会发展和群众消费水平提高,葡萄酒也日益受到群众的推崇和喜爱,成为高贵和文明的象征。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对发挥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优势,拓展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收渠道,提升知名度和文化品位,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抓好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葡萄作为特色经济作物,特别是乡葡萄具有独特的自然禀赋,产地、产品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要坚持发展鲜食葡萄、酿造葡萄并举的战略,依靠拓宽市场拉动鲜食葡萄发展规模,依托龙头企业带动提高酿造葡萄产业化水平。要按照统一规划、适当集中、合理布局的原则,建设高标准葡萄生产基地。鲜食葡萄发展以新联村、前进村为中心,辐射周边村寨。重点在马坡、大坪建设精品鲜食葡萄生产基地,选择优质、大粒、无核、耐贮运品种,确立在乡新联村、前进村、王家寨村、高屯村等6个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村寨为乡葡萄主要生产区,确保生产品质一流的鲜食葡萄,真正建成精品葡萄基地。葡萄酒酿造对原料要求很高,“七分葡萄三分酿造”,足以显示出葡萄栽培对葡萄酒生产的影响程度,基地建设尤为重要。要依托葡萄酒加工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引导农民以地入股或出租,由企业集中开发,沿河两岸规划建设酿造葡萄长廊,同时兼顾前进、新联、王家寨等村,形成“一线”、“一点”的酿造葡萄生产格局。要积极实施标准化生产管理。目前乡葡萄已是县名牌农产品,今后要全面实施葡萄产地保护,强化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实现质量全程监控,切实引导组织好葡萄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把乡葡萄打造成名牌农产品,带动提高全乡葡萄标准化生产水平,提升省内外市场竞争力。

(三)壮大龙头企业规模,提升葡萄产业综合竞争能力。葡萄酒加工是提升葡萄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龙头,也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乡虽然位居最佳葡萄种植区域,但整个产业发展的生命力还比较脆弱。一要着力培育壮大一批本土化葡萄酒龙头企业。本土化大企业、大集团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比外资企业更稳定、更强劲。二要围绕葡萄酒产业积极开展对外招商。今后全乡招商引资要把葡萄酒产业纳入招商重点,进行精心包装,积极对外推介,瞄准广东、深圳等沿海地区,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投资规模较大、带动作用明显的葡萄酒加工龙头企业。尤其要把推动本土型企业寻求对外合资合作作为招商的重要途径。

(四)实施综合开发,带动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乡虽然各村寨交通不是很发达,但拥有充足的阳光、适宜葡萄生产的沙质土壤和类似海洋性气候的独特条件,以葡萄庄园为代表的观光农业,具备发展旅游产业的优越条件,符合“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时尚。2008年乡葡萄节的举办,使“葡萄之乡”的旅游品牌具有越来越强的影响力。要坚持葡萄产业发展与旅游资源有机融合的发展思路,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借助乡的自然风光和地理条件,积极发展休闲、娱乐、餐饮等行业,进一步提升乡葡萄文化长廊,构筑乡的原始生态和民俗旅游特色,满足假日旅游需求。法国有句谚语:“打开一瓶葡萄酒,就像打开一本书”。葡萄酒不单纯是一种饮品,而是与历史、艺术和大自然融合于一体,是生态文化旅游的重要载体。当前要积极争取省州质监局国家级标准葡萄园、国家级示范葡萄园落户乡,争取在葡萄酒及葡萄旅游综合开发上实现较大突破。

(五)强化工作措施,促进葡萄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加强组织协调是促进葡萄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建议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专门的葡萄与葡萄酒研究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全乡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发展。要出台鼓励政策,对发展葡萄生产基地、葡萄酒企业给予扶持,如水利、林业以及农业综合开发等农口资金适当向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倾斜,促进葡萄及葡萄酒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要大力宣传推介农产品生产过程采取的安全、生态、绿色、环保等生产技术,通过各级领导和营养专家大力宣传产品的优秀品质和营养价值。要注重挖掘葡萄产业发展的历史文化,提升葡萄生产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让消费者感受到乡葡萄不单纯是一种生活消费品,更是一种文化艺术产品,吃出品位、吃出档次、吃出文化。要积极推动市场化运作,将乡葡萄节打造成为乃黔南州的知名节庆。定期组织参加省内外重大农产品交易会,促使乡葡萄走出、走进大沿海等发达地区。邀请召开高层次葡萄产业发展论坛、研讨会,在全县、全州乃至全省范围内推介宣传乡葡萄,扩大提升影响力,全力将打造成中国的“波尔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