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王朔,牛虻式人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王朔,牛虻式人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王朔是个牛虻人物,时时要在文化的身上找毛病刺痛一下。他来自边缘的批评当然未必全面和准确,但他牛虻式的刺激仍然会给我们一些反思的可能性。我觉得他其实是批评一种大众文化的保守和庸俗的风气。

王朔毫无疑问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重要人物,他在当时的影响无人能及。可以说,今天中国大众文化许多方面的基础其实是王朔带来的文化风尚打下的。当年他的小说是冲击原有文学规范的重要作品,而从《渴望》开始的电视剧创作更是开了先河,变成了今天电视剧市场运作的开端。但2000年以来,王朔似乎已经淡出了公众视野,沉寂了好几年。而这几年却也是中国的大众文化风起云涌,开始取得前所未有的影响力的几年。王朔似乎在文化风暴的外边静静地面对自己的人生。这让我们感慨人生的变化确实有点不可思议。

但这次王朔高调复出确实引人注目:一面痛斥“80后”的无聊,一面也没有忘记抨击他当年常常嘲笑的“知识分子”;一面为公正代言,高度张扬众生平等的观念,一面却对现在的大众文化声色俱厉地加以指责;一面和韩寒“惺惺相惜”,一面又对许多成名人物进行了尖刻的嘲弄。王朔这次出场仍然不同凡响。当年的风云人物虽然有点垂垂老矣,但他的锋芒和尖锐还在,那股气势还在。

这里非常有趣的是王朔的矛盾:今天的大众文化其实是他和他的作品召唤来的,但他似乎对它们充满了蔑视。他好像觉得当年他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其实,王朔的特点就是以幽默和尖刻的方式进行某种来自边缘的批判。这种边缘性是他的标志或者特色。他其实是一个常在边缘的人物,只是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由于风云际会,不可思议地在文化上变成了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最早从计划经济的秩序中游离出来,用独特的“顽主”小说写出了从那个秩序里脱离的第一批人的生活,并展示了他们的独特吸引力,用小说和电视剧的市场运作展开了一个新文化的可能性和内在活力。在那时,他多少有点像他的小说里的主人公,虽然玩世不恭,追求凡俗的乐趣,像是“大众”的一员,却还是有点怀才不遇,愤世嫉俗,还是“精英”里的边缘人。他的小说由于边缘,所以还具有某种鲜明的过渡性。

一旦市场经济下的大众文化秩序成形,这种玩世不恭的“顽主”就越来越没有了市场,而白领式新生活方式已经变成了新的模式。王朔这样以“精英”方式追求大众性的人物,就不免让位于冯小刚式的以“大众”方式追求大众性的人物了。王朔也由当年大众文化的引领者,如今变成了这种大众文化的批判者和否定者。在计划经济的文化里,王朔游离了出来,召唤了新的可能性,但一旦这新的可能性变成了今天的现实,他又看不入眼了。他依然没有进入这个秩序,难免觉得那些流行的潮流没有什么意思。他其实是个牛虻式人物,时时要在文化的身上找毛病刺痛一下。他的表现聪明、敏感,好像随俗,其实孤傲,到哪里也不合群。

王朔来自边缘的批评当然未必全面和准确,但他牛虻式的刺激仍然会给我们一些反思的可能性。他的意见难免泥沙俱下,但更应沙里淘金,看到这里的真性情和值得思考与关注的侧面。我觉得他其实是批评一种大众文化的保守和庸俗的风气,这和他未必看得起的网络中的“草根”有趣味相投之处:看起来不合时宜,其实也可能恰逢其时。他其实在促使我们对于今天进行更多的追问。

没有王朔这些尖刻的声音,其实我们会觉得有点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