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个犹太难民后裔的感恩佳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个犹太难民后裔的感恩佳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感谢中国,感谢上海,在天塌下来时给我们撑起一把伞。那是把生命之伞,使我们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请允许我作为犹太难民后裔,向曾经给予我们粮食、同情和帮助的中国兄弟姐妹致以真诚的敬意。”2015年秋天,一次新书交流会上,沙拉・伊麦斯无比感慨地说。

1939年,犹太商人伊麦斯因受到德国纳粹的迫害,辗转来到上海。10年后,他和一位苏北农村姑娘结婚,第二年生下女儿沙拉・伊麦斯。沙拉的童年很不幸,1岁多母亲改嫁他人,12岁父亲不幸去世,她只好投奔母亲。当时,已经有了第二个孩子的母亲对沙拉十分冷漠,但沙拉并不在意,她只想好好念书。然而,“”开始后,刚念初一的沙拉就被迫辍学了。1971年,沙拉到上海铜厂当了一名搬运工,由于吃苦耐劳,她获评先进工作者。23岁那年,沙拉结婚生子,后来因丈夫有外遇,她毅然选择离婚。两年后沙拉再婚,生下了第二个儿子,由于对方不愿意接纳她以前的孩子,沙拉只好又一次离婚。之后,她有了第三次婚姻。这段婚姻也没能给沙拉幸福,只是让她多了一个女儿。从此,沙拉开始独自抚养3个孩子。

1985年,沙拉接到上海市公安局的通知,允许她到任何一个她希望进入的国家。沙拉非常想回到父亲的故里,可是由于当时中国和以色列尚未建交,她认为即使去了,也不能为中国人做些什么。于是,她放弃了去以色列。

1992年1月24日,中国和以色列正式建交,不久沙拉返回以色列去了父亲的故乡特拉维夫。她初到以色列的日子,困难比想象的多。父亲曾教给她的古希伯来语,早已不在以色列使用,42岁的沙拉不得不苦攻希伯来语。过了语言关后,沙拉开始摆摊卖上海春卷。1993年5月,沙拉把3个孩子从上海接到以色列,她的春卷生意也越做越好。在从移民局领到了一笔安家费后,沙拉租了房子开了一家中国餐馆。

日子好过些后,沙拉便开始帮助在以色列打工的中国人。她积极参与到与中国人相关的社会事务中,比如发挥语言优势,无偿地为以色列司法部和移民局做中文翻译。她把在打工中受伤的中国人送进医院,并为那些没钱的人出医疗费。沙拉的善举让她受到了以色列政府的嘉奖,还得到时任总理拉宾的接见。

做一些对中国有帮助的事情,让沙拉感到幸福。她将孩子送到中国念书,教育孩子也要对中国感恩。

2002年,沙拉成为著名的罗斯蒂克兄弟钻石公司驻中国地区的首席代表。后来,这家钻石公司因故想把在中国的业务撤回以色列。沙拉觉得这对中国经济不利,为了让公司留下来,她主动要求降薪,把月薪从5000美元降到以色列最低工资水平的500美元。她的这一举动感动了上海一位大学教授,后来他们两人相识相恋,于2003年结为连理。

最让沙拉感到自豪的是她的子女,两个儿子学成回到以色列,大儿子成了以色列劳动福利部的官员,工作是帮助合法的中国劳工保护自己的权益;二儿子在以色列一所大学教中文,为中以友好发挥着光和热;女儿正在北京念大学。

2015年秋天,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沙拉将一尊以她年轻时相貌为原型的雕塑作品――《风雨同舟》捐给了上海市。她同时还向人介绍一尊以《伞・记忆・生命》为题的雕塑:一个抱着熊猫玩具的外国小女孩微仰着头,一位中国阿姨俯身将手中的伞倾斜着挡住了女孩头顶的雨幕。小女孩的原型也是沙拉。

沙拉还写了一首题为《我选择》的诗,抒发她对中国的感恩之情:“其实我可以选择海洋,做大海里的浪花;其实我可以选择耶路撒冷,做哭墙里的风沙;但我选择中国,用自己的生命做琴弦,弹奏我对中国的情愫。”

沙拉在中国虽然遭受了坎坷的人生经历,但她始终铭记儿时作为犹太难民后裔,中国人民曾经给予她粮食、同情和帮助。所以,她选择了感恩中国。也正是因为她的选择,诠释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所以她的故事在中国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