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如何提升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如何提升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数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科目,同时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实用技能的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笔者任务,想要做好初中数学教学,首先就要提升数学的教学效率,而提升教学效率就需要教师在领悟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数学知识更好的教给学生,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原本知识基础,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一、首先教师要领悟教材的基本内容

数学的教学,最终要教师本人落实到课堂中去,要做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求我们教师“凡是你教的东西,就要教的透彻”。为求透彻,教师必须深钻教材,“沉下去”,理清知识发生的本原,把握教材中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回顾自己上过的许多的课,总感到有些许的憾意:课堂缺少耐人回味的东西,缺少引起学生思考的部分,对教材内容的领悟浅薄,缺少厚重感。本人认为要弥补这些憾意,教师对教材的领悟必须有自己的眼光,目光要深邃,看到的不能只是文字、图表和各种数学公式定理,而应是书中跳跃着的真实而鲜活的思想。这种思想就是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这种思想就是“不在书里,就在书里”,这种思想能让所有教材内容融入到教师的思维中,成为教学的能力源泉。“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教师只有不断揣摩教材,才能对教材有独到的体悟,在课堂教学中也才能做到“精彩纷呈”。比如给学生距离说明,如果现在将两杯浓度不一样甜的糖水倒在一起,甜度会怎样?显然,甜度在原来两种甜度之间。事实上,初中数学有许多问题都具有生活背景和意义。这需要我们教师深入课本用心体会,在教学中发掘问题的内在联系,抽象问题的本质,进而用数学语言(符号)来表达问题的实质。这样引导,对数学本质会有更深的认识。

二、其次教师要做好数学教学

对许多初中学生来说,学数学难,但又必须学。在学生眼里,数学是一个又一个公式、符号、定理、习题的堆积,它们是如此的抽象、散乱、遥远、不可琢磨,它们就象石塑一般――充满着理性精神的美却显得冰冷和生硬。数学本来是这样,还是我们的数学教学的原因?翻看人类的数学思想史,在数学“冰冷的逻辑推理之中有一大堆生动的故事”,其“冰冷美丽”的外表下存在着“朴素而火热的思考”。数学教师的教学,就应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火热,享受数学中生动的故事。把数学的形式化逻辑链条,恢复为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的火热思考,做到返璞归真。比如在函数增减性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设计了如下一段对话:

教师:你们知道姚明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2.26米。

教师:姚明一出生就是2.26米吗?

众学生:不是。

教师:我们以姚明的年龄为自变量,姚明的身高为函数值建立一个函数关系,能否得到以下结论――姚明身高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学生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教师不急于揭示答案,而是把学习的目标引向了函数关系中两个变量变化大小的相互依赖关系上。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也是学生理解函数增减性的现实背景。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观察函数y=x2(x≥0)图像的x值与y值的动态变化效果,得出如下结论:函数的图像向坐标系右上方延伸;随x取值的增大,y的值越来越大。

这时,教师可以总结:这种随x的增大,y也随之增大的现象称为y随x的增大而增大。类似地,在学生观察了函数y=x2(x≤0)图像的动态效果后,得出这种随x的增大,y越来越小的现象称为y随x的增大而减小。

通过一个生活背景的实例和对函数y=x2图像的直观观察,产生了函数增减性的生活语言的描述,使学生理解到的是两个变量之间具有依赖性的增减关系。这是函数增减性中最为基本和初始的思想,是根本性的要素,也是从生活中原初思想迈向数学知识的关键一步。

回顾关于姚明身高的话题,有学生指出姚明的身高不可能随年龄的增长不断长下去,因为到一定年龄以后身高还会变矮;因此,姚明身高与年龄的关系严格地说应该是:姚明在某年龄段身高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这时,教师抓住“分情况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函数的增减性与其取值范围有关。因此,在描述函数增减性时,应该说清楚x在哪个取值范围内,从而使学生对增减性的理解从图像的直观体验向数学化的严格性迈进了一步…

三、教师要尊重学生接受知识的已有基础本质

“万丈高楼起于平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生能接受新知识是建立在其原有的基础水平之上。教师应该以学生现有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与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习材料,为学生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通过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新知识同化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去,达到对新知识的相应理解和主动建构。

比如在讲授“距离”这一块内容。初中阶段学过的距离有“两点之间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这些概念学生往往很容易混淆,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我们这样向学生解释几何中关于两个图形间的距离的概念:图形P内的任一点与图形Q内的任一点间的距离中的最小值,叫做图形P与图形Q的距离。由此,学生对“两点之间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定义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与体会,也能从本质上深刻地认识到两个图形之间的距离最终“化归”为点与点的距离。掌握了这一点,即便是学生以后到高中段学习“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到它平行的平面的距离、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异面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时学生也能做到不教自明。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高境界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呈现“数学本质”。“持之以恒,贵在变通”,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在领会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理解数学最本质的方法,朴素的思想,同时又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重视通性通法,注重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挖掘,提炼与渗透,挖掘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本质,增强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自觉性,重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掌握知识,解决“会”与“对”的矛盾。只有这样,就一定会让学生在学习数学和教师在教的的过程中都找到乐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彩玲.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心理学思考《青海教育》,2009,第7期

[2]徐亚萍,谈初中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及实施,《中国科技信息》,2009,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