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吉祥物的想象与创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吉祥物的想象与创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教学设计

本课是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的13课,面对的是我校七年级四班的学生,学生还没有进行过设计与创作的训练,《设计吉祥物》是一节设计课,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进行想象与创作,并设计出一个吉祥物。为了阐述我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思路,我对这节课的教材进行了删节与整合,在课程的各环节中,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以吉祥物为例掌握设计创作的过程。

2.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技能目标,尝试进行以吉祥物的创作。

三、教学重点

了解并掌握吉祥物想象与创作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

创作步骤。

五、教具准备

吉祥物、教材。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展示法。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下2008年中国奥运会吉祥物”,我出示了事先准备好的奥运福娃。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奥运吉祥物。从而顺势板书本课――设计吉祥物。同时提问它的特点,例如,可爱、卡通、色彩鲜艳、有设计感等。让学生给出吉祥物的定义:“吉祥物是为某种主题活动设计的标志性形象”。指着吉祥物说出它的特点,同时也是所有吉祥物的共性:“拟人――像人一样,有姿态、五官、表情和装饰;同时各部分比较夸张”。

2.引申到设计

以设计为题的人物历来较难于完成,许多学生一听到诸如构思、设计等词语就会头疼,老师再一说想象、创造,大家便是无从下手,如何想象和创造呢?

3.如何想象与创作

(1)模仿:以“模仿”为主要手段进行吉祥物设计

我以太阳为例,第一个太阳是举的例子,设问学生:如果你来模仿,怎么画?然后我又画了一个略有不同的太阳――这就是模仿。模仿基本上所有程度的学生都可以完成,也是所有美术课的基础,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只有进行模仿并且模仿的像,才使学生经常感叹的那样:真像哪!所以“像”是学生认同美术创作的第一步骤,也是学生比较能接受的导入方法。因此,我认为模仿是创作的第一步骤,也是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步骤,没有困难,不管在思想上还是动手能力上。

(2)变化:以“变化”为主要手段进行吉祥物设计

第二步,我又画了一个有表情的太阳,设问学生:把这个太阳变化一下,如果你来变化,怎么变化?然后我又画了一个戴太阳镜的太阳――这就是变化。大概相同,例如外形,但略有不同,不完全变,只变一部分,这一点让学生画的话,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完成的。所以变化是创作的第二步,是比模仿更高级的形式,它的出现开始接近创作了,因为其中有了个人的想法。

(3)创造:以“创造”为主要手段进行吉祥物设计

第三步,我画的太阳还是以前那个,设问学生:如果你来创作一个吉祥物,怎么画?然后我这次画了一个月亮,完全不同,不是简单的模仿,也不是进行变化,而是完全改变――这就是创造!以此类推,所有物体都可以进行完全的改变和创造。创造的原型可以是:日月星辰、动植物、海洋生物、日常用品等。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举一反三的思考。

4.学生练习

(1)以各种图形进行想象

分别以方形、圆形、苹果形、字母形为基础进行想象力的练习。各组学生在纸上练习后板书。学生能够在各种形象中进行变化,自主地运用了例如添加、拟人、夸张等手法,在较短时间里产生良好的效果。

(2)以设计一个吉祥物为例进行创造

以班级吉祥物为题进行设计,体现想象力与创造力,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进行大胆想象与设计,并且交流心得,愉快地进入想象与设计的思维空间。

八、课后反思

本课进行了美术课中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的实践,是以吉祥物为例展开的,其中比较成功的是实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成功地讲解了想象与创造的三个步骤:模仿、变化、创造。并且大范围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上有32名学生进行了板演,并且不乏精彩之处。但是学生想象不够深入、创作不够大胆。凭我的直觉,本课还挖得不够细致深入。

一般来说,初一的学生还是比较有想象力的,但是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表现能力,就是说画得不好。课后我发现,我忽略了一点:画得不好不等于没有想象力,他们还可以说呀!课上的确缺乏了说的环节,所以课的前半段上得有点沉闷,如果加进了说的环节,可能学生的机会还会更大,从而进一步激发想象力。

想象不够深入的另一个原因是:学生见得不够多,眼界不够开阔。解决这个问题,第一,需要多看相关图片,了解其他吉祥物的形象特点,让学生仔细看其他吉祥物的细节,例如,发型、眉目、动作、神情等,进行思想认识的积累。第二,需要教师以一个现实形象为主详细讲清创作思路,例如拿一根铅笔,让学生添加五官、身体,并可以让学生摆出姿态。第三,可以合作完成。对于板演不好的学生,画不下去的学生,不要说画不了下去,更不要擦掉他画得未完成的画。而是再找一个学生在前一个学生画的基础上添加。两人的合作更能激发想象。还有,创作并非一朝一夕,实践才是唯一的真理。既然课上给出了三个创作的梯次――模仿、变化、创作,就应该允许学生出现三个梯次的表现方法。而且,还可以细化,即一节课模仿、一节课变化、两到三节课创作。专题可以做大,本着一个专题解决一个问题的思路,那么课讲细了,学生练的时间多了,创作起来胆子就大了,创作就会越来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