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高中课堂中如何创设一堂好的语文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高中课堂中如何创设一堂好的语文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算是一堂好的语文课?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标准,因为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评价好课仍有一些基本要求,因为真理除了绝对性之外还有相对性。就我们“新课标”下的新高中语文教育而言,我认为一堂好课,除了要完成教学目标之外,即除了让学生学到知识和锻炼能力之外,这个好的课堂还有以下四个显著的“听觉特征”:

一、笑声

语文课承载着一门语言艺术。沉闷的课堂即使能把大量的所谓“知识”塞进学生的笔记本上,却注定塞不进学生的心里。而笑声却是语文课天然的剂和催化剂,能够让知识水到渠成地流入学生的心田。例如,李镇西在讲解《荷塘月色》中的“通感”手法时,随口就说到:“譬如我说某位同学脸上有着甜甜的笑容一样,我可没有在你的脸上涂上蜂蜜呀”,学生会心一笑,于是就掌握了通感的手法,这比讲多少大部头的“通感理论”都要效果好。再比如我讲《诗经》的“起兴”手法时,随口说到我们湖南民歌“大红公鸡喔喔叫,来到我家乡”,再说一说景象和人物的关系,学生就自然豁然开朗了。

但是值得玩味的是,我所说的“笑声”应该是会心的笑、健康的笑,而不是为了笑而追求笑,为了笑而追求低俗,仿佛一些娱乐搞笑的综艺节目一般,那样的笑就是我们语文课堂所要排斥的。比如上课时候,某老师提问后,有个男生一个问题想了半天。老师急了,问他到底能不能回答上来。他腼腆地说:“不能”。老师然后很“严肃”地教导他:“男人,以后千万不要说自己‘不能’!全班哄笑。这种笑声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反而降低了教师在该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二、掌声

掌声传达出赞成、首肯、欣赏等心理的外在信息。一堂好的语文课,注定少不了全班学生掌声的伴随。这种掌声既可以是对教师教学艺术的肯定,更可以是对同学优异表现的认可和鼓励。除此之外,掌声也是磨合全班同学审美观和提高班集体凝聚力的不可或缺的手段。比如,我在高一新生开学不久的时候,就将全班划分为12个小组,组织大家推选咱们班的学习口号。最后通过层层选拔,得到了票数最高的“争取自主,争霸级组”的口号,当这个结果揭晓之时,全班掌声雷动,久久不息。再比如我的课前三分钟的学生演讲,有一次一个腼腆的女生带着发言稿上台,她努力地尽量面对着大家发言而不看稿子,直到实在记不起来了才偷偷地窥一下,大家会意地轻轻一笑。演讲结束的时候,全班又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这是大家对她的善意的鼓励。

同样值得玩味的是,掌声按照不同情况,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自发的掌声,比如上面的两个例子,这是最值得推崇的掌声。第二就是教师暗示的掌声。比如,有的同学明明作文不是最好,老师还是念出他写得好的一段、一句甚至是一词一字,用来鼓励这位同学的进步,教师说:“这就是我的讲台,不仅向优秀的学生开放,也永远向有哪怕一点点进步的同学开放。”这样班上的同学才会意到该是鼓励那位同学的时候了,掌声响起来了。第三种掌声属于强迫的掌声,是我们应该努力避免的。这种掌声没有汇入学生的真实意愿,是没有灵魂的掌声。比如,看到什么东西,随意地叫学生鼓掌,大大降低了掌声的信度。

三、读书声

语文课堂要听到琅琅的书声,这是首要的任务。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是靠学生读书读出来的。”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就是读书。诵读是使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体味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一种方法。它既是一种解读文本的方式,也是一种读者表现与传达理解的方式,又是读者与文本的情感“交融”的方式。教师要继承“熟读、精思、博览、多作”的语文教学优秀传统,引导学生多读多背、涵咏体味。通过诵读,培养语感,增强感受语言的能力。

要加强诵读方法的指导,读准、读好、读美,在诵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要探讨多种多样的诵读方式,使学生真正读进去,读出味来。

读书声最紧要的是要落实在诗歌教学上。教师要强调,诗歌一定要至少读三遍,而且要读出感情,读到能够和诗人心灵相通。还要注意诗歌朗读的方法,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读好诗歌。比如李镇西在教《再别康桥》的时候,整堂课都是在朗读中度过,他还请了全班读的最好的同学来当评委,指导大家的朗读。李镇西还自己亲自上阵,读的好的地方,学生就可以学习。读的不好的地方,学生还可以提出建议。这样的课堂就真正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

四、讨论声

新课标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学生合作的意义提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在合作中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资源,加入到小组的活动中来。通过自己思考从而得到的知识才是最牢靠的知识,才能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讨论,还是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剂之一。比如,讲完一篇文章,教师让学生自由提问,任何问题都可以问,可是如果学生的基础不牢,就会仍然提不出问题,造成课堂冷场的下场。这个时候,先让学生自己看一看课文,自己动脑筋想一想,然后小组讨论2分钟,提问的气氛就会热烈得多了。而且,在讨论中,学生也会突然发现到自己没有发现的疑问,别人想到了,能够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好胜心。

值得注意的是,讨论的话题一定要是值得讨论的,而不能够胡乱给一个没有任何讨论意义讨论价值的问题来讨论,这样就激不起学生的热情,仍然会冷场。比如,李镇西让大家讨论“祥林嫂到底是被谁害死的”,这就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有人说鲁四老爷,有人说吴妈,有人说……最后李镇西才充当“被告”的“辩护律师”,提出“礼教杀人”的看法,有了前边热闹的讨论把问题深入人心了,才有他的结论的服众。相反,如果直接说“大家讨论一下封建礼教有多么坏,如何杀人的”这种有着强烈结局预设的话,同学们讨论的热情也就会灰飞烟灭了。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四声评价法”是相辅相成的四个概念,四者之间也有交叉,也有融合,不是截然孤立的,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