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区农委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实施意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区农委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实施意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省农委《*省稻米产业提升行动实施意见》和市农委《关于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挖掘我区水稻产业发展潜力,从20*—20*年,结合实际,在全区开展以“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强化质量,提高效益,全面提升稻米产业竞争力”为主要内容的稻米产业提升行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主要目标

基本目标: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品质,创立名牌,提高效益,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稻米产业。

*池区位于沿江江南,河流纵横交错、圩湖星罗棋布,是历史上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现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省优质粮油示范区”,属于国家粮食产业带,是沿江江南产粮大“户”。全区耕地面积62.8万亩,其中,水田40亩,旱地22.8万亩,近三年水稻播种面积均在66万亩以上。从今年到20*年,力争达到如下目标:

1、产量目标。全区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65万亩,平均单产在基期(20*-20*年5年平均)400公斤的基础上,力争到20*年提高到450公斤,总产达27万吨,其中商品量争取达*万吨。

2、质量目标。总体质量提高一个档次,优质品种比例达90%。通过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使稻米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达无公害生产标准,部分稻区初步形成规模化绿色或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3、品牌目标。以整合强化现有品牌为基础,通过发展产业化经营,培育2-3个有市场竞争力的稻米知名品牌。

4、效益目标。通过生产环节增产、提质、节本增效和加工增值增效,每亩提高效益*0元以上。

二、主要内容

1.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质、专用品种。重点支持推广一批抗性好,产量高,米质可与泰国香米相媲美的高档优质稻,特色稻米和节水型优质稻品种6-*个,如优质水稻、专用及饲料稻、耐储藏品种,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时支持推广米质达到国标二级以上抗性好的高产品种和优质超级稻品种(组合)*-20个,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近期重点推广中香1号、香两优68、丰优香占、两优6326、直早038、两优培九、华安7号等优质品种,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

2.大力推广水稻增产增效技术。依靠科技,提高水稻单产和质量是增强稻米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出路。我区重点推广优质水稻低成本和无公害栽培技术及超级稻生产集成技术。一是全力推广以水稻旱育稀植技术为代表的培育壮秧技术;二是加快推广以抛秧、直播、免耕为代表的轻型栽培技术;三是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四是配套推广以防高温热害、节水灌溉为代表的避灾节本技术;五是大力推广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为重点的精确管理技术。20*年通过实施国家粮食丰产工程沿江江南双季稻丰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在梅龙镇建立核心示范区2000亩,高产攻关区20亩,高产攻关研究展示区50亩及辐射区*万亩,加快沿江地区双季稻轻型栽培配套技术的研制。与此同时,加强配套技术的攻关研究与示范,搞好品种选育及引进品种的筛选,为大面积生产用种和良种良法配套提供技术支撑。力争到20*年良种覆盖率达95%,关键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达80%以上。

3.进一步优化品种区域布局。按照“生态适宜、品种对路、结构优化”的原则,形成区域优势布局,大力推广沿江早籼和优质晚粳稻。根据资源状况、生产水平和耕作规律,全区水稻优势区域分为沿江圩区和山丘畈区。沿江圩区建立优质、专用粮油品种生产区,包括唐田、牛头山、木闸、阮桥、涓桥、殷汇、高岭、乌沙、里山、马牙、墩上、梅龙、观前、茅坦、江口等15个乡镇街道,水稻面积55万亩,平均单产达450公斤,主要耕作类型为18万亩双季稻、14万亩中单晚稻,重点发展优质稻、专用粮、饲料稻等品种,使三者的比例达6:2:2。山丘畈区建立高档优质稻、无公害特用稻生产区,包括牌楼、高坦、梅街、梅村、棠溪、刘街、解放等7个乡镇,水稻面积达*万亩,平均单产达450公斤,主要耕作类型为一季稻,

4.加强科技项目示范区建设。坚持“区域布局,统一品种,连片推进”的原则,重点抓好水稻丰产、测土配方施肥、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等项目示范区建设。联系200个种稻大户和30个科技示范户,建立优质高产高效5万亩核心示范区,示范面积40万亩。同时,选择扶持2个稻米产业化基础条件好的龙头企业直接参与优质稻订单生产和生产基地建设。改造加工设备,提升稻米加工品质,形成3-5个知名稻米品牌。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与协调。成立以区政府分管区长为组长,农业、科技、人事、民政、粮食、工商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稻米产业提升行动领导小组,成立由农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和加工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负责提升行动的组织、协调、服务、指导和管理,保证行动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有效整合各部门的技术力量和人才资源。

(二)加大水稻产业的投入。通过国家、地方项目支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拓宽投融资渠道,增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区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支持科技推广、品牌推广、产业化发展。

(三)加强技术培训、示范和成果应用。

1.强化管理,推进标准化生产。在水稻优势产区,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实现良种、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产地环境的标准化。一是推广优质专用品种,实行统一供种并专收、专储;二是实施成套标准先进生产技术,按照统一规范的技术规程,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提供专业化技术服务;三是实行统一的质量标准和产品品牌,每个生产环节都按规定的标准进行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创建知名品牌;四是实行全程质量安全监控,健全植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体系,率先推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生产环境、过程、投入品的监测;五是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特别是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技术培训,做到标准技术入户。

2.加快品种改良与更新。大力引进、推广优势品种,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加强优势农产品种质资源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种子的原种场、良种场和扩繁基地建设,努力建设高标准的优势农产品良种繁育体系,按照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的要求,提高良种的集约化应用水平。

3.加强高产保优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提高优质粮生产的科技含量。根据*池区不同区域生态条件、耕作规律和栽培水平,研究制定优质稻高产保优栽培技术规程,推进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做好水稻IPM技术、频震式杀虫灯、测土配方施肥、轻型免耕、直播、抛秧等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发展稻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产业化经营。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人才培养、项目开发等方式,重点培育和发展稻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带动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经营向统一品种、统一播栽、统一田管、统一收脱、统一销售加工的方向转变,提高水稻生产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推动家庭经营户、专业合作与中介组织、龙头企业的有效对接,提高稻谷产品订单收购率和商品一致性。支持一批生产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粮食加工企业,在产区建立原料基地,与农户签订产销订单,生产优质大米及其它精深加工产品。支持企业与科研单位和种子生产部门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对基地农户实行统一供种、技术服务和订单收购,探索“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五)强化基础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通过乡镇综合改革,理顺农技推广网络技术队伍,尽快形成以区农技中心为核心,区域站、乡(镇)站为一体的推广网络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水稻生产技术培训、市场监测、技术信息处理和传播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服务手段,提高水稻生产的服务能力。搞好苗情、病虫情、土壤肥力和稻米质量监测等基础工作。针对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和生产需要,大力扶持育秧服务公司、植保专业服务队、农机服务队、配方施肥公司等专业化的服务组织,提高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资企业为农民提供相应的配套技术服务。

(六)强化政策引导,加大稻米产业提升的推进力度。贯彻落实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措施,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稻积极性。积极探索水稻良种补贴与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挂钩的运行机制,真正发挥良种补贴在稻米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提升行动中的作用。大力支持无公害、绿色、有机等稻米基地认证,加快水稻质量安全提升速度。

(七)强化农田基本建设,改善稻田生产条件。通过农业开发项目加强稻田灌排等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中低产稻田改造,增加有机肥料投入和沼肥综合利用,加大对种稻良田的保护和地力培育力度,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确保高产稳产。针对丘岗山地的水土流失问题,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止稻田的水冲砂压。防范稻田污染,确保稻田无公害生产。通过综合治理,增强稻田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八)强化种子等投入品监管,确保稻米优质安全。当前,我区水稻品种多、乱、杂,主导品种不明确是导致水稻整体品质上不去的重要原因。要从品种审定、主导良种推介入手,完善品种退出机制,加快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推进力度,切实解决品种多、乱、杂问题。加大种子、化肥、农药等主要生产投入品的市场监管,严把质量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要严把影响质量安全的违禁农药等投入品的上市关,加大生态安全农药、化肥品种的推介力度,规范使用管理,确保稻米食用安全。

(九)建立绩效考评机制。组织专家制订以水稻单产水平、质量水平、品牌创立、稻米专业合用经济组织建设、产业化水平、技术推广和工作绩效为主要内容的稻米产业提升行动绩效考评办法,加强提升行动的动态性追踪与检查监督,对成效显著的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和生产、服务型组织或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充分调动各地发展水稻生产的积极性。